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篇很早就寫好了,但保研手續沒有辦完,就沒有那種塵埃落定的踏實感,自然也沒有底氣發經驗貼……
bg:WHU信安,排名5/157,兩次國獎,數模國一美一,大大小小的英語比賽成績(沒有打過ACM……)
去向:北大叉院
lamda
上午是集體面試,下午是單獨面試(填的志愿上錄了你的那位老師)。
集體面試有三位老師,一般圍繞簡歷上的項目展開問、了解的機器學習算法展開問、一些數學問題。面我的三位老師有兩位是不認識的,剩下一位甚是年輕活潑,出了實驗室才意識到是吳建鑫老師,和他的影響因子比起來真是讓人驚訝(對他好感max嚶)。了解到的問題有:
- 自我介紹(我是用的英文,結果導致老師們對我印象比較深...?)
- 貝葉斯公式(我說了最基本的公式P(A|B)=P(A)P(B|A)P(B)^(-1),接下來的對話連老師的問題都沒有聽懂……還說我竟然會用分式形式寫他們都沒見過...)
- 方差的計算公式(兩種),分別訪問內存幾次
- 嶺回歸(我在動機說明里提到的,然而根本沒有詳細了解過啊摔!直接說不記得了,答出英文名字ridge regression挽尊。。)
- 在美賽中得的獎(英文),聽了半天才聽懂問的award,答meritorious(幸虧無聊的時候還百度了下這個單詞的發音)
- 矩陣對角化、凸優化、邏輯回歸、求函數的零點的方法(二分法、牛頓迭代、坐標下降(上升)法……)
下午的面試,每個老師好像只會面五個人左右,基本不會再問專業性問題,聊聊天……和西北大學的同學談了西安的城市問題、中國國情、大學生活、人生規劃blah……
后來聽說lamda的篩人很玄學,不要在簡歷里裝逼過度……本來以為面試會很輕松,結果面試前的心臟跳得飛起,緊張到不行。多面試壯壯膽果然是很有必要的。
面試完兩三天就發來了錄取通知,并要在18h內確認是否接受offer。思前想后最終還是放棄了。
人算不如天算,從lamda面試出來的時候以為形式一片大好。誰知道,六月中下旬斷斷續續所有學校的夏令營審核結果出來之后,我拿來保底的科大和南大,都!沒!有!過!(復旦只招55個人,我也被拒了)
中間那段時間,手里一個夏令營的offer都沒有,簡直懷疑人生…本校和我條件差不多的、甚至比我學的更好同學南大也沒有過。我當然知道不是越優秀就能拿到越好的offer,但是連夏令營的參賽資格都沒有就太可笑了。開始科大還給我打過電話說是對夏令營同學的興趣了解,我以為科大是穩的;南大連lamda都過了,我覺得區區一個夏令營審核資格怎么可能沒有……這大概算是我保研過程的未解之謎吧。(在科大玩了兩年的狼人殺,吃遍了東西區的各個食堂,在圖書館自習室度過了若干個學期的復習周,到頭來,沒有機會以被接待的身份去到他們的計算機學院大樓,沒有機會穿上印有科大字眼的文化衫,我是真的傷心……)
終于的終于,交大的夏令營資格讓我覺得自己還是沒那么渣的。結果出來的那天下午,我恰好等不及的給咨詢老師打電話,開始電話占線,于是我就刷了下郵箱,沒有任何消息。后來電話打通了,老師說所有郵件都發完了,沒收到就是沒機會了,毫不留情的把我拒絕了。心如死灰的我掛了電話,抱著“真的勇士敢于直面凄慘的人生”的態度刷新了頁面,竟然……竟然有一封新郵件!手抖了三抖才把網頁打開,看到是來自上交的郵件的那一刻,只感覺人生又有了希望……
北大交叉學院
叉院的面試時間很早,前一天剛考完最后一門,第二天就趕到北京去了。住的賓館是極好的。到達當天晚上有開營儀式,之后是冷餐會,可以和負責的老師咨詢些問題。次日上午是各個老師介紹實驗室研究內容,下午可以去實驗室參觀(如果有心儀的老師,可以多多交流留下點印象)。晚上是機試,個人覺得相比去年是有難度的。去年貌似A三題就名列前二十了,這次我做了六道題,因為罰時太多只排到十來名。根據最后錄取結果來說,機試做的好的話,錄取基本穩了。最后一天是面試,面完就可以走人。
說到面試,真的是深坑!機試之前會讓每個人填一二志愿,大家都默認面試的都是自己第一志愿填的實驗室,如果面完沒有過才可能被調劑到第二志愿(這個時候第二志愿的實驗室很可能也滿員了,就相當于gg,畢竟往年的經驗貼里都是這么寫的),所以我填了自己并不想學的信息安全,心想如果被第一志愿掛了,那就填個最冷門最偏的不至于被掛掉才好。結果,面試時間表出來的時候,發現自己直接被安排到我填的第二志愿去了。
面試表上只有面試實驗室的序號,是我聯系的導師告訴我沒有在他們實驗室的面試名單上看到我,我才知道原來這個時候已經確定了你面試的是什么實驗室了。就算你被錄了,也只能去這個實驗室,很難再去到你的第一志愿了(負責的老師不止會根據你填的志愿來安排,也會根據這個方向人多人少來調劑)。最后幾經爭取,才得到第一志愿的面試資格。
——如果當時我沒有想著聯系老師,爭取這次面試資格,就算被錄取也不是自己喜歡的方向,多半也就不會來北大了。真是命運捉弄人啊,也上了深刻的一課,事在人為,想要達成什么目標,一定要自己爭取才行吶!
