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約束,
這會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呢?
人常在不同場合,扮演不同的角色。
現實生活中,當我們在同事、友人或者陌生人面前,總會試圖表現地彬彬有禮、舉止得體、談吐優雅、自信滿滿;在父母、家人、至親面前,我們又常會直言快語、毫不避諱。
在虛擬的網絡空間,我們同樣會有兩種或者多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如果是朋友之間聊天,我們也會表現地親切、溫暖、隨和;如果是在單位群、公司群里,我們會謹言慎行、只談公事、不侃閑篇;如果是偶然進到一個陌生的群里,誰也不認識誰,那就好像鷹擊長空、蛟龍入海一樣,隨心所欲、無所畏懼、暢所欲言,哪怕惡語相向,哪怕人身攻擊,哪怕出爾反爾。
我們常常會在一些群里看到,起初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聊得不亦樂乎,可是聊著聊著氣氛就不對了,攻擊、對抗、謾罵……每個人都像是積攢了滿滿的憤怒,一股腦在這里全倒了出來。
只要是具備了隱匿的條件,就是一個魚龍混雜、張牙舞爪的所在。因為誰也不知道說這話的我是誰呀;因為就算低俗、無禮、失德,也不會有損我的形象呀;因為不用擔責呀。
一些網絡熱帖的留言區,一直都是網友們發表驚世駭俗言論的自由殿堂。人們可以肆無忌憚地罵小編、罵帖子的主人公、罵彼此,樓層越蓋越高,憤怒像是長了觸角的爬山虎,隨意瘋長、擴散。
很多事,因為約束的力度大小和存在與否,常常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2013年1月1日起,被稱為“史上最嚴交規”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公安部123號令)正式實施。參與交通的主體沒有變,還是原來的人群,還是熟悉的馬路,違章、事故的統計結果卻變化不小。
2013年,全國共查處上道路行駛的機動車未懸掛號牌、故意遮擋號牌、故意污損號牌、不按規定安裝號牌違法行為,同比分別下降27.7%、81.5%、80%、77%;因超速行駛導致的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61.6%、59.6%;酒駕、醉駕導致的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1.7%、5.7%。
路口闖紅燈也明顯下降了。公安部交管局發現,一年來,汽車路口闖紅燈現象明顯減少,車輛行經路口主動減速、主動讓行的明顯增多,路口交通事故明顯下降。據統計,2013年違反交通信號燈通行違法行為同比下降40.2%,與此同時因路口違反交通信號燈導致的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2.4%和22.7%。
因為有了約束,所以顧忌;因為有了顧忌,所以克制。然而這約束的作用之大,令人咋舌。
但是約束下的克制,必不是來自內心的欣然接納,而是被動意義上的屈從和節制。被動地克制,受控于外部因素的干擾,往往會使內在調節機制紊亂,激發負面情緒,久而久之,郁結不化。根據能量守恒定律,這種情緒又會在某個不受約束的時機毫無征兆地釋放出來。
就像人們在現在社會的種種壓力面前被動地接受,默默地承受,慢慢地負能量越積越多,又沒有很好的釋放渠道,常常會變得易怒,歇斯底里。
自古以來,人們就強調克己,也就是克制和約束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意思。“克己”語出《論語·顏淵》一章: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顏回請教如何才能達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說: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如果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就可以達到理想的境界了,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顏回又問:那么具體應當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禮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聽、不要去說、不要去做。顏回聽后向老師說:我雖然不夠聰明,但決心按照先生的話去做。
雖然如此,但是克己依然是被動的。被動克己,不如主動修心。修心者,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內心主動而欣然,使自己心悅而誠服。
所謂修心養性,就是讓人心不致動蕩不安,達到陶冶情操,平衡心態,事事想得通,順其自然規律,積極適應環境,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做到控制好自己的心情,不生不切實際的妄念。
劉備當年依附劉表,據守新野小城。一次他牽馬巡街,在路上偶遇徐庶。徐庶指著他的馬說:此馬名曰的盧,是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駒。可是此馬妨主,它早晚必妨死一個主人。劉備問他應該怎么辦。徐庶告訴他,你如果跟誰有仇,就將此馬送與他,待妨過此人,然后乘之,自然無事。劉備聽后大怒:先生不教我以正道,反教我利己妨人之道,是何道理?
