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我們正處于信息時代,信息的過載嚴重超過常人的吸收程度。很多人,整日被碎片化知識充斥大腦,在貌似充實的信息里過著無知的生活。
更有甚者,把上網瀏覽信息代替了本應讀書的時光,他們認為讀書的目的就只為拓寬知識面。與其花一兩周時間讀完一本書,還不如互聯網上瀏覽一小時。他們抱著這樣的想法,在微博、微信、百度里度過忙碌的一天。
其實,這樣的人是愚鈍的,是不可取的。
聰明人,先讀書積累知識。當知識和思想足夠深刻,才在網絡上評定和擇取資源。齊藤孝在書籍《深閱讀》中曾指出:“如果書讀得不夠,只依賴互聯網的話,就只能在信息表面漂流,完全無法深入其中。”要想更有效的利用互聯網,得先確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達到足夠的深度。
在如今的信息時代,怎樣判定一個人是否聰明?又如何成為聰明的人呢?
一. ?怎樣判定聰明人?
在如今社會,聰明并非指學習成績好,而是能夠迅速抓住事情的本質、確定優先順序、配合自身能力做出判斷、妥善選擇如何行動的能力。
1. ?迅速抓住事情的本質
聰明人需要廣泛有著自己的信息量,并能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
在如今社會,聰明人需要思維速度足夠快、吸收能力足夠強,才能廣泛積累信息量。如果你的信息量困乏,很容易被信息洪流所淹沒或者進入不知所云的地步。
聰明的人,每當看到現實問題或文章,都能進行速度反應和判斷。他重視信息背后的本質,并通過反問的方式不斷進行思維的鍛煉。本篇講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寫這件事?這篇文章有什么現實意義嗎?當聰明人不斷反問這些問題時,他會在未來生活中主動創造情景和機會,去應用和輸出所接受的信息。
聰明人在思考上花費的時間會比普通人多。很多人看完一則新聞或者八卦,一笑了之,而聰明人會發掘此類事件的社會問題及炒作目的,或總結此類文案為以后創作爆文積累經驗。
總之,聰明的人從不表面接收知識,他總會接收后思考并為未來積攢勢能。通過不斷探索事物的本質,聰明人不斷提升自己的思考及判斷力。
2. ?確定優先順序
聰明的人,需要具備快速確定優先順序的能力。
所謂優先順序,即當有大量的選擇方案擺在面前時,聰明者能迅速計算出每個選擇的優劣處,從而為自己選一條最佳路徑。
用最短的路徑去解決問題,這也是聰明者共有的品質。因為有先前知識量的積累及思考能力的提升,聰明者能動用強大的判斷及分析問題能力,為自己確定優先順序。
很多人,在面對選擇時束手無策或整天浪費在繁瑣的事情上。而聰明者,在面對選擇或時間時,能善于處理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關系,從而減少選擇的憂慮及時間的浪費。
也許,聰明者不能保證每次選擇都是正確的,但聰明者具備的強大思考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其能在錯誤深入之前,迅速調整方向并不斷糾偏。在不斷糾錯和嘗試中,逐漸向目標靠近。
總之,聰明的人是能確定任何事情優先順序,用最短路徑解決問題的人。
3. ?配合自身能力做出判斷
聰明者,能結合自身的能力做出判斷,從而能規避風險及最大限度的抓住機遇。
很多人,對于自己了解甚少,過于樂觀或極度自卑。一個難以客觀評斷自己的人,很難在快速迭代的社會里抓住每一次機遇。他們或者過度自傲,看不起任何機會拓寬自己;或者極度自卑,在任何機會面前畏首畏尾。
聰明人則能在不同階段客觀分析自己,并謙虛不自卑地接受外界信息。當遇到自己能把握的機會時,迅速判斷并主動出擊。并在得到機會后保持謙遜,不斷跟前輩學習,進一步完成新一輪的自我迭代。
總之,聰明的人是具備根據自身能力做出判斷的人,他們不盲目樂觀也不隨意自卑,他們對待每次機遇都有敏銳且冷靜的判斷。
4. ?妥善選擇如何行動
聰明者,面對問題時,能妥善選擇如何行動。
如果聰明者具備以上三種能力,而缺失妥善行動的能力,仍不是一個聰明人。聰明人最終需要以行為來支撐決策,以行動來印證自己的選擇,并不斷積累經驗。
很多人,知道大量的成功寶典,但終缺少行動的能力。這種人,知道的越多反而讓自己越痛苦,因為不妥善行動而讓機會錯失,此刻帶來的痛苦比無知更令人心碎。正如王陽明所言:“知而未行,其實未知”。
總之,聰明的人是具備決策后妥善行動的能力,并知道如何行動能讓時間消耗更短。
二. ?如何成為聰明人?
