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巴金
我姓秦,可我長在馬莊,生在哪不知道。
馬莊是一個很小的村莊,在身份證上顯示它只是一個村民組,總共10幾家人吧,老老少少加起來不足100人,有姓馬的,姓秦的,姓王的,姓米的。
莊小,每年大年初一天不亮小孩兒們就三五成群地挨家挨戶地拜年,天不亮也就拜完了。端一碗飯,邊吃邊走,繞著莊走一圈飯也就剛吃完。所以,誰家有個啥事也都清楚,大人們說道著,小孩們聽得多了也就記著了。
馬莊屬于秦灣村,我奶奶常說我們一家本來是秦灣村的,后來爺爺打完仗回來了,發現秦灣村已經很擁擠了,就在離它兩三里地處選了個地方安下家,這就是馬莊了。也確實,爺爺弟兄五個,他排行老二,只有他跟我五爺住在馬莊,大爺、三爺、四爺都在秦灣村。按說是我爺爺先來的,應該叫秦莊啊,為什么叫了馬莊呢,奶奶沒說。
奶奶說,剛來馬莊,一無所有,窮的狠。蓋房子沒有磚,就從南山上挖泥一車一車靠人力拉回來,活上草末就能壘墻。爺爺打了多年的仗,回來后在鄉里面有些工作要做,再加上身上多處受傷,所以很少干重活,那幾間瓦房都是奶奶一手操持起來的。后來爺爺奶奶去了鄉政府大院里住,就把這幾間瓦房給了我們。陸陸續續地,我們又蓋起了水泥頂的廚房,拉起了磚墻。大約在我上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在瓦房前面蓋起了三間平房。至此,我們家這個小院算是齊整了!
如果把童年定義為上初中之前的時光,那我整個童年都是在馬莊度過的。童年的趣事很多,跟誰玩了跟誰鬧了,調皮了挨揍了,上樹了下河了,摔了被蟄了,哭了笑了……
但從上初中開始,我基本上就很少回馬莊了。一來是我們把前面的平房賣了在鄉里蓋了新房,二來也是因為上學。高中開始就沒回過了,現在早已連回去的路都記不清路了。馬莊的一切都只在回憶中了。
大學畢業后在外面飄著的那幾年尤其想回去看看,但是直到現在也沒勇氣回去,說不清楚在怕什么。
日子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過著,就像馬莊東邊的那條小河里的水一樣無聲無息地流淌。不知不覺我安了家有了倆孩子,但我仍然想念著那個地方,因為那兒有我的童年,有很多故事,盡管這些故事時常會讓我很傷感。
于是,我鼓起勇氣要把它們寫下來,馬爺、老密、窩囊、小翠、啞巴、糊涂仙、小學、小俊、劉成、寶國、王奶、老母豬、米老沾、五奶……這些人好像就在眼前,這些事也像是就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