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讀書,甚至沒有很堅定的想法或目的,只是冥冥之中很是贊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且從古往今來很多名家語錄中也能發現讀書確實好:莎士比亞說:“三代培養不出一個貴族?!痹鴩f:“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比舱f:“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清代學者金纓《格言聯璧·學問》有言:“古今來許多世家,無非積德;天地間第一人品,還是讀書。讀書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為善最樂。讀書便佳。”網絡作家沐兒也曾分享其經驗,“讀書少,不是差在賺錢的能力上,而是差在境界上。有學識的人,能夠把苦日子過得精致;讀書少的人,卻以為有錢才可以活得精彩?!薄白x書多了,就可以多角度看待事物。寬以待人,不鉆牛角尖,也不跟自己過不去。”而且讀書這事很是公平,“就像時間一樣公平。再富有的人也要變老變丑,再貧窮的人也可以閱讀?!蔽覀€人認為讀書甚至是傾向于弱者,因為弱者如果能夠閱讀從別人的讀書分享,收獲成長的更快,例如前面幾位大家的名言我就是從沐兒《出身寒門,有一條路可以通往高貴》中摘錄的,而沒有去讀過幾位大家的集子。當然有可能被前人帶溝里去的風險。
讀書好,那如何讀書呢?關于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書籍有很多,比較經典的,如《如何閱讀一本書》,比較實用的,如此次要重點介紹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國內的有《北大學者談讀書》,里面編輯了諸多大家,如魯迅、辜鴻銘、朱光潛等,關于讀書的心得。國外的有《超級快速閱讀》、《超級快速閱讀》等等。由此看來,讀書這回事情應該不只是把書從頭到尾看一遍就完了,讀什么,怎么讀,如何應用,這些都是可以好好研究下的。“從現實的角度來說,相對在漫長人生中讀過的書而言,人類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如果想在讀完每一本書后都有扎實的收獲,就需要有技巧地寫讀書筆記,并養成長期的習慣?!边@一點我還是深有體會的,因為這兩年讀書,真的是想張無忌學太極,看完就忘,能有一兩點記住的,如獲至寶。而今天介紹的這本書里提供了一些方法,對改善這個情況或有裨益。
下面進入主題,《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奧野宣之(日本人,我覺得這種專研的精神,特別是對小事、常見事專研的精神是很值得學習的,包括番茄工作法一類的)。這本書的副標題是“超實用讀書筆記法”,整書結構清晰,奧野宣之以介紹一元化筆記讀書法為主要內容,涵蓋了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到檢索以備重讀這五個步驟,提供了一整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他倡導有目的性地購書,讓讀書從一開始就充滿主動性;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養成隨時記錄心得體會的習慣;學會摘抄,讓原書精髓與自身思維的火花交相輝映;完善整理歸檔工作,做好的筆記需要反復重讀才能凸顯其價值。他還從自身經驗出發,介紹了19個讓讀書體驗更充實、有效的小竅門??上У氖俏也]有原原本本的去讀這本書,在部門(支部)馬上開展讀書活動前,我還是想以網上的兩篇讀后感為素材,和大家分享下大家關于讀書的方法,以期后續的讀書活動中能給大家些許幫助。
作者從筆記管理讀書生活談起,作者使用的讀書筆記本是隨身攜帶的,包括隨想筆記、購書清單、報道的簡報、讀書筆記等都在里面。他的筆記本是一元化的:可以書寫任何內容,按時間順序書寫,附上日期,靈活運用速記,粘貼書報剪貼。作者使用讀書筆記有5個步驟:1.選書-列出購書清單;2.購書-指明購買;3.讀書-做記號;4.記錄-寫筆記;5.活用-用檢索標簽。下面就分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介紹。
選書
現在各類書籍滿天飛,各類傳記、各類小說、各類科普讀物、各類工具書、各類考試教材,真的是書海無涯。拿我們經常用的終身學習來說吧,相對而言這個終身學習還僅局限在工作領域,那書目也是多的很,我常在想,對于現代人最迫切的怕是如何把人腦與計算機網絡高度契合起來,讓人腦可以“所見即所得”。有的人一輩子就讀了100本書,但是可以被尊稱為專家學者,而有的人可能一年就讀了100本書,但是他什么也不是。所謂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所以,選書就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兩種渠道:主動聲吶和被動聲吶。一個網友關于主動聲吶的理解是自己根據需求主動列清單,比如看了某部電影對某一個主題感興趣了,或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列了演講或溝通等清單;被動聲吶是指一些傳媒所推薦的,自己又比較感興趣,就可以收納在自己的清單里,還有比如我們讀書群里小伙伴讀的書,也可以成為你的被動聲吶之一。這里,還有一個概念比較有意思:“樞紐書”,網友的解釋是通過一本書所展開的一系列書單,比如這本書的后面有一系列的推薦書籍,但這本書就是“樞紐書”。讀書清單可以包含書名、作者、出版社和備注。
1.為什么我要讀這本書?
