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錢能買到的東西,別花時間。
時間的價值大于金錢!
這么說,并不意味著我很有錢。相反,這和錢沒關系,只是個人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然而,很多人至今還不明白這個道理。
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很多人為了省錢,寧愿住在離上班地點很遠的偏僻郊區,然后每天在自行車、公交車、地鐵等各種交通工具中輪番倒騰,輾轉2、3個小時,累的筋疲力盡,終于到達了單位。
有的人在淘寶購物時,為了買到全網性價比最高的產品,在N個商家之間不斷咨詢,比對,花了三、四個小時的時間,終于確定了最滿意的一家,最后為了免個郵費,再和店主軟磨硬泡一個小時,終于成交。一個上午就這樣流逝了。
我認為這樣的方式實在不可取。
貪便宜確實能省錢,但是耗費了更大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其實損失更大。
富人和窮人的最大差距在哪兒?
思維!
窮人看中錢,富人在意時間。
窮人在乎錢,往往不懂得時間的價值。殊不知,對于窮人來說,在一沒人脈、二沒資源、三沒技能的劣勢條件下,時間就是他們僅有的最大財富!把時間用在做高附加值的事情上,不斷打破傳統的固有認知,轉變思維,才是窮人逆襲的根本起點。
因為,認知形成思維,思維決定行動。
而且,認知和思維的改變,會讓我們看到更大的世界和更遠的未來。
我在上海工作時,搬了幾次家,但都選擇住在離單位比較近的市區,雖然房租并不便宜,住房條件也遠比郊區的房子差得多,但是周邊配套成熟,生活非常便利,為我能好好學習業務知識節約了不少時間。
友人那時來看我的住處,覺得我花這么高的租金住條件這么差的房子,性價比太低,不值當,勸我在浦東新區北洋徑路一帶找個好房子,改善住房條件。
我不為所動。
誠然,當時的我并不如現在這般明晰時間的價值,但是內心深處,我還是更向往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
即使到現在,我一直都認為:舒適,不應該是年輕人的標配。自我提升,才是!
現在,在個人成長的規劃上,只要能用合理的價格買來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的產品和服務,我都很樂意支付,不會花大量時間去網上找免費的替代品資源。
近四個月,我花錢上了很多網課,內容包括時間管理、學習力提升、高效閱讀、如何寫作以及各種專欄訂閱,加上平時買書的錢,平均一個月在個人提升上的費用要花掉工資的近1/3。但是我認為花得值當,因為我花錢購買的知識服務,是各個領域的牛人們花費大量心血、經過很長時間沉淀總結出來的,他們已經梳理了這些領域的核心知識和重點內容,我只需帶著批判性思維去學習,去鉆研,去總結,去實踐,就能提升為自己的技能。
雖花了錢,但學習更省時高效,何樂不為?
畢竟,錢花掉了,還能再賺回來,而時間沒了,就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很多人熱衷于免費的東西,只要涉及到收費,就本能的反感和抵觸。這種觀念是要不得的。
我們都知道,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而真正有價值的好東西,亦不可能免費。
如今,傳統出版業日漸凋敝,新媒體大潮銳不可擋,內容創業的風口正呼呼地吹,很多知識分享的大牛已然轉移到互聯網上。如果不轉變認知,不具備互聯網思維,盲目地拒絕為知識付費,就會錯過在互聯網廣闊平臺上汲取優質知識的渠道和良機。
一旦你改變了認知,轉換了思維,愿意為價值付費,你的思維和眼界必然會提升,成長的速度必然會加快!
(二)最難走的那條路,往往是捷徑。
有開車經驗的人都知道,與其選擇一條近路,遭遇堵車,不如繞遠路,避開車流,反而能更快到達目的地。
有時候,大家都知道的所謂近路和捷徑,往往擠滿了人,最后變成了堵路和死路。
想起我在大二實習的一個經歷。
那時,我們法學院要求每位同學暑假自行選定單位實習,交實習報告。
然后我去了省高院。
回來交報告時,大家看到我的實習單位是“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時,有些驚訝,紛紛猜測我是不是托了關系,走了后門。
你看,在大家的傳統認知中,進入一個在當時大家覺得略微“高大上”的單位實習,映入他們腦中的捷徑就是托人找關系,否則單靠一個沒有背景、沒有人脈的窮學生親自扣門就能進去,那簡直是難于上青天,滑天下之大稽。
然而,我還真是滑了天下一大稽。
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我找到負責該項工作的同志,說明了來意,表達了訴求,陳述了自己能為他們做什么,態度端正,語氣誠懇,面帶笑容。搞定!
大道至簡!
很多時候,簡單純粹,不做過多人為預設,擺脫思維定勢,往往就是捷徑!
我們認為最難走的路,其實并沒有大家想象中困難,往往只是我們人為的臆想,將目標的實現復雜化了。
是時候為固化的思維松綁了!
(三)圈子質量,決定你的格局和未來。
轉變思維,改變圈子,從肯定別人開始。
有人說:國人很奇怪,對和自己不相干的陌生人取得成功時,他們可以真誠地去贊美和認可;而當成功對象換成是身邊熟悉的朋友和同事時,他們則往往很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詞。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當陌生人取得成功時,他們是平和的,包容的,內心不會產生嫉妒心理,因為不在一個圈子,沒有和他們產生對比,亦沒有觸動到他們的利益。
而對于身邊認識的朋友、同事作出成績時,他們心里是不舒暢的、不痛快的,他們會不自覺把別人的成功帶入和自己比,認為別人的拔尖凸顯了自己的普通,覺得肯定了朋友同事的成績就會在無形中否定了自己,在對比中降低了自己的水平。
這種思維很可笑。
我認為,身邊的朋友同事取得成功,我們更應該祝賀和鼓勵。
因為如果我的整個圈子都是上進優秀的人,我也會無形中被帶動起來。在這樣的圈子里混,就算我是整個圈子最差的人,和外面的普通人比起來,我仍然是牛逼的。
而且我認為:人這一生,始終要比的對象,永遠是自己。
因為,對于別人取得的成功,做成的事,未必見得是我們的志趣所在,也未必是我們想做的事和感興趣的點。何不大方真誠地去祝賀和肯定,如此還能換來寬廣的胸懷和心心相惜的友誼,一舉多得,豈不快哉?!
有人說,上層社會人頂人,下層社會人踩人。
其實就是不同圈子不同思維的生動體現。
上層社會的人,普遍具有交換資源,互助共贏的思維;而下層社會的人,往往認為,資源是有限的,必須要通過你死我活的方式搶奪,甚至不惜以惡意打壓手段來擊敗競爭對手,這種思維,便是“弱者思維”。
每個人,都需要警惕這種“弱者思維”。
如果,很不幸,你所在的圈子,“弱者思維”的人居多,請遠離,并努力擺脫。
因為,你的圈子,就是你生活的能量場,決定了你的格局和未來!
----------Not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