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編號】:GS179
【核心理論】:競爭帶來活力與團隊新鮮感。
【故事寓言】: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想方設法的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可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卻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船長嚴格保守著秘密。直到船長去世,謎底才揭開。原來是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里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后,由于環境陌生,便四處游動。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左沖右突,四處躲避,加速游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管理解析】:鯰魚效應對于"漁夫"來說,在于激勵手段的應用。漁夫采用鯰魚來作為激勵手段,促使沙丁魚不斷游動,以保證沙丁魚活著,以此來獲得最大利益。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要實現管理的目標,同樣需要引入鯰魚型人才,以此來改變企業相對一潭死水的狀況。
鯰魚效應對于"鯰魚"來說,在于自我實現。鯰魚型人才是企業管理必需的。鯰魚型人才是出于獲得生存空間的需要出現的,而并非是一開始就有如此的良好動機。對于鯰魚型人才來說,自我實現始終是最根本的。
鯰魚效應對于"沙丁魚"來說,在于缺乏憂患意識。沙丁魚型員工的憂患意識太少,一味地追求穩定;但現實的生存狀況是不允許沙丁魚有片刻的安寧。"沙丁魚"如果不想窒息而亡,就應該也必須活躍起來,積極尋找新的出路。以上方面都是探討鯰魚效應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管理訓練】:一個單位或部門,如果人員長期固定,彼此太熟悉就容易產生惰性,削弱組織的活力。這時,如果能從外部招聘個別“鲇魚”,他們就能以嶄新的面貌對原有部門產生強烈的沖擊。同時,他們可以很好地刺激起所有員工的競爭意識,克服員工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惰性。管理者要有意識地引入一些“鲇魚”式人才,通過他們挑戰性的工作來打破昔日的,平靜,不僅可以激活整個團體,還能有效地解決原有員工知識不足的缺陷。可以說,現代意義的人力資源管理必須時刻關注鲇魚效應。
【學習啟示】:學完本篇有何感悟, 請寫出你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