這是閱讀一本書的動力所在,也是個人的興趣點所在。一個人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會投入時間和精力,對自己厭煩的東西,情緒上會越來越抵制,行動上也會越來越怠惰,然后不久就會放棄閱讀了。對一本書感興趣,有想讀的欲望,大體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關注的名人、學者讀過或在讀的書籍。這有點“光環效應”,不是因為書籍本身而感興趣,而是名人學者們在讀,自己也就不自覺地也想湊個熱鬧。
(2)身邊的人以及網絡傳媒推薦。像網絡上列出的某些名人閱讀書單、某位大牛寫的書評涉及的書籍,時常都會有好書推薦,另外學習類、個人成長類的微信公眾賬號和網站也會有很多好書推薦的,這些都屬于網絡傳媒推薦。
(3)生活和工作中無法立即解決的難題。閱讀書籍的好書就是:能夠針對某一個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討論,然后提出相對合理的方法,有時候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知識不夠而已,相應的補充這方面知識,情況自然會得到改善。
(4)關注或思考的主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關注點和知識領域,如果想深入理解,那么選擇相關主題的經典著作,可以讓自己的思想認知提高幾個維度。
2.注意閱讀的成本。
閱讀一本書的成本=購買一本書的金錢成本+閱讀花費的時間成本,后者是一去不復返的,不可再生的,因此閱讀的成本最重要的在于時間成本。
有這么一個說法:“閱讀一本爛書等于浪費閱讀一本好書的時間”,但是這忽略了爛書對人的思維和觀念的長遠影響,而這種影響才是每一個閱讀者需要仔細把關控制的。畢竟好的思想觀念,可以產生積極的行動,而積極的行動則會帶來好的做事效果,相反錯誤的思想觀念則會在生活中不斷給人制造麻煩和困難,以此來提醒人調整修正。
3.讀這本書,可以讓我收獲什么?
由于限于閱讀量和知識面的問題,可能這個問題對于大多數初級者來說難以回答,但是回答這個問題可以讓人明確閱讀的關注點,同時也增加閱讀的積極性。如果一個人能夠回答“他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自然他的行動就會清晰具體,不會耗費太多時間和精力。
另一個網友認為在選書、購書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點:
(1)網購和實體店的區別。一般情況下,善于讀書的人都會在網上買自己已經知道內容的書,在實體店買自己不知道內容的書。為什么呢?
對于你已經知道內容的書,你想買,肯定是因為這本書對于你有特殊的作用。但是不知道內容的書,只根據書名和主題就頭腦發熱,在網上大肆采購,很容易會讓自己后悔。去實體店翻看過內容,看看是否值得買再去采購,能夠讓你的購書行動變得更加有意義。
(2)購書清單。購書清單是一筆無形的財富。我們通過記筆記的方式將自己感興趣的書記錄下來,整理成書單,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有效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書,避免一時頭腦發熱,買了自己不想看的書,浪費資源。
列購書清單的訣竅。
①表格法。制作簡單的表格,按照自己喜歡的格式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羅列出來。
②在線書單。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我們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數碼產品對購書清單進行在線整理,隨時刪減不適合自己的部分。
③在日常生活中采集資料。我們可以通過與人交流和看電視等方式獲取想看的書單。
以上兩種選書的方法,我個人比較喜歡第一種。
接著,本書的重中之重,就是讀書筆記部分。作者詳細介紹了蔥鮪火鍋式讀書法。簡單說,“蔥鮪火鍋式”讀書法就是一種“摘抄”+“評價”的讀書筆記方式。蔥鮪火鍋,即蔥段金槍魚火鍋,是以蔥和金槍魚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蔥為配菜,而非調料,與金槍魚同樣重要。那么,“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法就是將“摘抄”和“評價”作為同樣重要的“材料”進行融合的一種筆記法。
讀書時,邊讀邊做記號,把重要內容篩選出來的篩選程序:
①通讀,將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②重讀,將折頁的內容重讀,如果仍覺很好,把那一頁的另一角也折起來;
③標記,第三次閱讀仍覺得值得一讀,就用筆在上面做記號。再讀一遍做標記的內容,把無法舍棄的內容抄寫在讀書筆記上。
