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完昨天的結業典禮,看到圈媽的提問,我自問我沒有看其他b友的文章,反而我的文章有一個最忠實的讀者--小魚媽。我起初以為和她在同一個組里,所以她才關注我每一篇文章,直到看到大家的留言意識到,大家一致都說小魚媽閱讀過自己的文章,也就是說,她認真閱讀了幾乎每一個人的文章,這讓我曾經以為自己寫文章有多好的自以為是,少了那么一點點。她不僅給我贊賞,還給過我打賞,我激動的截圖朋友圈。我為什么很開心,一件你做的事情,有別人支持,尤其是來自陌生人支持,給你的反饋時,你所花的時間有價值,你會很開心,你會繼續干這件事。所以我堅持寫下21篇文章,在中途想放棄,因為小魚媽的打賞,我又繼續堅持,又因為每周她閱讀點贊,我堅持了第10篇,第11篇。。。因為我想和她建立這種聯系,一件事情,你因為知道有人會一直鼓勵你,你會一直堅持做。
?圈媽反饋了自己在上半年逼自己一把里幾個不好的地方,一是沒有反饋和指導,這點飯團就比較好解決,有帶讀,有分享。飯團,我也下載了,還設置了微信提醒,我明明接受到了信息,我都不愿打開來看,可能是當下我正在忙別的事情,想過后有自己的時間認真看。后面后沒有然后了,總是積壓了一大堆,一口氣看完。二是主題分散,各自為營,三是文章質量不高。結合二和三,我不得不承認我自己沒有認真對待。我是一直拖延到6月29日,逼自己一把快結束的最后2天,花了4個小時自己做海報才完成的。我實在不知道自己擅長什么,也發現原來我擅長的那些東西,別人也擅長,不能再成為自己的IP,標簽。我不得不去發現我自己的標簽是什么,因此我就用了半年的時間再找尋自己在圈媽這個圈子里的標簽,好不容易在2月發現自己想分享英語,我發現英語已經分享完了,3月發現,我可以分享繪本,我發現繪本已經被別人分享完了,5月我發現我可以講保險,我再一次發現保險都有人講完了,我就問自己,我還會什么?
?我雖然完成了21篇文章,但是我在這半年讀了多少本完整的書呢?或者換句話說簡書更像是隨筆,看到書里的哪里有共鳴就寫下來?書的重復率有多少?年初寫的書單,為什么沒有看完?沒看完的怎么辦?年初的躊躇壯志列下那些書單,肯定是當時覺得自己有用的,為什么沒有堅持下來呢?換的書單都是什么樣的書單?更簡單還是更容易?我就去翻看簡書,突然發現,我這半年書單只完成了當初列出來的4本書,有6本沒有完成,被換的書還有2本是現在自己的練級實錄。
?從此也看出了我自己很多的問題:
1 我不是一個容易發現別人閃光點的人。我總覺得別人不如自己,都說圈子里有很多學霸和很厲害的人,可我從來不去學習,不去看大家的文章,我自然不知道哪些人厲害。
2 我是一個不愿意被安排,被操縱的人,我不愿意自己被別人支配,也就是說,你叫我干嘛我就得干嘛嗎,我不喜歡。所以我哪怕設置了那些提醒,如果我當下正在做自己的事情,我不會搭理。比如,連畢業典禮我都是爬完的。我會等著自己有時間,再慢慢消化。可是別人不會等你啊,很多當下的討論,你事后看是沒有共鳴的,沒有火花的,你自己看的時候,他們除了文字還是文字,沒有生動的交流。所以為什么線上代替不了線下?因為線下賦予內容生命。
3 有時候慢也不是壞事,我正是在這種慢中,發現了自己還有做廚子的潛能,因為我分享的主題是做飯,還發現沒有人分享。笑cry。。。。
4 我不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一個人,我中途換的書,都是換了讓自己更舒適的書,更簡單的書,因為這樣我更能在一天之內寫出簡書,完成任務。如果一直讓自己在舒適區,怎么進步呢?
5 我目前只能完成目標的40%。就這40%里,真正用心的可能只有10%-20%。這也就解釋了我為什么進步這么慢,我的幸福感很低的原因。
6 我不愛護我的粉絲。直到昨天之前,我一直以為小魚媽是我的閱讀粉絲,她對我忠誠度多少,我從來不關心,我也從來沒給過她安全感。
好了,寫到這里,我對我第22周文章標題的答案已經很明顯了,我沒有真的逼自己一把,因為我大多數時間是開心的,愉快的,偷懶的,舒適的,互動是隨意的,較少的,被動的。我還會繼續去逼自己一把嗎?看我下面,已經給出了答案。
復盤以上這些,寫出來行動計劃,就可以變成自己2017年的目標了。
1 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每周堅持看1-2人大咖,牛人的文章(不是推送,不是公眾號,是文章)
2 認真對待自己寫的文章,認真到注意自己在簡書中的標點,格式。
3 讀完年初書單上的書,我還剩:《捕捉兒童心理學》,《精進》,《小狗錢錢1&2》,《結構思考力》,《6A的力量》,《被討厭的勇氣》。
4 我需要繼續呆在圈媽的圈子里。繼續逼自己一把,兩把,三四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