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對青年人立志的建議
六弟自怨數(shù)奇,予亦深以為然。然屈于小試輒發(fā)牢騷,吾竊笑其志之小,而所憂之不大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之量,有內(nèi)圣外王之業(yè),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故其為憂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為憂也,以德不修,學(xué)不講為憂也。是故頑民?;瘎t憂之,蠻夷猾夏則憂之,小人在位、賢才否閉則憂之,匹夫匹婦不被己澤則憂之,所謂悲天命而憫人窮,此君子之所憂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饑飽,世俗之榮辱得失、貴賤毀譽(yù),君子固不暇憂及此也。
蓋人不讀書則以,亦即自名曰讀書人,則必從事于《大學(xué)》?!洞髮W(xué)》之綱領(lǐng)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內(nèi)事也。若讀書不能體貼到身上去,謂此三項與我身毫不相涉,則讀書何用?雖使能文能詩,博雅自詡,亦只算得識字之牧豬奴耳!豈得謂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藝取士,亦謂其能代圣賢立言,必能明圣賢之理,行圣賢之行,可以居官蒞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為分外事,則雖能文能詩,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實茫然不講,朝廷用此等人作官,與用牧豬奴做官何以異哉?然則既自名為讀書人,則《大學(xué)》之綱領(lǐng),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其條目有八,自我觀之,其致功之處,則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誠意。
對“格物”、“誠意”的解釋
格物,致知之事也;誠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謂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國、天下皆物也。天地萬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窮其理也。如事親定省,物也;究其所以當(dāng)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隨行,物也;究其所以當(dāng)隨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養(yǎng)已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齊坐屍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書,句句皆物也;切己體察,窮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謂誠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進(jìn),下學(xué)在此,上達(dá)亦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