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四角的天空兒
文/四角的天空兒
每一對真心愛過的人,在分手后想要徹底去忘記是多么困難的事情。
在最近領悟到的一個真理是:忘記一個人其實有分三種境界。
第一個境界就是在分手后突然封閉心間,再也不去拾遺關于他的哪怕一丁點的消息。
這也是我最初的做法,相信也是大部分人的選擇。
不打擾就是雙方對過往最好的祭奠。
時間是個好東西,可以讓你全情投入,也可以假裝從未在乎過。
你依然可以活的風生水起,假如你的人生一帆風順的話。
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總會出現一些挫折和不順。
一旦挫折和不順接踵而至,你就會有一種無力空洞感,讓你痛不欲生。
你過往的假裝就會讓你暴露出更深的傷害。
你會自欺欺人,你會浮想聯翩。
假如不曾與他分開,你的人生會不會有更多可能。
越是在現實中受挫越是主動會去沉寂在過往美妙時光的回憶之中。
就如同精神鴉片一樣,總要去吸食幾口用來緩解現實里帶來的各種挫折和疼痛。
去年歷經二胎后帶來的焦慮,換行業帶來的恐懼,對于未來的種種擔憂,讓我的人生瞬間陷入泥沼。
在自我反省后,總覺得人生最初的痛楚并沒有找出來,所以萬事萬物都以混沌的狀態纏繞著我。
我開始有意識地梳理人生中對于自己最大傷害的事件,發現竟然是初戀。
因為太單純太信任太放肆去愛過一個人,所以在被突然劈腿的時候手足無措。
所以才會突然封閉自己,以為假裝忘記,假裝不再想他,假裝這輩子不曾遇到過他,我這輩子就會好過。
失戀之痛就如同一根芒刺,不狠心拔出來,又時不時去撩撥一下的話,它只會越扎越深。
所以在某一天我意識到這個情況后,決心做出一些改變。
第二種境界就是把最深最黑暗的前因后果重新揭開來解讀,然后再次跟那個人做連接。
但是這樣存在2種風險,一種是你們很有可能死灰復燃,另一種也可能就是徹底放下。
很多人在多年以后無法忘記前任,有的是懷念當時自己的純情,有的是想念對方的溫情。
不管是出于哪一種,在沒有正確意識到自己的處境,貿然去聯系對方,都將會給自己和對方帶來更大的困惑。
因為越是想忘掉,卻又害怕忘掉,總是在舒適區徘徊的我們都是一樣的脆弱無力。
一個苦者對老和尚說:“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和尚說:“沒有什么東西是放不下的。”他說:“這些事和人我就偏偏放不下。”
老和尚讓他拿著一個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熱水,一直倒到水溢出來。苦者被燙到馬上松開了手。和尚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
是的,痛自然就放下了,如果沒放下就是不夠痛。
一定要鼓起所有的勇氣,去掀開血淋淋的過往,去回憶去梳理去化解去承受這些傷痛。
去年年初的時候,他通過朋友加我微信的時候,我沒有拒絕。
甚至我開始有意識地去跟他聊起我們的過往,也準備去承受和面對那些以往不愿意去承受和接納的苦楚。
他說當時他選擇放棄我,是因為我跑來了海南,這本身就是不在乎他的表現,如果在意他,肯定會留在廣西。
我說當時報高考志愿的時候,我專門打電話給他,他說隨便我,我當時以為他嫌棄我沒能力考上他所在的本科院校。
所以當時腦袋里冒出一句話,如果你不在乎我,我就跑到天涯海角去。
他說不是這樣的,我是覺得你一點都不在乎我了,所以我才機緣巧合下認識了一個女孩兒......
后面的一切都不重要了。
我在那一瞬間就徹底原諒了他,站在他的角度來看,當時自己實在任性了些,很多時候總希望他能揣摩卻不明說。
我的委屈感也瞬間消失掉了。
還記得十年前想盡辦法攢路費,只是為了五一假期去看他的計劃因為分手而擱淺,但是總還為此憤憤不平,埋怨自己太傻太天真。
為此做的種種,為未來期盼的種種,從而在內心化的一切怨恨和遺憾,瞬間就煙消云散了。
心在回憶過往的一切的時候,從翻江倒海轉而稍有起伏,最后歸于平靜。
是的,誰不曾有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誰注定是要辜負誰的呀,不經歷這一切,你怎么才能與更好更合適的相遇。
至少感謝他,在有喜歡的女孩子后,還將實情告訴了我,沒有繼續玩弄我的感情。
至少跟他分手,我才有機會遇到現在的老公,讓自己這輩子變的更好更優秀的男人。
第三種境界就是情緒完全自由來去,心靈享有極大的自由。
我還是會想起記憶中的你,但是跟現在的你沒有半毛錢關系。
想之所想,忘之所忘。
在高三高四潮濕晦澀的歲月里,他的出現就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的整個生命。
人生中最原始的愛戀,信仰與目標都是他給予我的,這些已經融于我生命里的記憶,我是沒有辦法去除的。
我會尊重這些記憶,甚至偶爾還會去回味。
但是我深刻明白這些記憶我絕對不會與現實中的人做鏈接,他早已不是我記憶中的他。
這樣我的人生是通透的,我不會因為他現在跟我說過的每一句話而去與記憶中相連,我會非常中立來看待。
如果精神還處于對等的,那我們還是可以做朋友的。
倘若雞同鴨講,我絕不會強求人家留在我的朋友名單里面。
很多人忘不掉初戀或者是前任,不過是不愿意去忘記那些殘留在心中最初的真善美。
初戀或前任不是真正地忘不掉那個人,而是大部分人都將那些美好的瞬間或者是記憶不斷在自己的腦中升級更新,最終成為自己不可磨滅的獨家記憶。
一旦現實中受挫的那部分人則更喜歡在腦中欺騙自己。
更加喜歡揣測倘若要是不跟初戀或者是其他戀人分開,那自己的人生會不會是另外一番美景……
別傻啦,倘若不經歷自己的內心成長,你換什么都拯救不了你的人生。
從心出發,開始梳理自己的過往,梳理自己的人生,什么時候都不遲。
我覺得這三種境界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交織在每個人的一生中。
人在每一個階段的生存環境和思考模式不一樣,所以只要當下的自己所秉持和堅信能讓自己活的更好的信念,那就是應當推崇的。
人活一世不過是學會從取悅別人而逐漸意識到只有先取悅自己才能真正取悅別人的過程。
所以無論是哪種境界,讓自己活好才是關鍵,能夠活出靈魂的自由無一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如果能夠達到固然是好事,達不到也無須刻意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