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問:“孔門言志,由、求任政事,公西赤任禮樂,多少實用。及曾皙說來,卻似耍的事,圣人卻許他,是意何如?”
曰:“三子是有意必,有意必便偏著一邊,能此未必能彼。曾點這意思卻無意必,便是‘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無入而不自得矣’。三子所謂‘汝,器也’,曾點便有‘不器’意。然三子之才各卓然成章,非若世之空言無實者,故夫子亦皆許之?!?/p>
譯文
陸澄問:“孔門的弟子各談志向,子路、冉有想從政,公西赤想從事禮樂教化,多少有點實際用處。等到曾皙來說,卻跟玩耍似的,但圣人卻偏偏贊許他,這是何意?”
先生說:“其他三人的志向多少都有些主觀和絕對,而有了這兩種心態的影響就會偏執于一個方面,能做這件事就未必能做那件事。曾皙的志向卻沒有主觀和絕對的意思,這就是‘在其位而謀其政,不做超出自己分限的事,身處荒蠻之地便做身處荒蠻之地該做的事,身處患難之時便做身處患難時該做的事,無論何種情況都能恰當自處?!渌耸强鬃铀f的具有某種才能的人,而曾點便有點不拘泥于某種特定才能的意思。不過其余三人的才能也各有過人之處,并非當今許多只會空談卻無實干的人,所以孔子也都認可他們?!?/p>
注
【孔門言志】,出自《論語·先進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p>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p>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p>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子路(姓仲,名由)、曾皙(名點,字子皙)、冉有(名冉求,字子有)、公西華(名公西赤,字子華)坐在孔子身邊,孔子讓大家談談自己的志向。
子路首先說:“有一個擁有千乘兵車的國家,處在大國之間,常受別國侵擾,國內還鬧饑荒。如果讓我治理的話,三年時間,可以讓人民英勇善戰,而止息外患,并且人民還能遵守禮儀?!笨鬃有α诵Α?/i>
冉有說:“有一個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大的國家,如果讓我治理的話,三年時間,可以讓人民吃飽穿暖,但是禮樂教化的事情,就得君子來施行了?!?/i>
公西華說:“我不敢說我現在就能做到,但是我愿意學習。在宗廟祭祀,或者是諸侯會盟的活動中,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司儀?!?/i>
曾皙說:“我希望能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和幾個成年人,幾個小孩,在沂河里沐浴,在舞雩臺上吹風,然后一路上唱著歌回來?!?/i>
孔子說:“我也和曾皙一樣?!?/i>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出去一會,曾皙問孔子,他們三個人說的怎樣?
孔子說:“各言其志而已?!?/i>
曾皙問:“夫子為什么要笑子路呢?”
孔子說:“治國要講禮讓,可是他一點不謙讓,所以笑他。”
曾皙又問:“那么,是不是冉求講的不是治理國家呢?”
孔子說:“哪里見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見方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
曾皙又問:”公西赤講的不是治理國家嗎?”
孔子說:“宗廟祭祀和諸侯會盟,這不是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公西華這樣的人如果只能做一個小司儀,那誰又能做大司儀呢?”
【意必】,出自《論語·子罕篇》:“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臆測,不絕對,不固執,不自以為是。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無入而不自得矣】,出自《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p>
【器】,鄧艾民注,《論語·公治長篇》云:“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璉也?!保ǖ谌拢?i>女,汝。瑚璉,宗廟禮器?!墩撜Z》包注:“夏曰瑚,殷曰璉,周曰簠簋。”
【不器】,鄧艾民注,《論語·為政篇》云:“君子不器。”(第十二章)器則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是以君子不器。
筆記
瑚璉之器,不是全才,是可重用的專才。
子路、冉有、公西赤都是可重用的專才,而曾點則是通才。
王陽明詩《月夜二首與諸生歌于天泉橋》(《王陽明全集》卷二十)體現了和曾點一樣的志趣。
萬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靄忽然生。須臾濁霧隨風散,依舊青天此月明??闲帕贾幻?,從他外物豈能攖。老夫今夜狂歌發,化作鈞天滿太清。
處處中秋此月明,不知何處亦群英。須憐絕學經千載,莫負男兒過一生。影響尚疑朱仲晦,支離羞作鄭康成。鏗然舍瑟春風里,點也雖狂得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