話說,民國時已有不少人出過國了,但是出國給他們的感覺并不好,因為很多外國人認為中國人是“東亞病夫”,吸食大煙成風,體質孱弱不堪。他們中的一些人雖然在國內有權有勢,但在國外很受蔑視,于是痛下決心要戒除煙癮。有些人可能覺得吸食鴉片是個人行為,與別人何干?豈不知看似私事的個人行為,恰恰能顯示出人的公德修養。這次十一長假旅行使我意識到,許多事情雖是小節,但不由我們不注意,我僅就二三事說說吧。
如廁
在一個餐館如廁時看見洗手間的墻上貼著一張告示,上書:“馬桶給我們大家帶來了便利,請您在方便的時候保持它的干凈,請勿腳踩在上面,給大家行個方便,謝謝大家配合!!!”告示最后的三個驚嘆號充分表達出了餐館的無奈。我想若不是餐館忍無可忍,是不會貼這種告示的。
的確,在外尋求方便時,經常能看到坐便臟兮兮的。總有些人在使用公共衛生設施時采取奇怪的姿勢,或者不斷翻新“出淤泥而不染”的技能,造成其他人如廁的不便,令清潔工人頭疼。以至于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如廁時要消耗大量的紙張,或者自帶一次性坐便墊,避免如廁時的尷尬。
本來,防止貴臀沾染齷齪,保持自己干凈衛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用弄臟公共設施,給別人留下一地狼藉來獲得自己干凈,是干凈人的行為嗎?我不知道她們在用腳踩馬桶墊,便溺到不該便溺的地方,不處理自己的穢物就離開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們可能認為別人臟而自己干凈,但她們的行為真的與干凈人應有的行為背道而馳。無論如何,這樣的人都稱不上干凈人。
吸煙
高鐵到達停靠站時,看見一個可憐又可笑的情景。兩個中年男子,站在車廂門口,抓緊停靠站寶貴的2分鐘,使勁地吸煙。說“使勁”一點不過,他們好像在很努力地要實現吸完一支煙的目標。車要開了,先拋掉煙蒂的那個男人就在關門前的剎那把另一個男人拎了進來,而那個男人那時還在意猶未盡地試圖把剩下的煙頭吸完。
我雖然討厭吸煙,但對那兩個人心存同情。曾幾何時,吸煙是地位、帥氣的象征。人際交往時,給對方遞一支煙,尤其一支好煙,幾乎可以立即拉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逢年過節,請客送禮,香煙都是好東西。電影里的英雄人物也用吸煙表達思考、決定和與眾不同,把香煙狠狠地摁滅,幾乎就是勇敢地發起沖鋒的同義詞。
但是時過境遷。那日和同事聊天,同事說自己也要戒煙了。“現在吸煙到處招人煩”,他說,“坐火車快到一站時,得先搶占門口,一手拿煙,一手拿打火機,車門一開,立即下車把煙點上,抽不完一根就得回來。現在禁煙的場所很多,到處被人攆著,心里真不是滋味。既傷害自己又影響別人的事情,還做它干嘛?”他說的很有道理,我支持他,祝他成功。
拋物
朋友圈里已經把度假方式分出三六九等了。在家過節的最可幸災樂禍,看景區萬頭攢動,看高速公路蟻行擁堵……令我困惑的是,人多固然影響心情,但那還沒有隨著人潮涌動拋下的垃圾更觸目驚心。
有人邊走邊扔。媒體曾報道過一件事。清潔工人勸游客不要亂扔時,那個游客竟然說:“你不就是干這個的嘛,我不扔,你干啥?”有人隨處鋪開野餐布聚餐。他們離開后,食品袋子、飲料瓶子散得到處都是,草坪踐踏了,地面玷污了。有人從車上向外拋物。這樣做既污染了環境,也給道路安全帶來了巨大隱患。
環保部門工作人員在收取居民污水處理費時遇到過尷尬的情形。有居民說:“我買干凈的水,已經交了水費,我又沒買臟水,向我收什么污水費!”他好像或者裝作不知道居民家排出的污水是要經過處理才能排放的。住建部門也為居民垃圾的處理深感頭疼,因為隨著生活的富裕,每日人均垃圾產生量的增大,城市垃圾處理場的規模也要建的越來越大。如果居民污水和垃圾排出量得不到控制,國家在處理這方面的支出也會不堪重負。
這篇小文是關于公德的一點思考。若要獲得尊重,光有錢或有權是不行的,這一點民國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意識到了。現在我們國家富裕了,我想提高修養也應提到日程上來。細節見修養,小節見文明。在祖國母親的生日里,我愿我們的國家不僅成為讓人稱羨的經濟強國,更成為讓人傾慕的禮儀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