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小看吃貨的力量,為了吃他們可什么都干得出來!
這不,端午將近,艾葉飄香,又到了吃粽子的季節。前幾天,幾個好朋友聊天,忽然找到一個有墻裂同感的話題:大家都愛吃粽子,尤其是肉粽子,每年都有沒吃過癮的感覺。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自己包呢?……當然可以,除了每個人都不會包粽子以外,一切似乎都很容易。
說干就干。請個師傅,每人都各有分工,頭天做準備,第二天開工!
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包粽子,吃粽子,就得這么熱熱鬧鬧的才有氣氛啊!
我負責買粽葉。一大早上菜市,買了才砍下來的新鮮粽葉,回家剪去頭尾,放在滴了少許油的大鍋里煮軟,就泡在清水里待用吧。其他人,分別帶來了自己老家收的圓糯米,自己熬的紅豆沙還有重頭戲:事先腌制入味的五花肉。嘿嘿,稍微克制了一下,肥肉很少的!夏天就要到了,我們可是要穿裙子的!
開始包了!師傅認真負責地手把手教我們。但是俗話說,會了不難,難了不會。真正動起手來才知道包粽子是一件技巧活。用力太大,粽葉很容易被扯裂,米馬上就漏了出來;用力小了,粽子松松垮垮,煮出來水唧唧的不好吃。更別提還要大小勻稱,形狀有角有棱。
幾個縱橫廚房幾十年的煮婦揍是被難住了。一邊包一邊發著狠:我一桌酒席十幾個菜都能輕輕松松搞定,我還對付不了你?哈哈,還真是不好對付呢!粽子還沒包幾個,爛粽葉扔掉一堆了;包出來的不是齜牙咧嘴就是歪瓜裂棗,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緊好粽子!
師傅也挺頭疼的。但是師傅是好師傅,一邊慢聲細雨地安慰我們,一邊對某些落后分子說:要不你用紙模擬粽葉,先用干米練習練習吧!
我可以驕傲的說一下,我是出師最快的那一個么?當我包出第一個標致緊實的粽子時,那種滿足感僅亞于吃粽子的快感。
果然是人多好干活,幾個人分工合作,包的包,煮的煮,備料的備料,收拾的收拾,半下午,三斤粽葉用完了,兩大鍋粽子出鍋了!滿屋都飄蕩著粽子的香氣。
剛買來的粽葉是一種淡淡的清香,顏色是翠綠的;粽葉下水煮過之后去掉了生氣,香氣也渾圓許多,深綠色的葉面上泛著點油光;煮出來的粽子顏色變成了墨綠,粽葉和糯米的氣味經過高溫水煮,混合在一起,有一種濃郁又清新的肉香味,聞著就讓人咽口水。
剛出鍋的粽子最好吃了!剝開那層外衣,露出白糯圓潤的胴體,輕輕咬上一口,齒頰留香,回味悠長。
想起去年端午在福建大崳山島吃的粽子了。島上氣候宜人,他們每家每戶包出來的粽子煮熟之后就一串串掛在廚下窗前,吃的時候剪一個下來,涼涼的很Q,海島的葦葉特別香,無論是蛋黃,咸肉或者白米的,都和內地的粽子不一樣,有種特別的口感。他們的粽子多是小小的,外來吃飯的客人和自己家人一樣,想吃就自己去取,不會收你錢的……我反而不好意思多吃了。
據說現在為了推陳出新,出了很多新品種的粽子,最奇葩的是還有臭豆腐粽子。我想這種黑暗料理粽子投進江里,屈大人會氣得從水里蹦出來:妹的,把你的粽子撈回去!……這是對粽子的侮辱!
粽子,艾葉,咸蛋,黃酒……專屬端午節的回味,最中國的舌尖上的美味,就應該永遠美美得留在每個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