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目前可以分為沒上大學前和上了大學后兩個階段。沒上大學前,主要就是高中初中和小學,現(xiàn)在想來那段時光真是一片湛藍的天空。
小學我記得那個有收集所有人橡皮怪癖的同學,學校旁邊冬天可以抽陀螺的小河還有在土操場上會根據不同的游戲用樹枝畫的不同的格子。掛在樹上的竹蜻蜓被同學高年級的哥哥用校服抽打下來的時候,我在想我長大也要這么帥氣。我還記得一起站排放學的女同學用我衣服上的熊貓給我起外號,我也會給她起一個然后互相叫。那時不用為考試復習,更不會因為別人的東西自己沒有而自卑,就這樣沒心沒肺的進入了初中。
剛進入初中感覺學校好大,上了半年才知道這是市里最破的中學,那時上下學都要騎自行車,第一次體驗了自己上街不是父母帶著的時候也是第一次感覺自己長大了。學科變多了,題目變難了,但依舊很簡單的重復學校和家兩點一線的生活,那時最愛逛的是學校附近那個總有新奇玩應兒的文具店。想的最多也只是快點放學或者快點下課。永遠忘不了坐在開向中考考場的大巴上,透過玻璃窗看著一邊跑一邊擺手的語文老師,這個上課把我趕到操場跑圈的整人精,今天變得格外和藹了。最后由于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冒讓我走進了一所普通高中。
班主任是個禿頭的中年男人,卻跟我們說大學玩樂隊時也跟風留過披肩長發(fā),很難想象那會有多丑。高中校規(guī)很多,一不注意就會被記到一樓的昭示板上,每個人都有固定的編號,我的是57,但更多時候用的是北三倒二這樣的座位號。政教干事的臉仿佛貼在后門的玻璃上一樣,禍不單行的事情時常發(fā)生。還是很懷念那個專屬于我并沾滿午休口水的桌子和寫滿奇奇怪怪或勵志或非主流句子的桌布。那套學了很久的廣播操還依稀記得一些動作,那些用無數(shù)晚自習刷完的練習冊卻再也不找不到了。對于大學的概念大部分還是老師一面之詞,他說大學很美好,值得拼三年,我就信了他的邪。那時也是看見教學樓外掛的牌子上各大學的分數(shù)線才提醒我是時候該和那個曾經糾結是上北大還是清華的小男孩說再見了。還有那時候也會去網吧,擼啊擼還沒有現(xiàn)在這么火。總之,高中也有忙里偷閑的時候,但大多數(shù)時間還是在高強度的學習中度過的。對于未來嘛,也就只是一個并沒有實現(xiàn)的大學名字,但那時候真的很充實,很純粹但如此不顧一切,心無雜念的去做一件事那么久從高考后就注定不會再有了。大學之前的時光,我愿意把它稱作我的全部青春,那是我最稚嫩最柔軟的一塊,應該把它放進透明的玻璃瓶中封裝起來然后掛在距離星星最近的樹梢上,如此,才能永遠保持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