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友相約,山中一日休閑游。
難得幾人有閑小聚。
適逢七夕,民間傳說有這一日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適逢一友生日,有蛋糕玫瑰增添雅趣。
若無“適逢”,每人攜一份明媚心情,亦會很好。
早晚溫差很大。
若是太陽藏在云層里,人極舒爽。
太陽一調皮鉆出云層,越近正午,還是火辣辣地曬。
天地萬物越發顯露勃勃生機。
2
車子沿西山旅游公路行進。
因見一山窩處有小園,適合小憇片刻。小園綠植蔥蘢,成片鮮花怒放。園中有小亭。路邊劃線有三四個停車位。已有一車停放。
下車步入園中,觀賞花木。臨近小亭,見有兩個女孩,極其青春靚麗。亭中一躺椅上,靜臥一老年男子,樣貌極衰弱。兩個女孩在照顧這位病人。
幾人漫步閑談中,偶一抬頭,山頂上一滑翔傘,正自在滑翔。忽高忽低,玩者定是個中好手。
3
出小園前行不遠,到達崛圍山登山步道入口處。
車子駛入停車場。
與友攜一暖水瓶開水、食物若干、蛋糕、玫瑰花一應物品,沿登山步道,望山腰間一座小亭而上。
這一段步道皆由舊枕木鋪就,行走之上,心中不由感動。想這枕木,先在鐵軌下鋪設,待到老舊,又用于山道供人行走。
坐火車時看那枕木,因距離遠,又大部分埋在碎石下,看著小。如今踩在腳下,方感覺每一根枕木渾厚有力,皆棟梁之材。
4
步道兩側山花爛漫,綠色植被覆蓋。
五顏六色、亮麗鮮妍的花朵在山風中搖曳,滿滿的青翠直撲入眼,旁邊友人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著話兒。
靠近山亭,見檐壁一側鐫刻“霜紅亭”三字。想來深秋到此,亭中最宜觀賞崛圍紅葉。
亭中已有祖孫三人。六十多歲的爺爺奶奶,帶一個六七歲小孫子。小孫子好動,蹦跳、追皮球動個不停。
交談中,爺爺稱孩子的爸爸正在負重訓練。專門選擇正午徒步三小時。
平時經常參加各地舉辦的馬拉松比賽。
亭外炎炎烈日當空照,回到亭中的男子,汗濕衣衫。從半人高的背包里,拿出啞鈴。
男子有三十來歲,樣貌沉靜。只輕輕問了兒子一句:“扔石子了嗎?”小男孩便抓了一把又一把的石子,使勁向遠處投擲。
5
亭中陰涼處,舒爽宜人。
友友共祝生日快樂,分享蛋糕。吃飽喝足,每人或坐或臥,選擇最舒服狀態,談天說地。
一友憶及往年旅游,至新疆五彩灘,震撼于自然神奇、瑰麗地貌。人處于驚呆狀。
吾深深體會友之所感。
憶往昔南方讀書時,游號稱“小廬山”的廣西大明山。車子沿盤山公路前行,回望云海中盤山公路如玉帶,一時恍然若神仙矣。
頗得天人合一之境界!
斯時,天上白云悠悠,地面蟲蟻爬來爬去,亭子頂部有一蜂巢,偶有一蜂飛出。
間或有蝶兒翩躚花葉間。
6
天地不言,自有大美。
草木無語,隨四季輪轉,自有與自然唱和之默契。
山川巍峨聳立,自有雄渾蒼茫與秀麗。
江河奔流入海,自有滔滔不止。
人生世世代代,自有傳承綿延。
萬物生靈,皆息息相關聯。
所見所感,遐思邇想。
夕陽西斜,移步下山。
回望山川,綠意正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