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始每周讀一本書,第一本書是一本互聯網運營方面的書籍—《運營之光》。
近兩三年,隨著運營工作越來越被人認識并重視,關于運營方面的文章和書籍也出現了快速增長趨勢。但略觀市面上關于運營的書籍相比其他類的還是很少,可見互聯網運營發展還是在初期,知識體系還沒有那么成熟。各家言論沒有標準,大多是根據親歷者自身經驗和總結。前面有張亮《從零開始做運營》,后有黃有璨的《運營之光》,還有陳維賢的《跟小賢學運營》。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作者都是在互聯網一線打拼多年,書中的觀點就是他們多年實戰經驗的總結。
做過運營的童鞋都應該有這樣的感受,運營工作很雜很多,尤其是剛入行做運營的童鞋,基本是沒有對運營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常見的情況我總結為兩種,一種是多而雜,一種是小而窄。
首先第一種,多而雜。一般存在于初創型的互聯網公司,就比如我現在所處的公司。公司一般有個產品,但因為產品初期人員各種資源不足,要做的事卻很多,這種情況下,運營要做的事就真的特別多,比如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社群運營,渠道推廣,BD對接合作,新媒體運營,客服等等,基本什么都需要去做。所以你想想,一個剛入行的運營小白如果一開始就面對的是這樣沒人沒資源的公司是什么感受。肯定就是迷茫,每天好多事即使加班還是做不完,每天做了很多事缺不知道做的目的和效果。這種情況的運營,我覺得好處是能夠在開始的時候就接觸到互聯網大面的東西,在各種嘗試中能找到自己的擅長喜歡的,壞處就是沒人帶一個人在那瞎搞,很容易感到迷茫沒有成就感。
另一種是小而窄的運營。這么說其實不太合適,只是說現在很多人是這么認為的,就是近幾年新興起來的一個崗位就新媒體運營,很多人認為運營就是新媒體運營,就是做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的。其實新媒體運營只是互聯網運營比較特殊的一塊,只是運營體系中的一方面,但卻也是很多運營童鞋進入互聯網運營的第一道門。做新媒體運營的童鞋平時工作就沒有第一種情況那樣多而雜,但同樣面臨著很多問題,也是容易找不到方向和成就感。
前面說了這么多顯然有點廢話,但我只是想表達,這本書給我們傳遞的價值,就是你開始做運營時或者在做運營過程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其實都是有所根據和解決方法的。如果不存在上面說到的一些問題,也許這本書就可能不太適合自己閱讀了。
讀完《運營之光》,你會發現這本書基本能解答你在運營工作中的很多困惑。作者全書遵循“道—術—道”的思路來寫作。在思想上給你把脈,在技能上給你開方。
“道”
書中第一、第二章作者先從“道”出發,解答運行中最基本的概念問題,即運營是什么,運營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運營人員所需的基本素養、運營人員在運營中常見的問題等。這些都是開始做運營后應該了解或解決的。正如作者說的,要是認知和思維意識沒有跟上,直接奔著方法和技能去,很可能走火入魔。
我很認同作者的觀點,做運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運營思維的培養,這是開展運營的思想指導。前面我提到的兩種運營情況,很多情況其實就是我們在運營工作中對運營缺少一個正確的認知和思維,比如流程化思維,精細化運營思維,目標導向思維等。如果在運行中能掌握這些思維上的能力,運營工作就會有一個很好的基礎和方向。
“術”
“道”講的是思維層面,是運營的基礎。而“術”講的是技能層面,運營的思路方向有了就可以考慮具體技能的學習和運用了。但現實是我們做運營往往先關注的是相關技能的學習和掌握,這也是不矛盾的,相關技能是運營工作的基礎,所以對于新人來說我覺得還是先掌握一些運營技能。關于技能,我覺得分開來說有特別多,單純從運營的模塊來說,就有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社群運營,新媒體運營等。每個模塊又有很多技能,其中比較常見的技能比如文案能力,活動策劃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可以說是每個運營模塊中都需要掌握的能力。《運營之光》中作者結合自己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案例去拆解一些技能,很值得參考學習。
“道”
本書后面三章又回歸到“道”上面,其中第四章講的是運營的進階,在有了前面“道”的了解和“術”的修煉,運營要上升到一個高以及的層次,就需要更多地站在產品的角度宏觀地去看運營并把握運營。最后兩章講的是作者對于運營人職業成長的一些看法以及自己的一些經歷思考。我覺得職業成長這一章節可以放在第一部分的“道”里面結合運營的基礎概念來講比較好。看完最后兩章,看看自己現在所處的的階段,不管是運營實際經驗,還是運營的思考,都還是太缺乏和不足。
雖然讀完了本書,但里面的不少東西在自己實際工作中還是可以反復拿出來學習的,我也相信運營將會越來被重視,好的運營會越來越難得,而我才剛開始走上運營這條路,還是愿意相信,運營有光。
這是#100天寫作計劃# 第07天
2016.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