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始想寫紅樓,計劃寫的紅樓十二章,零零碎碎只完成了三篇。
紅樓還在讀著,每每讀起感悟總有不同,可以讀一輩子的書,文就慢慢寫吧。
---------------------------------------------------------------
四大名著,獨愛紅樓。
說到《紅樓夢》,有許多話想說,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少時的那部電視劇,并不曾看過多少,不懂事的年紀里只記得賈府一派氣派的金碧輝煌。及至高中,才初次讀完一遍,卻也是不求甚解。后來慢慢懂得許多人和事,再讀時,越發覺得作者有深意。前幾年電視上又見87版紅樓夢,播放的是賈府落敗后寶玉湘云重逢的片段,果然令人唏噓而不忍看。
年少時只看寶黛,漸漸又被其他人吸引。雍容大氣的寶釵、志大才高的探春,樂天達觀的湘云,心比天高的晴雯……及至男性角色中的蔣玉菡、柳湘蓮等等,每一個人都有如此豐富的性格,如此之吸引人。
總覺得,三國和水滸是男人的故事,偶見幾個女性也不過是點綴,水滸更是對女性全無尊重;西游記有趣好玩,但是真正尊重女性、懂得女性的,唯有曹公。
在微博看到一段話:白先勇認為「紅樓夢」集詩詞歌賦、散文、小說於大成的文采,蘊含儒家、道家、佛家三種哲學,不光是本小說,也是本文化百科全書,更是最偉大的小說,堪稱不朽經典。他打趣說:「《戰爭與和平》、《追憶似水流年》是世上偉大的「西方小說」,但《紅樓夢》是最偉大的「小說」。
深以為然。
在微信還沒出世的年代,曾和一個朋友你來我往地發短信說紅樓,給她解其中的伏線,人物的關系。
工作后,有時會遇到能一起聊聊紅樓的人。有個姑娘,經常和我感嘆紅樓未完,不知道后40回究竟是如何演繹的,又說想吃一遍書里的食物,尤其是松穰鵝油卷,我對棗泥山藥糕、胭脂鵝肝和茄鲞滿是向往。抄寫紅樓詩詞的過程中,偶把一段發給同事看,一個同事立時贊嘆“好美”,一個同事就寶玉的四時即事詩和我討論了起來。
說實話大家都挺忙的,而別人喜好什么我們大概也都不太關心。當你提到一個話題,有人能和你聊下去,那種感覺實在是妙。
雖然木心先生說,《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但其實也并不妨礙我們去了解紅樓中的詩詞。有些話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經典,比如“假作真時真即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再比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其實在讀的時候很容易忽略掉書中大篇的詩詞,當一筆一劃抄來,反而會領會到其中的意思。
《好了歌》大概是人生的一場看透,世人皆追名逐利,斂金求富,到頭來不過也是一場空;《西江月·批寶玉二首》讓這個世家貴族的紈绔子弟形象躍然紙上;及至后文深有含義的十二支曲、大觀園題詠、葬花詞、菊花詩、詠柳詩、蘆雪庵聯詩等等詩句,展現的不僅僅是每個角色的才情和性情,更展現著一個大家族的興盛、繁榮,子孫的修養。詩、詞、歌、賦等文體在書中均有表現,無論是文學角度,還是歷史角度,都堪稱寶貴。
總有那么幾句記得深刻。惜春的“山水橫拖千里外”活脫脫一副山水畫,不加雕琢,疏朗幾筆意境全出;黛玉的“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簡直是醉了江南;寶玉的四時即事詩中,春夜即事“枕上清寒窗外雨,眼前春色夢中人”一句在島城三月的春寒中,讓人頓起春愁(朋友說此句暗含黛玉之死);而冬夜即事一首中“松影一庭惟見鶴,梨花滿地不聞鶯”,冬天萬籟俱寂,大雪滿松枝的景象便在眼前,后一句“女兒翠袖詩懷冷,公子金貂酒力輕”,有冬天里的當爐溫酒,也有家族沒落后的蕭索。
至于紅豆詞、葬花詞,更是經典中的經典。還記得高中語文課上老師曾講起這兩首,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一句記了許多年。
林奕華導演曾出品舞臺劇《賈寶玉》及《紅樓夢》巡演,從不同的視角解讀這部名著,也在兩次觀劇的過程中對紅樓世界有了新的深刻認識。那些情節和片段讓我時常回味起來,只能說,夢,還沒有完。
“撩妹”盛行的今天,有朋友打趣說,你要是個男的還不知道怎么樣。我想了想說,我若是個男的,大概是賈寶玉吧。
《紅樓夢》似個女兒國,夭桃秾李,各自芳菲。那些金一般玉一般的女孩兒,是書中的倩影夢中的人。雖然夢是林下之夕,縱然紅樓未完,遇到這樣一群女孩子,也是一種幸運。對這種幸運的期許,大概是“莫失莫忘,不離不棄”。
(這篇大概是2016年3月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