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父母種地,有時我也跟著去。山區的地都是陡峭的,不比平原。
路邊有時從上面地里溜下來好多雜七雜八的東西,泥土呀,野草呀,刺呀,我走不過,就用腳把它們踢到下面別人的地里,爸爸說“不要弄下去,別人也不方便種地呀,要互相關照。”我不服氣的說:“這些又不是我們搞得,是上面地里的人搞得。”他不說話,就把它們搬到自己地的邊上,然后把路打整的干干凈凈。
有時下大雨了,地里很軟,一腳踩下去就會陷個坑。這樣的時候,一般是不到別人地里拔雜草喂豬的。如果有人那樣做,被主人撞見了,主人就會扯著嗓子吼,搞得人家灰溜溜的離開。
一次,大雨剛停,我看見我們地里有一人在拔豬草,我和媽媽說了,以為媽媽會去吼。可媽媽還來不及做任何反應,爸爸就發話了,“讓人家拔吧,他需要才會拔,踩板結了大不了我們再去挖一挖,要互相關照。”
又是“互相關照”,說者無心,我聽著可是有條件反射了,為什么連別人都容不下的事爸爸可以如此輕描淡寫。我惱了。
父母很勤勞,種莊稼從來不誤農時,三分種七分管,他們把它們“管”的服服帖帖的。無論什么瓜果蔬菜,都長得喜人。
誰讓你長的好,不吃白不吃,這樣就有個別人干起了偷盜的營生。
蔥花蒜苗、白菜、豆角、西瓜什么的,有什么偷什么,不過都不會偷光。不用說就知道了,我和媽媽每次氣氛不過,爸爸都是那句“互相關照”。
“互相關照”,已然成了他的口頭禪。
這次,我沒有妥協,我找爸爸評理,“為什么都這樣了,你還無動于衷,不是明擺著我們好欺負嗎?”爸爸又是一番說教,什么人家需要啦,什么我們那么多,人家吃不完呀,什么人家也要生活呀。
就連倒垃圾這種小事也得“互相關照”,而且還關照有三呢。
其一,如果當天垃圾太多,不要一次性倒完,不然把垃圾桶塞滿了別人就倒不成了。其二,倒垃圾時,如果發現垃圾箱旁邊有垃圾,一定要掃了倒進垃圾桶。理由是如果大家都不理,每個垃圾桶旁邊都有垃圾,等垃圾車來時,工作人員清掃,需要多少時間呀?所以,倒垃圾時,我索性帶著掃把和鐵鏟。其三,不管有沒有倒垃圾,只要發現垃圾蓋沒蓋,就得主動蓋上。以免下雨時雨水進入垃圾桶,增加重量。
說到雨水,又想起用水方面了。用水,盡量在很少有人用水的時候把水缸灌滿,用水高峰期盡量或者不用自來水管的水。因為那么多戶人家用自來水,都開著水龍頭,每戶分到的就少了。
小時候,爸爸就是這樣教育我們“互相關照”的。那些事真是舉不勝舉。那時總在想,那么多人,那么多戶,光靠我們,我們一戶關照能起多大作用了?
不過,我們還是照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