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海底總動員2》是多莉篇,還記得上一部電影中那個健忘的特別“二”的女漢子多莉嗎?對,就是她。
家是我們每個人生命開始的地方。我們在家的庇護中,在父母的照顧下慢慢地長大。我們跌跌撞撞地成長,偶爾跑遠一些,好奇的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讓父母非常著急和擔心。我們也會叛逆,和父母鬧情緒或爭吵,會一些事情在心底記恨他們很多年。
然而這一切在多莉看來,她應該是羨慕和嫉妒的。因為這一切在她的腦海中都是一片空白。她獨自孤零零的在海底各地流浪,不斷的向別人求助,確有時候常常都忘記了想要問什么。這份深深的孤獨擊中了我們內心柔軟的部分,這份孤獨源于她迷失了自己。
? ? ?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名字,名字代表著身份,代表的是身份后面的關系。例如我們的名字是父母或家中的長輩起的,這里面有自己和父母的關系。我們的姓氏更是代表了本宗的大家或宗族,這背后的關系更是盤根錯節,如果再說到每個人和他們的故事,那估計說幾年都說不完。
多莉的迷失在于,她只知道自己的名字,卻遺忘了名字代表的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關系。沒有身份和關系,就等于沒有了父母,沒有心靈力量的來源。這份遺忘代表的孤獨和無意義,猶如大海深處黑不見底的溝壑,讓人充滿恐懼。
幸好,每到關鍵時候,她的大腦中就會有重要的線索閃現。憑證這些最重要的線索,她終于實現了她的愿望:回家。
影片不帶任何說教的讓我們明白應該怎樣做一個好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和信任,就是孩子心中最寶貴的財富,是孩子人生最幸運的護身符。
貝殼也許是海底最常見的東西了,它堅固又輕巧,容易發現和找到,到處都有。影片中貝殼變成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和信任的載體,按心理學的觀點貝殼先是過渡性客體。只是基于多莉的健忘和走失,過渡性客體變成了替代性客體。他人習以為常的貝殼,在多莉看來,代表她的童年,代表父母的愛,代表回家的路。當我們看見影片無數條用貝殼鋪就的指引多莉回家的路時,我們的心再次被觸動。因為,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貝殼”。你的“貝殼”找到了嗎?沒找到不要急,慢慢找,會找到的。
多莉是幸運的,她有最堅定的好朋友,她認可的家人,馬林和尼莫。有了他們以及許多好心伙伴們的幫助,她做到了她想要做的事情。
? ?在我們離開父母的第一個階段,朋友是必不可少的依靠。正是因為有了友誼的陪伴和支持,讓我們勇敢的離開家,離開父母,去外面的世界發現和探索。
我們的成長很有趣,年輕的努力的想出去闖闖,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當我們累了、困了、老了,我們又開始想要回家。打個有趣的比喻,我們就是一臺電動車,家是心靈的充電樁,你愛不愛它,家都在那里,你都會感受到家對你那種本能的親近和吸引。不是嗎?
兩部影片都是講述回家的故事。第一部是講述小尼莫勝利大逃亡式的回家。本篇講述的是多莉心靈朝圣似的回家。我現在已經非常期待下一部《海底總動員3》了,應該會繼續講述另外一個回家的故事,因為已經有一個很有潛力的新角色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他也許會成新的網紅哦。
我喜歡迪士尼的動畫片,不是因為大投入、大制作。而是因為動畫片里面都是滿滿的正能量。主角們樂觀、自信、勇敢、積極……其結局往往也都是情親、愛情、友情,一個都不少。
《海底總動員2》這樣的動畫片,既是給孩子的禮物,也是送給我們這些成年“多莉”們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