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聽張柏芝的《星語星愿》覺得無比溫情,那時的她嬌艷的如枝頭初放的桃花,笑顏如花,嬌俏喜人。再后來,便是她的一路春風得意,事業(yè)如日中天,婚姻甜蜜,再接著就見她逐漸淡出眾人的視線,做起了尋常人家的賢妻良母。如果能一直這樣下去,也不失是才子佳人的一對。
十幾年后再聽她唱這首歌,是在某一日的清晨初醒,拿起手機翻看著閨蜜的朋友圈,見她深夜轉了一段視頻,恰好是張柏芝再唱《星語星愿》,此時的張柏芝離了婚,瘦弱得令人疼。唱到動情處,淚光盈盈。若非親身經(jīng)歷過,她又豈會如此動情。
我們也只是如隔岸觀火,明明滅滅間,又能說清誰是誰非呢?
不知怎的,竟也想到了娛樂圈里的另一個人,‘小龍女’之母吳綺莉,人有時一時的任性可能就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昨天看阮玲玉的傳記,看到她服安眠藥自盡的那段,兩封遺書中的悲哀絕望,多么的可惜,原本理應是飛黃騰達的一生,卻因選錯了人而早年香消玉殆。
塵世間的事,該要怎樣的慧眼才能看清哪!
直到聽到《甄嬛傳》的主題曲,末了一句“世間癡男女,誰能過情關”。各自的命數(shù)各自受,就為這說不清楚的“命中注定”各自悲喜了。
晚年時的張愛玲過著幾乎不與人交往的生活,用她的話說就是沾著了人就沾著了臟。不是她心性本就如此,而是經(jīng)歷過那么多起起落落之后,再無什么能在心里放著了。
古語有云:人亦無爭天亦美。看她們,不是無爭,而是不爭,知是人心若不在,爭亦無用,何苦再惹自己傷心呢。
有些人還不如這四季的草木呢,春草尚且年年綠,只是不再尋問王孫歸與不歸。
年代真的變了,清宮戲中后宮女子用盡手段相爭,只為一個‘枕邊人’,哪怕那些情意深重,只是瞬間而已。現(xiàn)代女子,也許用盡全身力氣,只換來半生回憶,還是會笑著擦干眼淚,而后,好好生活。
所以,我才會看到她們痛而不言笑而不語,如果這個世界果真薄情如斯,那也該溫情活著,這才是對自己最好的獎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