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次的更新是在2017年9月4日。
在9月4日之前,我已經開始有些不堪重負,堅持不了一周三更或者四更了。
八月底因為吹了一次空調冷風,導致腸胃炎發作,總是病懨懨的沒有力氣,所以更新開始有一搭沒一搭的。
可是根本沒有時間讓你休養休養,就又開始為了孩子四處求醫的歷程。
在這之前,我們家孩子早上起來總是不停地打噴嚏,時不時地留個鼻涕,一開始沒當回事,八月底自己去開中藥,順便帶娃去檢查檢查鼻子,這一查就查出來是腺樣體腫大,堵塞鼻孔。一問各類原因引起的,最多的說是北京的霧霾造成的。
問了身邊的朋友,好在得這個的不少,有說做手術的,有說喝中藥的。
考慮再三,還是保守治療,從此開始了漫漫長路喝中藥的征途。
恰恰又趕上孩子九月份轉去學前班,天天早上要給孩子準備早餐,晚上也要早接一小時。
加上之前給孩子上的各種培訓班。有時候得提前和老師說好,去接孩子,回來之后又要開始寫作業。
除此之外,還要每周帶孩子看中醫,自己還得看中醫。
沒有任何人幫忙的結果,就是不管之前你的腸胃病多嚴重,身體再弱,孩子只要有事情是沒辦法讓你好好休養的。再怎么辛苦,也是得五六點鐘起早熬中藥,做飯做菜,給孩子洗漱、穿衣,帶孩子刷牙洗臉,喂完孩子吃完早餐,還得給孩子喝中藥,開車送孩子上學。
給小孩熬中藥,火候和水的量得掌握好,水多了,孩子得喝太多,受不了;水太少了,得防止焦鍋。而且這種藥還不能時不時翻開蓋子看,因為藥效會隨著蒸汽發散掉。
熬好了,因為太苦,孩子又太小,堅決抗拒喝中藥。往往喂完中藥就好像打了一戰似的,精疲力盡。晚上還得再打同樣的一戰。
爐灶上的火不斷,不是熬孩子的中藥,就是我的中藥,要不就是做飯做菜。
而下午或者晚上各類培訓班,各式各樣繁重的各類作業也在等著你。往往從接孩子回家開始,那時間就不是你的了。
所有這些,都只能靠你死命掙著破敗的身體去做這些,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你。
現在身邊好多年齡相仿的女子,都瀟灑地選擇做丁克一族,好羨慕她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生活。而我卻連寫作的時間都沒法保證,也沒有足夠的體力在僅有的一點空余時間去寫文章。她們可以趁晚上的時間在線做心理咨詢師,我卻只能輔導孩子作業,連在線的心理課都只能事后再聽。
每天都處于睡不醒的狀態,身體不是這疼就是那疼。如果可以選擇,我多希望時光倒流,只做自己,不管其他,也省得落下病根,從此之后,成了那多愁多病之身。
有時候自己暗嘲,明明自己想成為逆境中豁達開朗的史湘云,結果卻成了多愁多病的林黛玉。搞不清楚林妹妹到底是多愁之后才是多病,還是多病之后才是多愁。我自己認為因為多病,才會多愁吧。因為自己的體力精力不足以應付,所以滿腔郁結無法發散,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忙。
有時候心臟經常隱隱作痛,心力交瘁,恨不得睡死過去。可是孩子得有人送,飯得有人做,作業得輔導。
你想寫的文章只能是可有可無了。
學了心理學,有朋友開玩笑說:“很多人選擇生孩子,是給了自己一個理由,自己不成長的理由。”
我不想給自己找理由,我多希望自己又可以好好地帶孩子,又能好好做自己的事情,我自己有一套完善的時間管理的方法。
可是任何時間管理的真諦,是在你體力和精力足夠充沛的時候。
世間事總是如此,年輕的時候沒有想好以后的路怎么走,到現在人到中年,就算有所覺悟,想改變現狀,也只能陷入瑣事的泥沼中沒法脫身。因為我有牽掛,有羈絆,根本做不到一個人時的瀟灑。
而現代的孩子,時代給了他們很多,多了應對社會的從容,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對自己對時間的規劃。我希望有朝一日,我的孩子能早早懂得,有些事情需要早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