利用書簽邊讀邊寫
①準備三枚書簽(通讀書簽、重讀書簽、標記書簽)
②在“①通讀”一步中斷時,夾好“通讀書簽”;
③通讀到某一部分時,開始“②重讀”程序,記得在中斷時夾好“重讀書簽”
④中斷“②重讀”程序以后,開始“③標記”程序,中斷時夾好“標記書簽”;
⑤三枚書簽都夾在書里以后,就可以準備寫讀書筆記了
巧用標記區分對象
①普通直線:用于“重要”“客觀上很重要”“暫時先畫出”的情況;
②波浪線:用于“非常重要”“主觀覺得值得重視”“想記住這里,以后加以運用”的情況;
③圓圈:用來圈出重要的專有名詞、關鍵詞、關鍵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內容;
讀書后
1.寫讀書筆記的日期
2.書名
3.作者
4.摘抄和評論
(1)重讀一遍用筆做過記號的內容,嚴格篩選出自己認為可以多讀幾遍的部分;
(2)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寫上自己的評論;
(3)摘抄部分用“O”表示,感想、思考或補充說明用☆表示。
摘抄,一定要選取對自己最重要的觀點或段落,記下最能打動人心得語句,這樣可以加深自己的印象,并且促進對內容的理解
評價,一定要談出自己對摘抄部分的理解與想法,通過自己的實際情況與書中觀點發生關聯,這才是推動自己原創思考的源泉。就像RIA便簽閱讀法中提到的I和A的過程,將書中精華內化為己用,才是學習的核心。
只用三本書來提升個人能力
在掌握了基礎“蔥鮪火鍋式”閱讀后,就可以進入“進階版”,事實上就是“主題閱讀”(參考《如何閱讀一本書》)。選取三本主題接近的書(個人認為其中一本應該是經典書籍),分別用“蔥鮪火鍋式”筆記法把三本書的要點和評價寫下來,然后再綜合三本書的優缺點,整理出對于該主題領域的整體思考,并得出結論。就猶如有三個專家在圍繞一個主題討論,經過思考和判斷,最后由自己得出令人信服的判斷。
某種程度上說,做讀書筆記還只是一個開端,后面還需要不斷的強化重讀筆記。“好書讀百遍,比不求甚解的讀N本好書”要有用的多。而重讀自己寫過的讀書筆記,效率會大大提高。最后要達到的目的,還是“學以致用”。
最后一部分,作者描述了讀書體驗充實的19個技巧。摘取了部分:不依賴網絡,多用參考書;多讀百科全書;淘舊書;由淺入深讀懂難懂的書(比如從名著的漫畫讀起);把要讀的書中書桌旁堆成山(已經在做了,把每月要讀的書就放在桌上);名著放枕邊;同時讀三本書,進行切換;家里每個角落放滿書;把書的外封去掉讀;雜志邊讀邊撕;讀手感從摘抄開始。
活用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我認為讀懂一本書的最高境界就是活用,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學以致用。
那么怎樣學以致用呢?接下來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這方面的實踐經驗。
首先,我讀的書主要分為三類,一個是工具類,一個是精神世界,一個是興趣。
我所認為的工具類的書就是教你如何去掌握一門技巧的。比如我們專業要學習PS,我們就必須閱讀有關方面的書籍,根據書本的介紹,進行操作。
我所認為的精神世界類的書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心理學,哲學。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看一些關于心理學方面的書,這對于我們的成長和生活都很重要。
網友分享了一段個人經歷:曾經有一段時間,他發現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選讀了幾本心理學方面的書,比如《當勵志不再有效:自我平靜的五步鍛煉》、《別讓小情緒害了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最有效的22個情緒管理定律》,等等。根據書中介紹的一些控制情緒的方法,我慢慢養成并形成了一套有效克制自己情緒的方法。
我所認為的興趣類的書很廣,就是你自己感興趣的你都可以去看,只要看完之后你覺得你能夠學到東西就可以了。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更加有氣質,不妨選讀我國經典的詩詞歌賦。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更加有智慧,不妨選讀外國著名的偵探系列小說。我覺得這類書尤其不能少,因為這些書會讓我們避免成為工具性的人。
讀書筆記會幫助我們改變讀書方法,而讀書方法的改變又會帶來思考方式的轉變。同時,讀書是一件很個性化的事,方法和工具也是一樣,適合自己的最重要。建議大家在讀書過程中注意養成自己的習慣,不論什么理論,什么技巧,離開認同,離開實踐,都不能發生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