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時光很慢,
車,馬,信件,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現代網絡的出現,無疑是便利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所謂“地球村”,光纖的速度較之煙火。
朋友圈,分享,討論,成為了它的代名詞,不知道微信什么時候火起來,但它確實是火起來了,當然也許我們那些九幾年的人更習慣用QQ,可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輩們基本都用微信,因為那是在他們的年代火起來的。
大一才開始用微信,最開始連只發文字的動態都不會發,還是上學期同學才教我的。以前愛在空間發動態,后來覺得矯情,全部刪了。后來,慢慢的發現朋友的動態越來越少,即使那個加載的圈圈已經消失,但是還是停留在原來的時間。什么時候開始我們不發朋友圈了。
為一個人么?為了一群人?
有的人,發朋友圈是為了一個人,想著那些自己不愿訴說的想法,渴望著某個人看到,借此傳遞那些隱晦的信息,這樣也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或是刷刷存在感,提示你還在的。或是一群人,也許微商的高潮已經沒有起初那么瘋狂,但是朋友圈里那些普通蓋地的廣告還是讓人分分鐘想屏蔽,帶圖浪費流量好不好啊。所以,那些毫無價值的朋友圈都被拉黑了。
也許這個世界太孤獨,有時突然想發個朋友圈,借此在圈里寒暄一把,可是編輯完后點發送鍵時,猶豫了吧,然后你默默的按下了返回。覺得有些事情想想真的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與討論的,一個人慢慢的欣賞與思考不好嗎?有必要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你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么?
答案是沒有。今天一起實習的小伙伴對我進行了一番評價,可是他說完我發現那并不是我認為的自己。是我不夠自信么?表里不一啊,孩子。朋友圈里那些風花雪月黯然神傷又會對別人有什么影響呢?如果你覺得很在意別人的你的看法,當你變成了那個別人,你就會知道與自己無關的事情并沒有那么吸引自己,看一眼就過去了,沒有太多其它的想法。所以發了朋友圈又怎么樣呢?
圈子里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平常不是很愛發朋友圈,但是只要發,基本都是去哪哪旅游的圖。我覺得那些美景是可以圈里分享的,看看也許就會讓你提上背包,上路出發。
于我,那些時光終究是要明白,經歷,陪伴的人才會懂得,解釋浪費時間精力,所以,好好的過下去,朋友圈終究只是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