徐庶本意是試探劉備,是否如世人傳說仁德布于天下。劉備聽到他的建議后的反應,說明了劉備本身就是個公道正派之人。于是徐庶說:聞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可見使君之仁德及人也。
真人者,內外兼修、表里如一,做什么事都是發自內心。時徐州太守陶謙感念劉備恩德,又念及兩子不堪大任,恐徐州被曹操奪取,因此欲讓于劉備,劉備再三推辭而不敢應。后陶謙病危,第三次讓徐州,劉備仍然固辭,不肯接受。城中百姓相擁跪拜于府門說:劉使君若不領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關、張二人也再三相勸,玄德才答應權領徐州事。后曹操白門樓殺呂布,攜劉備路過徐州,百姓焚香遮道,跪求留下劉備繼續任徐州牧,足可見劉備待民如子。
和劉備相比,曹操就另當別論了。曹操雖然精通謀略,才華橫溢,被后人譽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但是他很多事并非出于本心,而是抱著一種目的,有意而為之。曹操的“克己”實為成就自己的野心。
曹操出兵征討張繡,正值麥熟,老百姓見曹軍將至,不敢割麥,四散奔逃。為安民心,曹操使人告訴村人父老說:我奉天子明詔,出兵討逆,與民除害。方今麥熟之時,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并皆斬首。軍法甚嚴,爾民勿得驚疑。百姓聽到,無不歡喜稱頌,望塵遮道而拜。官軍經過麥田,皆下馬以手扶麥,遞相傳送而過,并不敢踐踏。
曹操乘馬正行,忽田中驚起一鳥。那馬眼生,竄入麥中,踐壞了一大塊麥田。曹操決定自罰。郭嘉說:古有《春秋》法不加于尊的說法。曹操遂割發權代首,于是三軍悚然,更不敢踐踏麥田。曹操精湛的演技既贏得了軍心,又收買了民心。
后人有詩論之曰:
“十萬貔貅十萬心,一人號令眾難禁。拔刀割發權為首,方見曹瞞詐術深。”
曹操敬佩關羽的忠義,自己卻多行詭詐之術,與“忠義”二字相去甚遠。
關公土山被圍,欲戰死疆場。張遼與他陳說利弊,認為他戰死有三罪,暫降有三利,關羽再三思之,要求曹操答應三事:降漢不降曹;以皇叔俸祿供養二嫂;但知皇叔下落即辭去尋兄。
曹操為留關羽,假意許之。后又以美女財物相賄,都可看出他的虛偽和詭詐。
許田圍獵,僭越天子,又可見他取代天子的野心。他假借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為自己雄霸中原,占盡先機。
因為自己多奸詐,所以曹操疑心也重,他總是懷疑別人會試圖謀殺自己。他因行刺董卓敗露,逃難到成皋,路遇鄉鄰呂伯奢。呂伯奢一家極為熱情,期間欲殺豬待之,曹操聽說“殺”字,遂起疑心,提刀就把呂伯奢全家都殺死了。
曹操最終也因為自己的疑心害死了自己。他患有頭風癥(也就是頭痛)多年,后因日益操勞而加重。謀士推舉名醫華佗給他醫治,華佗謂之說:先飲麻肺湯,然后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方可除根。曹操懷疑華佗要殺他,便將華佗下獄殺死,自己也因病不得治而亡。
克己而用詐,是不可取的。王莽未得志時,為贏得好名聲,他恪守清凈,生活簡樸,為人謙恭,勤勞好學;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行為嚴謹檢點;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不以自己為尊,總能禮賢下士,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在民間深受愛戴。
然而,這些都是為了他篡奪天下而假意做出來的,并非出于本心。
后來,他篡位成功,卻大興土木,還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賦稅、徭役負擔,甚至造成成千上萬的百姓死于非命。人禍加上天災,使土地荒蕪,物價騰貴,米價由漢文帝時的每石數十錢漲至二千錢。到王莽末年,更達到了每斛價值黃金一斤。天災人禍迫使百姓流落他鄉,人相食的慘狀史不絕書。這種悲慘的生活,怎么能使百姓不鋌而走險,揭竿而起呢?后來,王莽在混亂中被人殺死,王莽新朝也成為歷史上最短的朝代。
從善不如真善,愛美不如真美。
農民工因為怕把銀行地板弄臟了,故把鞋子脫了,然后跪著走進銀行去取錢。農民工雖然衣著污穢,但是他的內心卻很干凈。有人說:人人平等,為什么要輕賤自己?輕賤也好,卑微也好,他的行為完全出于本分,出于內心對美好的向往,因為他根本不懂什么是偽善和造作。
他的舉動傳遞給人的恰恰是一種真誠和偉岸。
自己真正低了,在別人的眼里就高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