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已經成為我們后現代視覺語言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并且發展成為一種至少是和它所表現的文字和意象一樣重要的意義載體。因此,后現代空白空間就成為很重要的空白領域,有待發展。”這次給大家推薦的是《平面設計原理》這本書,本書是關于事物看起來是怎樣的,但認為它所說的值得說得更清楚。作為設計類書籍,此書可以說是必讀本。
空間
空間就是空白處
在視覺設計中,最容易被忽略的要素就是空白空間。而對空白空間的忽視就是大量丑陋、不堪卒讀的設計出現的原因。在兩維設計中的空間稱為空白空間,位于文字和圖像之后。但它不僅僅是設計的背景,因為,只要設計背景安排得當,總體設計的清晰度和效用性馬上成倍提高。因此,空白空間運用巧妙,就會成為設計中最突出、最令人矚目的部分。
空白空間本身就是背景或物質環境。如我們所見,二維空間是一種可控,可塑的環境。空白空間的運用及各要素在空白空間的放置原則都必須清楚可見。空白空間太少,會導致頁面過分擁擠。而另一方面,空白空間過多,又會使頁面或對開頁看上去不完整,好像某些要素從頁面上溜走了。如果空白空間的形狀清晰可辨,讀者就會把它看成一種合理的設計要素,而不是剩余物和無關緊要的陪襯物。
設計中的對稱與不對稱
視覺交流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有兩種類型的平衡:對稱和不對稱。對稱的平衡以垂直軸為中心。不對稱的平衡兩邊看上去并不相同,但不相似的兩半也處于一種統一、和諧的狀態,或是“協調的不對稱”。對稱是因為相似而取得的平衡,不對稱是由于對比而產生的平衡。
設計就是各種形狀的組織和安排。設計師要學會把每個要素都看成一種形狀和一種意義的標記,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對形狀的敏感性標志著個人設計能力的重大突破,把空白空間看成是一種形狀是這場突破性變革中最舉足輕重的一面。
對稱設計就是把要素放在空間的中心位置,必須以垂直軸為中心,把空白空間強加于作品的邊緣。在對稱設計中的空白空間是消極的,因為它無法融入我們對實體要素的觀察中。即使人們能夠注意到它,也僅僅是把它看成是背景。對稱設計是一種可預見的暗示條理和平衡的設計。這種設計是平和、靜止的。
不對稱設計,使人聯系到動態和活力。它在不相似或不對稱的要素之間創造出條理和平衡。由于圖案無法預見,不對稱設計是生機勃勃的。不對稱設計中的空白空間就必須是積極、活躍的,因為,它是我們觀察實體要素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靈活運用空白空間對成功的不對稱設計是十分必要的。
協調性
協調性和空間
平面設計的一個目標是取得視覺上的一致性或和諧型。換句話說,必須使各要素共同作用,激起讀者最大的興趣,把他們對作品的抵觸情緒壓到最小。
設計良好的文件標志是具有戲劇性的對比性、細致的相似性、活躍的空白空間和絕妙的理念。設計必須簡化內容,突出重要的方面,并且把它表現出來。把各要素連接起來,利用他們的潛在關系,進行組合,才能取得設計的協調性。沒有了協調性,安靜的藝術背景將不復存在,而重要的要素只有在其中才能得到顯現。另一方面,沒有了對比性,設計就會顯得波瀾不驚,過于平凡,表現力不強。在協調性和對比性中取得平衡,對于創造出效果強烈,有活力的設計是非常必要的。
設計的七個組成部分
協調性——當所有的要素都和諧一致時,就獲得了設計中的協調性。必須使各個要素看上去它們是應該歸在一起的,而不是好像是隨意、碰巧放在一起的。協調性使得整體的設計比任何小團體或個體部分都重要。因此,協調性是所有設計的追求目標,是設計中最重要的方面,它是如此重要,以致于只要達到了協調性,就可以忽略其他一切設計錯誤。
格式塔——一個德國術語,用來描寫一件設計作品的完整性,設計的協調性不僅僅只是各個部分的簡單相加。換句話說,作品的每個部分都受到周圍要素的影響。通過處理各個體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你就影響了人們的累積知覺。當你說:“這幅設計不錯”時,就用格式塔來描繪其總體質量。
空間——與設計的其他組成要素協調性、格式塔、優勢地位、等級、平衡和色彩相比,在同等條件下,應優先考慮空白空間。要有意識地留出空白空間,利用它引導和吸引讀者,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并使他們參與進來。
優勢地位——優勢地位與對比性是緊密相連的,因為要突出一個要素,壓倒另一個要素,就一定存在著對比。通過大小、放置位置、色彩、風格或形狀的對比,創造出設計中的優勢地位。
等級——最佳的設計能夠使讀者的視線按文字和圖像的主次順序掃過頁面。內容最好表現為最重要的、最不重要的、以及剩下的同等重要的信息。信息若分為三個等級以上就會顯得混亂,因為當最重要和最不重要的分得很清楚時,就很難清楚地在中間材料中再分出主次差別。
