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不開文字,無論是認知世界,還是表達自己,都需要文字作為輔助。重要的東西其實也會有恐怖的一面。文字會移植你的大腦,控制你的思想,操縱人的心理,影響行為的準則。所以生活中,要小心文字陷阱。
要想一個人開口講話,首先要知道怎么贊美他。所以遇到這些口若懸河的人,用好聽的文字贊美你的時候,得提高警惕。要小心那些認可你,非你不可,你很重要之類的文字,這些人一般都是有求于你,所以直接對些人說:有屁快放。無須來回謙讓,浪費時間。其實本人就非常討厭那種毫無邏輯,沒有根據的贊美,完全就是瞎掰瞎扯。
小心那些需要讓你立下承諾的文字。這類人往往就是利用人類的虧欠心理:自己立下的承諾,卻沒有兌現,難免有慚愧之態。當然,無賴除外。所不得不感慨,雖然無賴讓人討厭,但活的自在啊。
小心那些投其所好,讓你覺得有利可圖的文字。沒準,這里埋了一個坑,下面全是雷,讓你充分體驗什么叫“爆炸的藝術”。一旦接受了這些好處,內心就產生了虧欠感,感覺要付給對方什么。結果,越陷越深,跌落深淵。所以遇到那些讓你有利可圖的文字,一定要高風亮節,老子不要你的好處,幫你到這里已經是仁慈義盡了。
現在社會,聊天最怕就是這兩個字:“在嗎”。我寧愿365天被女神“呵呵”,也不愿意看到“在嗎”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實在是太恐怖了。一般聊天第一句是這兩個字的話,得做好心理準備,因為99%都會要求你做一件勉為其難,卻不好拒絕的事情。有時候,真的要學會殘忍,當然是不遺失道德的殘忍。我真的是越來越喜歡無賴了。
文字的恐怖在社會輿論中體現更為明顯。面對一則新聞,楚漢兩界,唇槍舌劍,興起一波口水大戰。留意到評論的話,內心活動很好玩:看到正方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評論,感覺正方正確??吹椒捶狡戒仈恚欣碛袚帜婷罡杏X反方也有道理啊。所以我們應該站在那一邊呢?只要不傷天害理損人,哪怕你見風使舵,趨炎附勢,兩邊都可以站。原來當一個無賴的感覺是這么爽的。
當然,社會輿論能不參加就沒必要參加,只要關注事件本身就好,可以有你自己的觀念,但雜事就沒必要參和一腳,加入水軍大團。那些用文字發出戰爭的人沒準就是唯恐天下不亂,博取關注度。畢竟互聯網時代,人氣才是資本。這里不得不思考,我們所謂的民意,到底含有多少理智?
文字這種東西啊,可以將同一件事,同一種心情,包裝的積極,亦可以編造的消極。可以把一個觀點說的直白露骨,也可以委婉柔情。也許表達方式不一樣,實際流露的意思就是那么一回事。
例如,競爭與淘汰。無非就是表達這個意思:你很普通,如果繼續保持這樣的狀態,你很弱小,如果還繼續保持這樣的狀態,已經沒有被利用的價值,沒人帶你玩,遲早成為棄子。用溫和的語言包裝一下,按照文藝小清新的說法:選擇停留,等待遺忘。當你在舒適休息的時候,別人也許還在奔跑。所以好聽的話語,只是為了照顧弱小的心臟。
再說說愛情觀。在社會混了,愛情本質上就可以直接套用生存法則的理論了。在社會里,愛情也是一種生存游戲,能力者獲取有利條件,能力者物以類聚,利益互用。兩者結合,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旦兩者能力有距離偏差,最終淪為附屬者。附屬者一旦失去依附者,就會失去方向。失去方向,能力低下,游戲出局。能力者,即使在一場愛情中收支不平衡,也能夠承擔下一場愛情以及上一場帶來的時間耗損成本。
假若感覺上述話過于赤裸裸,那再用溫和的語言包裝一下:誰也無法保證在一場愛情中能收成正果,更無法保證進入婚姻的墳墓后能夠死而無憾,但唯一能夠掌控的就是讓自己優秀。
較為溫婉地描繪一段感情可能是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不是誰為了取悅誰,而是保持最為自然的自己,呈現自己喜歡的自己。不要為了誰而刻意的改變,而為了向往的自己而努力。我們都不需要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我們都有自己的方式。兩個人的相遇只是走進了對方的生活,在彼此的世界里感受對方前進的努力和追求的喜悅。 ??
其實,簡單粗暴的說法:兩個人在一起,那是因為彼此有利用的價值。沒有利用價值了,送你一首《分手快樂》。
當然,上述觀點純屬逗著玩,不必較真。所以,有時候,不要輕易相信那些搬弄文字的人,因為這些人為了闡述某些觀點,隨便忽悠而已,沒準就是為了湊點字數。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別讓文字把自己帶偏了。
不知道從哪里聽來一句話:學會講一個故事,相當于擁有了一群人。所以文字,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是非??植?。掌握文字,懂一些心理學,也許就能成為操作人心理的高手了。
在互聯網時代,別小看講故事的能力,別小看一個一個文字累積起來的強大力量。無論從事哪行哪業,都需要文字來記錄靈感,用文字記錄和總結自己走過的路程,不要小看文字上的功夫,也要小心文字上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