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總想離家越遠越好,長大了才明白,自從離開家鄉的那時起,故鄉只有冬,再無春夏秋。
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家鄉,或許就是用來遠離的。大多數的年輕人遠離自己的家鄉,不遠千里來到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打拼,然后只在每年過年的時候才回家一次,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你們還記得家鄉的春、夏、秋是什么樣子嗎?
對離家在外的游子而言,家鄉就如同是初戀,當初你離開她的時候,你說,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我定不辜負曾與你許下的諾言,待我出人頭地之時,我會身披五彩祥云,滿載著榮華富貴回來娶你。有一天你這匹滿是欲望與野心的野馬真的回來了,在你面前,初戀依舊是那樣美好,但是你卻發現,好像一切都已經回不去了,熟悉的場景,熟悉的人,為何竟變得如此陌生,伸出手去擁抱她,恍如隔世,再也找不回曾經的那份歸屬感。
家鄉,變成了你我心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家鄉是回去了不知如何是好,離開了又很想念的地方。
大多數游子回家之后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在家的頭兩天過得很開心,但是從第三天開始就會有種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覺。習慣了大城市里的生活節奏,在家里竟然覺得不自在了。這個時候忍不住在心里糾結:我們究竟是歸人,還是過客?究竟是我們拋棄了家鄉,還是家鄉拋棄了我們?
跟家鄉的距離感就如同我們跟父母之間的關系一樣,我們越是長大越是獨立,就跟父母心中期待的樣子變得越遠,跟父母的交集也變得越少。
或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吧。在父母眼里,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我何嘗不希望自己可以可以像個孩子一樣永遠無憂無慮得生活著,可是成長這件事是殘酷的,面對這個恐怖的社會,我們不得不變得強大、變得冷酷、變得不擇手段、變得不再單純,我們活成了生存該有的樣子,卻越來越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家鄉變成我們身后越來越模糊的背景,我們就像是一個負心漢,融入了另一座城市的生活中。
家鄉和城市,就是我們生活的兩端,我們需要動蕩,也渴望穩定;希望逃避,也要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