上交計算機
北大面完的當天趕到上海,第二天就要參加上交的機試。但其實當時已經知道叉院錄取結果,心理壓力也就沒那么大了。上交的通知郵件里寫機試環境只有VC6.0++,從來只用VS的我還在高鐵上熟悉VC。。。結果到了機房經好心人告知可以進入kaoyan系統,里面有codeblocks vs2010啥的,當時簡直長舒一口氣。上交只有三道題,打印在紙上發給你,沒有OJ系統不能立即知道結果。提交的方法是按格式存儲程序,一并拷給教輔。(一定要注意生成的exe是否能直接運行!當時用的codeblocks生成的可執行文件是有問題的)前兩道題一道模擬一道DP,最后一道題我想岔了,浪費了很長時間最后也沒調出來,不過本來也沒覺得能把三道題做出來心理上基本就放棄了……
機試完的下午是各個老師的介紹,之后可以去老師的實驗室參觀。但是這個不像叉院、實驗室的門都敞開了大家進去隨便聊,感覺都沒啥人去。(那幾天上海高溫預警熱到爆炸)AI仍然是最熱門的方向,有人問起想申請某個老師,答復是一般都會有很多同學提前聯系,之前沒有和老師聯系的話很可能是沒有機會了。
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提前聯系導師?。。。熀芸赡軙蕾p有毛遂自薦的想法的、有明確研究興趣的同學,且很多老師有先來后到的原則,他先認可了你,后面再有條件差不多、甚至條件更好的同學,他也可能不會再接收了。
第二天是面試,這次面試完全是隨機分組的,每個組側重點都不一樣。但是一般都有英文自我介紹,如果有項目經歷會用中英文問,也可能問專業問題。但就我看來,問專業問題的話很可能是想鑒定下你的專業學的怎么樣。如果你排名靠前,就不會突如其來的問你專業問題了。我面試的時候主要就問了項目經歷,某個老師好像帶出了若干美賽O獎還關注了下我的數模經歷,還有個男老師好像跟我本科導師很熟(23333)問我知不知道他的外號是啥……(我一臉懵逼:不知道哇)
上交面完在上海玩了一天就回家了,所以,漫長的、從寒假就開始刷OJ、從五月份就開始準備面試的,我的保研經歷就到此為止了——真正參加夏令營不過持續了一個禮拜而已。刷了那么多的OJ題基本沒用,碼了那么多保研經驗貼也不過是紙上得來終覺淺,學了那么多技術博客一個問題也沒問到過。。。個人感覺是,老師想在短短時間內了解你,作為參考的還是你的成績排名、項目經歷、英語水平。只要大學前三年不劃水,按部就班的好好學習、認真考試、參加比賽、進實驗室、勤刷OJ……的話,就不用愁沒有學校要你(館長臉
之前看經驗貼,很多人最后在九月份推免中拿到了清華的碩士offer,或是一開始在夏令營中就拿到了博士offer。而我在拿到北大offer之后就直接進入大四養老模式,完全沒有再試試別的學校的想法……原因是我實在太懶了(大霧),既沒有讀博的想法,也沒有一定要選到最好去處的覺悟(畢竟我的初心是家門口的科大),也覺得自己在大神碾壓下會過得很凄慘(說的好像在PKU就不會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