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辦事,回程被下班高峰堵在路上,剛好電臺在播類似于情感熱線節目,主持人在念觀眾的問題,一個女生說:我跟我男朋友年齡都不小了,平時感情挺好的,現在打算結婚了,可是未來婆婆要求我先懷孕才能去領證,我男朋友也同意,說他媽媽是因為擔心現在不孕不育的太多,怕自己抱不到孫子。然后她問,這樣的情況我應該跟我男朋友分手嗎?
?What?? Excuse me?
我趕緊拿出手機看了看日期,姑娘,2017了,大清早亡了,這種問題還需要打到電臺問意見?這種男人不分手留著過年腌臘肉嗎?
?好在世上似乎正常人比較多,同車的男同事聽不下去了,隨著電臺的問答在車里小聲吼著,不要啊,分手啊,懷孕了要求是男生呢?生了一胎還要生二胎呢?未婚生子難上戶口的,好辛苦噠!哎喲,姑娘你腦子進水了啊!電臺打進電話來的一個姑娘說,這種把你只把你當子宮的男人,要來過年放煙花?兩個主持人也說,姑娘,人家壓根兒沒當你是一個獨立的人,只是一個行走的子宮而已,這樣的關系有持續下去的必要嗎?
以我的觀念來說,無法理解這居然能成為一個需要打去電臺問意見的問題,我也無法想象這種問題都需要糾結要不要妥協的人有多么不在乎自己?然而我也知道,這樣的人確實存在,而且為數不少,有些甚至沒有過這個糾結的打到電臺問意見的過程,直接選擇了接受。
婚戀這個事情,似乎是從父母的交友圈有了對比樣本開始,就會成為一個不穩定的源頭,由此引發的程度不同的念叨、指導、相親都是衍生產品,要不要應對、怎么應對、能不能好好應對等等等等,都是一門功課,有人可以高分畢業,有人就永遠不及格。然而,解決了婚戀問題,還有生育問題在前面等著,等你生完了小孩那又要考慮教育問題,然后要……看,只要活著,問題總是會不斷的。
所以,為什么不直接一點?花更多的時間跟喜歡的人在一起,去想去的地方,吃喜歡的東西,做喜歡的事情;不想做的不要做,不喜歡的大聲拒絕。
新言舊語所謂的人生長短,有什么要緊,只有自己度過的每一天才是鮮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