1. ?與杰出的人相處
筑波大學研究基因的權威教授村上和雄,曾說:“人類的基因有99.5%是完全相同的,而個人能力的參差不齊,是由每個基因的啟動程度決定的。接觸一流的人物,就是啟動基因的一種手段。”
與杰出的人相處,你可以學習其優良的工作作風及處理問題的方式。杰出的人,通常會給你思想上啟發,給你一種全新看問題的視角。當你不斷模仿和內化后,你能以更貼合自身的類似思考方式解決現實問題。
當你習慣于杰出人物的偉大視角后,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將發生巨變。你可能對待任何事情更具有批判精神,看待問題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而當這種思維模式不斷完善之后,你將變得更加聰明,你會成為別人眼中“特立獨行”的人。
2. ?聽大學課程
如果你周圍難以找到杰出的人或杰出人工作繁忙你沒機會接觸時,去大學聽課不時為一種好的選擇。當然這里所說的大學,不限于實體的教室,像知名大學的公開課或TED都是一種啟發心智的優質學堂。
充分使用優質的實體資源和網絡資源,并在空閑時間不斷學習。多去聆聽課堂上優秀老師的內容傳遞及思考表達,并不斷將其融合到自我知識體系中。
切莫左耳聽右耳出,要結合自身的喜好,攫取有利于開發心智和拓寬視野的課程,如心理學、哲學、社會學及歷史學等。
當你不斷把優秀的思想吸入自己的骨髓,你會發覺看問題的角度逐漸變多,思考深度逐漸加深,從而不斷向聰明人靠近。
3. ?讀書
書中自有黃金屋,但并非所有的書都使你變聰明,要善于讀取經典優質書籍。
讀書,可以說是最便捷,提升效果最明顯的方式。讀書可以讓自己的思想成形并繼續向下深入,并可以勇敢面對自己,聆聽書中人的良言與教誨。
讀書,不單是為了娛樂,它能讓我們有獨處的時間,使精神恢復平衡。
讀書還能幫助我們磨練不可缺少決斷力和執行力,能彌補我們精神的荒蕪。當然,讀書必須以閱讀優質書為基礎。
比如《論語》、《罪與罰》、《百年孤獨》等類似書籍,需我們每個人反復研讀,進而指導現實生活。避開古典佳作,一味閱讀膚淺的書,無異于緣木求魚。
當你閱讀古今中外優質書籍后,你會發覺自己的思維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你具備了孔子的仁愛謙虛,擁有了尼采的縝密卓識,汲取了蘇格拉斯智慧源泉,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聰明。
4. ?輸出與總結
要想成為聰明的人,你還需不斷輸出與總結。
比如看到一本優質書籍或者經典理論,你可以用自己的話講給朋友聽。講給別人聽,是達到自我內化的極佳途徑,通過不斷分享講解,你的知識儲備更加穩固。當然你也可以通過寫作的方式,輸出自己的心得,加深知識的運用。
你還要善于總結,從紛紜復雜的問題中,能將其核心抽象化。對不同的表面現象,進行提取和歸類,將有助于不斷完成自己的思維體系。當不斷輸出及總結后,你還可以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型。
當具備自己的思維模型后,并不斷迭代和完善,你會發現很多表面的問題都可歸為一類。你具備了高效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變得越來越聰明。
信息時代,想成為聰明的人,還需不斷學習、內化與訓練。
愿你越來越聰明,在信息時代能高效利用資源!
END
一位熱愛寫作,堅持原創,喜歡分享的工科男。
如果覺得此文不錯,可以點下“喜歡”。
您還可以“關注”我,我會給大家分享更多有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