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鏈接:https://testerhome.com/topics/5339
隨著封面的確定,說明大會也臨近了,同時說明716拿到書這件事情終于也還是可能的了,只能說一切都太不容易了,設計師妹子被我快嫩死了。
這里再次感謝各位支持本書的前輩,以下開放順序是根據序的提交順序
錢承君序
錢承君介紹:錢承君,多年互聯網從業經驗,目前在百度擔任部門經理崗位,下屬百人規模團隊,先后負責大數據、圖片搜索、云安全、基礎架構、網站聯盟的質量團隊管理工作,在大型分布式系統、大數據系統、廣告檢索架構等領域擁有豐富實戰經驗。每年堅持出品最新測試技術實踐,樂于分享,歡迎業內同仁交流。
非常榮幸受邀為這樣一本書寫序??吹斤L格鮮明的前言,我就有深刻的共鳴,有不少個人的想法希望與諸位讀者分享。縱觀“質量保障”這一行業發展至今,從起初的平順,到近幾年更激烈的變革,可以清晰看到幾個關鍵時間節點:
工業革命后,分工協作與大規模生產替代了家庭作坊。最早的質量管理體系針對的是制造業,典型的圖景是一群白大褂在實驗室抽檢產品,在合格證上蓋章。對于傳統制造業,尤其是敏感的食品、藥品、精密機械、軍工,批次質量不穩定對企業是非常致命的問題。質量管理、品質控制等概念,是遠超出我們所談論的測試工作的,從檢測手段到檢測執行,從員工培訓到獎懲機制,從生產效率到符合法律法規,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質量管理是CEO背負的重要使命之一。
九十年代初,隨著摩爾定律的應驗與個人電腦的普及,我們有能力架構越來越復雜的軟件系統,軟件研發也從單兵作戰轉為集團軍作戰模式。當時行業中出現一個困擾,大型的、耗資過億美元的復雜項目有高概率偏離最初目標甚至完全失敗,這一現象激活了學術界對軟件工程及相關理論的研究興趣,而軟件測試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分支。瀑布模型開始盛行,一個項目從需求分析、架構、開發、測試、實施,被切分成了清晰隔離的片段,相互間有明確的交付邊界,從而盡可能避免大型組織的不可控風險。繼承細化的分工的趨勢,測試職能也進一步分化,有專注測試工具開發的,有專注測試過程管理的,有專注性能測試的,有專注集成驗收的。
千禧一代,隨著互聯網的快速興起,帶來了一些軟件研發理念的變化。在瀑布模型下,測試人員追求的是規避一切風險,盡可能覆蓋缺陷,追求盡可能高的質量。在互聯網時代,由于缺陷召回成本的降低,團隊更多追求的是質量與效率的平衡。國內的行業發展略有滯后,在大約五年前,很多CTO的履歷中重要的一條是帶領軟件組織進行敏捷變革。從市場反應看,出現了短期的對測試開發工程師(及敏捷教練)的旺盛需求,需要自動化與持續集成實踐來支持企業的快速迭代。對于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快速應對市場變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
后敏捷時代(我自造的一個名詞),用以描述我看到的當前與未來幾年的行業狀態。新一代的互聯網化軟件組織(例如Facebook),宣揚角色模糊,強調全棧工程師,強調一專多能。一個需求的出現到發布與實現,希望能壓縮到四個小時左右,極致快速,成為一種新的競爭力。從持續集成,到持續發布,到Dev-OP,是我們目前看到的趨勢,目前看,這一波趨勢會愈加激進。
如果把這些重大轉變放在時間軸上,我們會發現,變革的周期變得越來越短,對單一職能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氐阶畛踉谥圃鞓I的定義,質量技術服務的是整個業務領域,遠遠不是“測試”這一單一能力。質量的價值是永久存在的,但是否由測試工程師這一工種抱著幾個時代之前的老舊理念去交付,是一個非常存疑的問題,請容許我抱有謹慎的悲觀。
在上述歷史長河,移動測試技術是近幾年很重要的那一股激流。五年一個時代,移動互聯網的五年,智能移動設備持有量的高速增長,造就商業機會與行業需求增長,是繼自動化測試后,對測試行業又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手機應用的質量數據分析(崩潰分析)、應用端監控、手機云測、易用的 AB-Test 能力,都是移動應用行業為測試從業人員帶來的新機遇。
逐漸我已成為陳曄吐槽的測試管理者,擅長的領域并不在移動應用,對書中提及的測試技術本身無法給出有價值的評價。但是作為在測試行業揮灑過青春、抱有真摯感情的從業人員,非常感激和贊賞陳曄及所有參與者的努力。因為行業有這樣一群優秀的執著的追求著技術的人們,測試行業會在激變的時代續存、進化、重生,變得越來越有價值,越來越重要。
想借寫序的機會對讀者朋友說,開卷有益,每年了解下業內主流的會議、主流的技術變革、主流的新技術,對于技術視野的提升與個人職業生涯的保值,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如果讀者朋友在測試行業足夠資深,也非常歡迎和期待能夠加入分享者的行列,為測試行業肩負起責任,通過博客、沙龍、微信、乃至出品書籍等各種方式,使得我們所在的行業能持續進步,能在這個風起云涌的新時代,發揮出質量技術應有的影響力與價值。
