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把《鳳囚金宮》看完了。
其實只看了后半冊,但是大致前面的情節都能推得出來。全書看完了之后,才發現原來這本書是從第五卷開始的,妥妥的下半冊呀,以后借書真要當心了,現在不流行上中下了,可能流行完結篇之類的措辭,是我落伍了。
沁福帝姬趙飛湮,情愛糾纏加上家仇國恨,哪有那么多是非曲折,都為著人心的執念,無法解脫。
靖康之恥!
前幾日正巧在頭條上看了篇關于靖康之恥的文章,算是對這份恥辱有了相當的了解,真是痛徹骨髓的一種恥辱,無法形容的一種恥辱。
里面的幾種思路,想來真是挺痛的。
老皇帝在金國,新皇帝是斷斷不會去救的。縱然是自己的父親又如何,老皇帝回來了,新皇又該如何自處?!不會去迎接,更不會去救了。趙飛湮無法了解兄長為何不去救自己的父親,老是說時機不到,時機不到。在欲望的面前,親情是多么脆弱的一種東西呀。
老皇帝的皇后,新皇帝的親媽,終于接回來做皇太后了,可是看到偷偷從金國逃回來的嘉福帝姬的時候,竟然猛然翻臉,對著嘉福帝姬痛下殺手。就因為在金國恥辱的這些年,同在金國的嘉福帝姬知道彼此都經歷了什么,而她現在貴為皇太后了,她要隱瞞下這段屈辱的過去,縱然是孩子也同樣滅口。在欲望的面前,親情是多么脆弱的一種東西呀。
嘉福帝姬的絕望等死,讓人痛心卻無法言喻。原以為的闔家團圓,從此可以安寧幸福地團聚在一起,可是瞬間卻被擊打地粉碎。母親為了做皇太后對自己痛下殺手,兄長為了維護母親,默認了母親的做法,放棄了嘉福帝姬。其實很多時候,人是憑著一股信念支撐著的,信念一旦崩潰,便是生不如死。
想到前段時間的一個新聞,一個從小被拐走的男孩子,被拐到泰國養成了人妖,千辛萬苦逃了出來,逃了回來,也找到了媽媽,可是媽媽一聽是人妖便拒絕相認,第二天男孩子便自殺了。這孩子吃了多少苦,還能堅持著為了回家,可是媽媽的拒絕,讓他所有的堅持都失去了意義,生不如死,不如死。
合上書,心里對親情充滿了質疑。
這是多么偉大的一種情感呀,因為有著血肉聯系永遠都無法斬斷而偉大。
可是在欲望的面前,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這么偉大的情感竟然也會變得一文不名,真是太可怕了。
只有今天的親情才是真實的,明天,不知道哪里會有新的誘惑,親情或許就被淪喪了,雖然不愿意去相信,但是不能不信。
或許可怕的不是親情的淪喪,而是我們無法去相信這種淪喪,這種信與不信,這種糾結與質疑,才是可怕而痛苦的。
更多的,留給時間,交給命運。
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