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寫作訓練 #32:
《不要去想北極熊!》
本文共計 2173 字
1987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Daniel Wegner)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把實驗對象分成3組,分別給了不同的指令:
- 第一組:先「不要想到白熊」然后「請想白熊」;
- 第二組:先「想象白熊 」然后「不要想到白熊」;
- 第三組:先「如果想到白熊,請想紅色的大眾汽車」然后「想象白熊」。
結果第一組受試者在前后兩個階段里,想象白熊的次數都幾倍于后兩組受試者。
這個實驗后來發展成著名的白熊理論(Polar bear theory):
當我們刻意轉移注意力時,思維也開始出現無意識的“自主監視”行為——監視自己是否還在想不應該想的事情,使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放棄對事情的關注。簡單來說就是當告訴我們不要做什么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就已經成功的“扎根”在了不要做的事情上。
白熊實驗能解釋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比如人們第二天要參加一個會議,一場演講或者要見一個重要的客戶,那么在前一天晚上就有可能會失眠。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必須好好休息,這樣才能有充沛的精力來應對明天的任務,可往往事與愿違。“明天有一項重要的任務,今天必須好好休息”的念頭就是在腦海里揮之不去,于是人們開始想辦法,嘗試各種姿勢,努力告訴自己還是“不要去想明天的事”了罷。可不一會兒“我沒有去想明天的事”這個念頭又占據了全部的大腦,使人根本放松不了,更不可能睡著。
讀書的時候,我自己就遇見過這樣的情況:考試期間,一道題做不出來,嘗試了超過10分鐘都沒有解決的辦法。此時,按照老師的考前教的策略,我應該立即放棄這題,先完成剩下的部分。我確實這么做了,并且在心里告訴自己:我現在要暫時放棄這題,如果之后有時間的話,我可以再回來再想辦法解答。可是這個策略并不好用,那道沒解出來的題,就像那只北極熊一樣,在之后的考試中,隔三差五的出來逛一圈,不停的分散著我的注意力。
后來我學乖了,碰到看上去比較難的題目,直接跳過,想都不去想。我告訴自己:反正我也拿不到滿分,那些跳過的題就當我做不出來罷,如果有時間了,我可以再回來碰碰運氣。這樣的內心轉換,陰差陽錯的趕走了心里的北極熊,我也因此而提高了考試成績,真是得之我幸。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連自己內心的北極熊都無法處理,就更無法處理當北極熊主動來找上門來的情況了。假如你的辦公室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惡作劇:進門時頭上可能有一桶冰水,座位上被撒上了圖釘,辦公桌上全是未干的膠水,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還能集中注意力好好工作嗎?答案顯然是不能的。雖然現實的辦公室里頁并不會真有這些膠水圖釘,可是那隔三差五就會響起的手機,隨時可以瀏覽社交網站的電腦,不時會彈出微博資訊的ipad ,甚至那敞開的人來人往的大門,都和那些惡作劇發揮著同樣的功能,它們都會成為讓你分心的陷阱。
值得慶幸的事,人們的大腦并不是為了長時間地保持專注而設計的,從進化的角度來說,人類的大腦必須時刻保持迅速切換注意力的功能,才可以偵測到周圍潛在的危險。這是鐫刻在基因里的生存策略,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人們走夜路時總會對周遭發生的事物異常敏感,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能被注意到,這便是大腦切換注意力的功能充分激發的結果。
除此之外,人類的大腦還有一種叫做認知抑制的本能。認知抑制會使人們自動忽略掉不變的東西,而注意變化的信息。比如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人民幣,百元大鈔正反面各印著什么我想大多數人都不記得,可若是某天收到一張毛爺爺頭像是藍色的,相信你只要瞄一眼就能迅速識別。這種本能會促使我們在做重復的事物時,特別容易關注變化的信息,從而過濾掉那些不變的信息。
也許你曾經和我一樣,認為只要自己足夠有毅力,就能夠無限的保持專注而不被外界影響;而當自己做不到的時候,就會對自己的表現感到自責和沮喪。文至此處,你應該已經明白,當你抱著自己可以控制思緒,能夠通過意志力來保持長久專注的預期進行工作或學習的時候,你的失敗就已經是注定的了。我們可以通過減少身邊的干擾物,使大腦短期專注于工作,但無法憑借意志忽略所有的干擾。大腦會按照自己的生物邏輯,尋找并發現身邊變化的事物,然后把注意力轉移到那項事物上面去。
我們可以關上門,讓同事或者家人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不要打擾,這樣就不會有人中途打斷你的思路,然后關上手機電腦等一切電子產品,防止你翻閱你常逛的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或八卦網站。我們提前吃下一些食物,在身邊準備一大杯水,然后找一張一塵不染,空無一物的桌子,有條不紊的開始工作或者學習。這些準備工作確實排除了外界的干擾,但它們都無法阻止我們的思緒游蕩到昨天的 party,今天的晚餐,或者明天的約會上去。
面對那些必然會讓我們分心的干擾時,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這些分心之事的存在,讓它們帶著我們的大腦游蕩一會兒。讓自己喘一口氣,再溫和的把注意力拉回到需要專注的事物上來。浪費時間與大腦會走神的特性作斗爭,把無法長久保持專注力歸因于自我性格的缺陷,這是大部分人都會做的一件傻事。沖浪愛好者們,在離岸之后,通常會坐在沖浪板上,以一種享受的姿態隨著海浪起伏,他們耐心的等待——可能是幾秒鐘,也可能是幾分鐘——直到他們遇到了合適的浪頭才會開始沖。他們要忽略掉大部分的浪頭,直到等來那個感覺上最合適的浪打來,然后順著他,去享受那沖浪的刺激體驗。
經常做白日夢?沒關系的,千萬不要對自己太狠了。也許做完了這個夢,接下來的兩個小時,你就能改變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