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初中二三年級的樣子。我還在被電腦游戲毒害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已經開始彈著吉他泡著妞了……
Sing Street,中文譯名叫《初戀這首情歌》,講的正是一個15歲愛爾蘭男孩的生活。是的,生活;而不僅僅是說他如何彈著吉他泡著妞,走在校園的小樹旁……有一點點青春、有一點點搖滾、有一點點Bandslam、有一點點Boyhood……
故事主要說的是一個小男孩和感情不太好的父母住在一起,同住的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因為家境不好,小男孩被迫送到一個便宜的教會學校,在那里他需要乖乖聽從教會老師的命令、忍受暴力同學的欺凌。后來他在校門口見到了一個自稱是模特的成熟女生,他決定用音樂征服自己的女神。他假裝自己是樂隊的主唱,然后邀請女神來拍MV,然后弄假成真,從一個小音樂迷,真的成為了音樂人,走上了音樂的不歸路……
故事從一個不和諧的家庭開始,每天在房間里這個小孩彈著吉他哼著小曲兒,忍受著父母無休無止的爭執,也許正是為了對抗父母爭吵的噪音,他才會抱起吉他吧,這樣至少會讓耳朵好受一點。殘缺的家庭多少會給孩子造成人格上的不良影響,但是也能讓孩子們更早地成熟;男主早已習慣了家中那令人厭煩的爭吵,所幸有個很照顧自己的大哥(此哥幾乎是居中的bug,渾身充滿了隱藏的男主屬性),勇敢獨立的性格、再加上一個強大的導師加成,想不出成績也很難了吧。因此男主才能從一個門外漢,在幾天之內就成立自己的樂隊、然后自己創作、再然后帶著女友獨自出海,去闖新的天地……
主角家庭的不和諧,主要是因為物質上的不滿。男主的老爸(居然是演冰與火之歌的小拇指!)因為難以維系家庭收支平衡,不得不讓全家搬到一個租金相對便宜的居所、同時還讓男主轉校去了一個教會學校(學費便宜),一家人因此不滿,隔閡逐漸越來越深。都說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婚姻更是同每天的物質生活分不開,所以如果沒有能力給到對方一個相對寬松的物質條件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嘗試在一起。因為在一起不一定都是苦盡甘來,很可能是衣衫襤褸。誰也別耽誤誰,先成就自己,再成全別人。
生命的轉折往往是來自于突然而來的巨大沖擊,比如突然的遇見或失去。男主在轉學后最失意的時候,遇見了最心動的菇涼,為了泡妞瞬間爆發了巨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頓神侃加上小秀歌喉,順利開始了泡妞之路,也踏上了音樂之途……可見,愛情不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而且還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啊。
正如前面說過的,突然的遇見與失去往往能夠造成生命的轉折,一個稚嫩的男孩就這樣被一個看透世俗的成熟菇涼帶上了搖滾的不歸路。你問我菇涼有多成熟?僅憑一句"你的問題是你并不為你的悲傷感到快樂",就已經讓我虎軀一震了,之后又補了一句"做事不能只做一半",仿佛看透了屏幕外的我……
當男主背靠堤壩、面朝大海、彈著吉他、哼出"she lights me up",我心里也看到了那個發光的天使,我知道那里是我要去的地方、那光指引著我來到她面前,伏在她腳下,牽著她的手,一起邁向遠方……
出發了,就是此時,就從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