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這個話題,源于雙十一剁手。每年的雙十一都讓我熱血沸騰,凌晨十二點準時出現在電腦旁雙目炯炯開啟“剁剁剁”模式,而今年,罕見地對它提不起興趣。也許是終于找到了人生的小目標(不是一個億哈,是年底完成十萬字),當人的精力被某些更重要的事情占據,那么購物、刷劇、閑聊的時間就會被無情地拋棄。
雖然這么說,其實雙十一當天還是敗了鄭老師的同款話筒和耳機,不貴,小一千,只是有一丟丟地肉疼。前些日子利用業余時間指導某個單位朗誦比賽得到了一小筆酬金,加上宣講的課酬,剛好夠我敗了一個kindle和話筒耳機。某人叫喳喳地說我盲目跟風。其實,只有我自己清楚,我想要的是什么,以及這些投資的重要性。
關于一筆意料之外的獎金如何處置的問題,從我小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小學時參加全市的現場國畫比賽,不小心拿了個一等獎,與我同去的一個小女生和小男生同樣每個人得到了一筆50元錢的獎金(當時這個數字還算比較大額)。然后那個小男生說一定要拿回家給他媽媽存起來,我和另外一個小女生就屁顛屁顛跑去某阿麗燒烤點了烤肉,吃了一頓盛宴。那種滿足和快樂,到現在我還記得。比賽得到的一組貌似比較華麗的玩具(已經完全不記得是啥了),我帶去姥姥家,大手一揮給我的表妹表弟分了去。在我的概念中,好像真的沒有什么東西是得到以后像寶貝似地不舍得用、不舍得分享給別人。(額,這點好像隨我爸)
關于意外的獎金如何處置問題,表面上是反映了一個人的消費觀,其實更核心的是人生觀。以前有一項調查,如果給你500元購物券,到超市隨便買東西,你會選擇買什么?我們的長輩可能會選擇買米、面、油等實用的東西。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買平時買不起的新奇東西。因為我覺得這筆意外之財,就應該用來滿足我的意外之欲。
回到剁手買話筒耳機和kindle事件,且不論我本來就為自己的成長安排了一定金額的學習基金,單是這筆錢是靠自己勞動所得就已經是花得理所應當了。能夠用勞動所得的意外獎金換取我提升自我必備的工具,還有比這更劃算、更令人心滿意足的事情嗎?如果無論工資和意外的獎金都存起來,人生還有什么樂趣呢?當然,如果這種意外的獎金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了你的本職收入(就像現在一些成功的斜杠青年),那肯定要有規劃地花。
也許是從小被我媽壓迫得心理扭曲,在我們家只有懲罰機制沒有獎勵機制。考試考得雙百分是應該的,沒有獎勵;而考不好就一定要懲罰……所以,我一直非常羨慕別的小朋友因為考試取得了好成績或者參加比賽獲得好名次,就得到一次出海游玩的機會或者一件心愛的文具。也許從來很少得到獎勵,所以長大后,我才那么想獎勵自己。
這一切在我看了李月亮的那篇《今天一定要過好,因為明天會變老》后生出越多的感觸。“有些愿望,當時沒實現,就永遠不會實現了。”
當年很喜歡希瑞的那一套小人書,可是媽媽沒給我買。到了今日,我已不再會去尋找這套書籍,只記得當時深深的遺憾;年少時同學約我去滑旱冰,家教太嚴沒有得到同意,如今再路過旱冰場也不會想進去撿拾過往的愿望了。人生已有那么多錯過,真的不要再壓抑自己偶爾用獎金滿足自己的小小心愿了。
當年的烤肉火鍋,如今再讓我每天去吃我也吃得起。只是,已經不復年少時偷偷跑去享受的那種莫大的美好了。所以,我不知道當年那個乖巧的小男生會不會后悔把錢交給媽媽而錯過了一次瘋狂而叛逆的享受時光;也不知道當年那個小女孩是否還記得曾與我一起挺起胸膛自豪地買單的瞬間。然而,我知道,那種意外的驚喜,讓我在回憶年少時枯燥地習字、練畫的同時,嘴角泛起微笑。
木心說,歲月不饒人,我也未曾饒過歲月。
我知道,生活需要精打細算,需要統籌規劃。但我更珍惜,在每個年齡階段那些意外的小獎金帶給我只屬于那個時候的歡喜。
愿你也一樣,偶爾放縱,偶爾任性,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