平衡——或均衡,是一種處于平衡張力下的狀態。它并不一定是處于一種平靜的狀態。平衡可分為三種,對稱或結構平衡是以垂直為中心,兩邊在視覺上相等。對稱設計是靜態的,讓人們想到古典主義、莊重和永恒。不對稱平衡,或結構不平衡更吸引人,是動態的。不對稱要求要素的大小要有變化,要求精心分配空白空間。因為它們之間的關系更為復雜,取得要素的不對稱平衡,是需要敏感和技巧的。不對稱設計讓人們想到現代主義、說服力和活力。
色彩——從某種程度上說,色彩是具有藝術性的,但它主要是科學的和常識性的。和好的寫作和作品一樣,好的色彩是一種原材料,可根據一個明確的目標進行技巧的運用。色彩對比在表現等級時,和文字、字體筆畫粗細大小、及位置的放置對比一樣有著同等的潛力。
如何運用設計的七個組成部分
設計的七個組成部分就是滑動開關,就像燈的調光器,幫助創造出引人注目、有效的設計。你可以選擇或多或少的使用某個要素,不可能只選一種,而不用其他的,它們就像一個團體一樣捆在一起。
設計的目的絕不是要塞滿所有的空間,不要讓過分擁擠的要素使你設計中的信息無法理解。合理安排要素,使所有的部分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協調的整體。在要素的共同特征中找到設計的協調性。按照它們共有的主題、形狀或色彩組織要素。
設計的形成必須在同時兩個基準面上進行。一是選擇含義間的關系,它是讀者理解信息含義多必需的。二是選擇形狀間的關系,它是吸引讀者注意力所必需的。平衡兩者,才能保證視覺交流的有效性。
頁面設計
可視結構:頁面
設計計劃要有一定的條理性,在其中,各個部分,特排字體、圖像、說明文字和正文都必須引人注目,易于理解。缺乏這種先后順序,讀者面對的就是“一碗燕麥糊”。
內容有著它自己內在的結構。它是固定的組成部分,但需要一定的鑒賞力去揭開各部分的相互連接性。這就稱為“有機設計”。盡管偶爾也有例外,把要素與外部樣式配合效果更好的情況。網格節省時間,它們可用來排列一些復雜的信息,如表格、計劃表、科學數據、名單和一些重復的要素,如標題、圖畫和正文。
要素和頁面的協調
大的空間起分隔作用,而小的空間起連接的作用。就是說,要素可以被遠距離隔開或近距離連接。靠得越近,它們的關系看起來越密切。
要素和周圍空間間隔的放置必須協調、一致。從手邊的材料中提取共性,創造出實空間和空白空間的形狀。為了保證協調性,把頁面設計成對開頁,或最好設計成完整的題材,因為看見它們的是讀者。使它們的重復性和節奏感讓人覺得是必然、無法避免的。
三維空間
大多數平面設計都是在平面上,二維中進行的,水平面和垂直面。但我們卻是在三維中看世界,再加上縱深面。
設計中的縱深面是真實的。當我們翻過頁面時,它是真實存在的。當我們對物體拍照時,它是真實存在的。當我們試著在另一個要素前展示一個要素時,它是真實存在的。縱深面是吸引讀者的有力手段,對設計師而言,則是一個令人愉快的、表現自己的機會。
字體
傾聽字體的聲音
排印所涉及的遠遠不只是黑色的抽象形狀。實際上,排印的決策十之八九是而且必須是關于字體周圍的空間處理。的確,質量差的排印往往是由于對“非字體”不重要的誤解和只強調字體本身引起的。我們可在各角色、詞匯、字行之間以及文字塊和欄目之間發現“非字體”,或字母周圍的空間。正是字體和它周圍空間的對比使文字更清楚過更模糊。清楚易懂是排印的中心所在,因為文字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閱讀。
排印的技術細節
有一些字體可使文字表現更清楚,趣味性更強。文字的清楚易讀性與字體本身的設計密切相關,有了它,在正常閱讀的條件下,讀者可以很輕松的理解文字。可讀性是指吸引和抓住讀者興趣的品質。它是設計師怎樣使文字的閱讀過程輕松的結果。可讀性強,即使某物引人注目,有趣,往往會導致清楚性差,也就是說,作品變得很難理解。當心不要讓藝術的表現模糊了內容。
特排字體
字體有兩種:特排字體和正文。正文是內容題材所在,特排字體在那描述內容,通過一系列排印印象引誘讀者,使它們有根據的做出決定,是否開始正文第一段的閱讀。就這點而言,內容是否吸引人,得靠它自己了,設計師表現主題的任務已經大部分完成了。
正文
正文這個術語從標準文本這個詞而來,拉丁語是編織物的質地的意思。這個詞源有兩種解釋,一個是概念上的,一個是視覺上的。正文把想法和詞匯混合融成一個信息,就猶如線織進布中。正文部分有一個暗示織物質地的視覺結構。正如布料的質地隨著使用的線的粗細和材料的變化而變化一樣,字體的結構取決于字體的粗細程度,應力的角度、密度。
理想的正文布局是成功頁面的一個要素。但頁面的成功實際上僅僅就是具有傳達信息的功能及它給閱讀所帶來的輕松。
以上內容是對《平面設計原理》核心內容的整理和提煉,想要更進一步學習,鼓勵大家去購買正版紙質書籍,真正收獲知識的價值遠遠大于書籍本身的價格。
本文內容出自《平面設計原理》,由本公眾號整理編輯,轉載請提前聯系告知,否則必究。
關于大寶(我本人):
互聯網領域設計師,跨界于廣告、創意、工業設計、用戶體驗等領域,喜歡潮流,本身卻很土,定期寫文,歡迎提出你感興趣的設計、藝術、創意等話題,試著做一個書寫設計來影響你的人。
歡迎關注,閱讀更多原創設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