逆水行舟,優勝劣汰,在激烈的變革中一定會有很多人離場,也一定會有很多機會,有很多人脫穎而出。祝??吹竭@段序言的測試人,希望你能成為脫穎而出的那一個。
戴亦斌序
介紹:Testin云測COO,聯合創始人
這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也是創新的時代
2012年的時候,我記得是Testin網站上線的第二年,我們已經發展了很多的開發者來免費使用Testin的服務,當時我正在為一件事發愁,就是如何提升我們平臺自動化測試的深度,我們在2012年年初已經基于圖像識別的技術開發了一套自動遍歷測試的算法,對一般的兼容測試而言,已經相當不錯了,但是我們還想做的更深入,我們想支持自定義腳本的測試,這樣可以在云端實現自動化功能的測試,這將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但是當時公開的資料非常少,Android本身的自動測試框架也非常弱,我當時在到處搜集資料,正好看到一篇文章,標題就是“Android Application Testing”,我覺得作者在移動APP測試領域頗有見地,而且非常全面,我查了下作者,叫Monkey陳瞱瞱,當時就加了微博,而且通過微博的私信進行了深入的探討,Monkey當時也在使用Testin的兼容測試,并且提了很多建議和意見,我們還討論了云端的自動化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和測試管理系統,我們都有一個共識,這是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而移動應用軟件的測試與傳統軟件測試相比,測試方式和內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軟件的移動化,要求軟件具備跨終端、跨網絡、跨地區、個性化、更新升級速度快等特性,給軟件測試帶來了更大難度、更多復雜性和更高的成本;測試設備的多樣化和不斷更新、人力成本的逐年增加,無論原來的自建隊伍、自購設備測試還是外包測試的方式已經適應不了市場發展的需要,必將被新的測試方式所替代,這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也是創新的時代。
創新改變行業
從2012年之后的幾年間,我和Monkey都在測試領域按我們各自對創新的理解進行著具體的實踐,我能明顯感覺到Monkey的進步和探索的步伐,他從一個專業的測試工程師成長為一個測試行業的布道者,Monkey致力于提升整個測試行業的技術水平,力圖改變大家對測試的認識,他在大學擔任公益講師,希望幫助更多的測試行業從業者,2014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大話移動APP測試”,在這本書里,Monkey以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和在移動APP測試領域的創新實踐,為有志于移動APP測試的測試人員打開了移動APP測試的大門,展現了移動APP測試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為新入行的同學們指明了一條清晰明確的道路。
與Monkey一樣,我們也希望通過創新改變行業,Testin是國內第一個提出“云測試”概念:把測試能力搬到云上,并努力去實施的公司,2012年之后,Testin的發展也非???,Testin兼容測試的用戶到今年年初已經突破了70萬,我們的真機測試實驗室也已經落地到舊金山,Testin真機云測試平臺管理的手機和其他移動智能終端設備已經從2012年的幾百臺擴充到今年年初的四萬多臺,我們實現了云端的自動化功能測試,并且支持各種常用和最新的測試框架,完善了性能測試,通過Testin的測試大數據分析,我們重新定義了各行業APP的性能基準,為APP開發者提供精準的性能數據標準。
Testin另一個改變行業的創新,就是率先在國內建設了開放的眾包測試服務平臺,成為國內第一家采用專家眾包服務模式,幫助客戶解決專業測試難題的公司,Testin利用參與眾包的大量測試專家為客戶組建專門的虛擬測試隊伍完成軟件測試,截止到2016年5月,Testin眾測平臺上已經聚集了上萬名的測試專家,以及將近二十萬的普通測試人員,Testin已經具備同時服務上萬家客戶的測試能力,而且這個能力還在不斷增長。
我和Monkey都相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一定可以通過創新改變測試行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新可以改變一切。
這是你的時代,你一定能夠成功
