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最近我也跟風在追熱播劇《三十而已》,站在22歲末,如何去形容這樣一個年齡呢,我想大概是沒有不惑更無法而立。
《三十而已》中于伯的一句臺詞大概是:既然選擇漂泊,那自己就是家。一剎間仿佛是在說自己,每每擁擠在地鐵的人潮,穿梭在馬路之間的來來往往,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每時每刻都有素未謀面的相遇,熟悉的不過是重復著一遍又一遍走過的路。碩大之間的萬家燈火里更沒有等待,于是自己便是家。
想想看,日子過得還是有些不甘,每天忙碌在各種瑣碎的事物里,但我仍然覺得我是幸運的,這點從來都是感恩著也篤定著。人可能真的很容易去習慣一些事,習慣不瘟不火的工作環境,習慣一些人總帶著“阿諛奉承”的面具,習慣“各懷鬼胎”的默契,習慣這個圈子以“世俗”之名明目張膽的存在。
不知道什么時候,當我覺得有些情緒可以快速消化,有些事情可以一笑而過,有些無奈可以接納,消化壞情緒的速度不斷升級,我就知道我大概又“老了”。姥爺說,年輕多經歷些風浪,才能撐大格局。人生既然注定無法一帆風順,那不如就乘風破浪吧。
今年受疫情影響,找工作比從前難很多倍,當身邊的朋友以“滬飄”一族踏入社會,就得接受安身的首要挑戰,找房子。通過不斷對比價格,衡量距離,也許到最后能找到一間帶陽臺的臥室就足夠欣喜。還得接受工作離職又入職的重復,也許不合適,也許不開心。
相對而言,我簡直幸運太多!我還在象牙塔里…那天看到一個原理:滾雪球原理。“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所以不斷找到適合自己的雪和坡就顯得非常重要。找很重要,能找到的方法就是不斷嘗試,遵循內心。在工作之余,我繼續學習所喜專業,并涉獵教育行業,冥冥之中雖是興趣的牽引,卻也告訴我,也許這份牽引,就是正真屬于我的那片南山。
這個七月,有尷尬,有成長,有遇見,更有感恩。
我不停地告訴自己,只管向前奔跑。也許跑著跑著就能找到,跑著跑著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