時隔兩年之后,Monkey再次推出了他的新書“大話移動APP測試2”,我很榮幸作為第一批讀者先睹為快,在新書里,Monkey保持了他一貫的犀利,他用清晰有趣的方式與大家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工作經驗以及獨特觀點,Monkey花了很大篇幅介紹移動APP測試領域的最新趨勢與前沿技術,尤其在專項測試、UI自動化、Appium等方面,本書都是你所能找到的最新、最全以及最具實操性的一本書,書中大量的經典案例,對所有想要提升自己技術水平以及想要在移動APP領域取得成功的企業技術管理人員都非常適用。
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也是一個創新為王的時代。
“這是你的時代,你一定能夠成功!”,在此,我把這句話送給所有的創業者和本書的讀者,相信在讀完這本書之后,你工作起來會比以前更輕松,也能取得更為卓越的成績。
Dennis段念序
介紹:現華夏信財副總裁兼互聯網金融品牌CEO,前宜人貸CTO、豆瓣網工程副總裁
“老板,來一斤移動APP。 要用最新的 UI規范,但不要太花哨。耗電得低,不能偷跑用戶的流量。對了,Android兼容性可得充分考慮。還有啊,這個App我們準備兩周發布一個版本,開發測試得跟上了 ……”
——丹尼斯.段 的要求
現在的互聯網早就成了移動App的天下,地鐵里,公交上,某個小面館的收銀臺,甚至走在路上深色匆匆的人,大部分時候,都在用或漠然,或微笑,或煩惱的眼神,專注地盯著自己手上那個充滿魔力的小盒子,而小盒子的屏幕上,總是某個驕傲的App。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個最壞的時代”——雖然這句話的爛大街程度是的文藝青年都都不再原意引用,可我還是覺得,對開發和測試來說,在這個移動應用的時代,這句話是個好的注腳。即使只看中國市場,蘋果AppStore每月新增的應用數量也將幾千款,想要讓某個應用在這么激烈的競爭情況下脫穎而出,可想而知,除了對應用本身是否滿足了用戶的需求有要求之外,對app的質量和用戶體驗也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不得不說,在國內,就我所能了解的情況來看,移動App的測試方法仍然處在早期的階段:大部分移動應用的測試嚴重的依賴手工,對移動的專項測試、移動應用的持續集成與發布方面的關注,還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當然,造成這種狀況的一部分原因是移動App本身的特性:相較于Web 2.0時代的網站來說,移動App的UI邏輯與業務邏輯耦合更加緊密;移動設備在兼容性、移動性(對網絡狀況的影響)、耐用性(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都采用了盡可能節省電量的進程調度策略)方面的策略則給移動APP測試帶來了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專題。而另一個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自然是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在面對移動App的大潮時,并沒有做好必要的準備。
講真,陳曄曄邀請我為他的《大話移動App2》寫序的時候,我其實內心是拒絕的。原因很簡單:首先,好幾年前我就不再把軟件測試當成我的主業了,讓我來評價一本描述我長時間不再涉足領域的書,聽起來就不太合適;其次,就像陳曄曄在書中吐槽的那樣,說起國內的軟件現狀,我也有滿滿的吐槽能量無處釋放。不過,在讀完這本書完整的初稿之后,我還是打開了Word,在我的MBP上敲下了這些文字。
很高興陳曄曄愿意用一本書來分享他在移動App測試領域的心得,從系統性的角度來看,也許這本書還可以做的更好,但通讀全書的時候,我還是很被陳曄曄的真誠所打動。他已經努力的把自己所知,所實踐過的重要內容都留在了紙面上,從移動App測試的總體狀況、App測試的工具、專項測試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自己的闡述,尤其是其中對專項的深入挖掘??吹贸鰜?,陳曄曄在這個領域的確是下了不少的功夫,也有不少值得品味的心得體會。字里行間,除了對心得的描述之外, 滿滿的還有陳曄曄“恨鐵不成鋼”的心情,甚至不乏某些讀者可能會覺得不舒服的字句,但作為曾經在測試行業戰斗過10多年的我來說,我完全理解陳曄曄的吐槽,以及他希望這個行業能夠更優秀,更吸引人的拳拳之心——可以隨心所欲地說想說的話,真是羨慕這個活力四射的年紀呀。
這是一本作者用心寫就的書,對于想要理解移動App測試的同學而言,開卷必然會有益?;赝以洃鸲愤^的測試領域,衷心希望這個領域中的同學們多一點開拓,多一點冒險精神和讓自己不舒服的勇氣。
是為序。
我還想說的
如果你能看到這里,說明你還是很有耐心的,容我最后啰嗦幾句。凌晨1:30,我僅僅只是復制黏貼這些序已經讓我熱淚盈眶。每個人都代表著一段歷史,每個人也都會影響未來,因果循環。讓我感動的是這已經過去的歷史,讓我害怕的是這沒有來到的未來,讓我興奮的是有你們這樣一群用心做事的戰友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