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職場倦怠”這個話題,嗯,幾乎每個職場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感受。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當不幸面臨“職場倦怠”后,大家都是如何做的。
無論任何類型的工作,只要有過一年半載工作經驗的朋友,應該都體驗過或多或少的職業倦怠感,比如
每天工作就是毫無止境的重復瑣事、麻木應付、沒有成長
每天晚上都不愿入睡,每天早上不愿起床
厭惡上班,這種痛苦感通常在周天晚上會達到頂峰
……如此循環。
但是,從認識和感知的角度講,職業倦怠無疑是一種主觀體驗。
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許多從事第三產業的員工,由于過度的職業壓力,陷入精神疲勞、工作情緒抑郁狀態,甚至出現了猝死(包括自殺)。美國精神科醫生弗羅登伯格把這種狀態形象地稱為“精疲力竭綜合征”(Burn-out),即職業衰竭。從本質上來說,職業倦怠與職業耗竭都是職業壓力的不同表現形式。
總的來說,“職場倦怠”是一種難以描述的不開心,沒有力氣敘述的疲倦,自責和持續透支感。
那種感覺很難逃避,也很無力,一面是精神上的拒絕,另一面是來自現實的重壓。
這些感覺,我們可能都似曾相識
一到工作日就起不來床,我怎么了?
累到調了 8 個鬧鐘也爬不起來,不是真的那么困,只是不愿意面對周一。明明手頭上有成堆的工作,to do list 比廁所的卷紙還長,但只想昏睡到晚上,獨對四面墻。我也覺得這樣很不好,但真的不想爬起來面對。
@有夏天的西瓜
每當領導給我下達任務的時候,我有99.99%的可能就要辭職了,離行動只差0.01%的可能,每當自己很不想上班的時候,領導布置任務,我都會在心里暗暗的罵他。
@甜甜圈的story
今早雨好大……滿心傷悲,不想上班,但是一想到過點了科長就會馬上打電話給我說:你還來不來上班了,我就又不得不爬起來,拖著沉重的身體乘上開往單位的公交車
@梅子果
不想上班,但是不上班又沒錢,可是上班了錢也不夠用,日子怕是過不下去了
@范惠子
@耶也野
每當想到上班的時候,我的心情就不自覺的低落,覺得生活沒有奔頭生命沒有意義,明知自己不想上班,但是發現除了上班之外自己又什么都不能干,終于知道上班的唯一意義就是謀生,一種生存的手段,關于之前對于職業、興趣、愛好、KPI的積極想法全部煙消云散了
@路西
想到上班就感覺身體被掏空
@玖拾我
每天都不想上班”這個想法,我大概一年就有那么兩回,每回持續半年吧。
明天10點上班,我到晚上12點還在煩惱著“天啊,明天居然不是周末”,一直煩到1點多才昏昏入睡。每天如此,周而復始,我也超討厭上班的。
只是我不敢不上班,因為,一旦不上班,就跟樊勝美的境地差不多——美麗,但窮。只是她是因為原生家庭而窮,而我是因為自己不上而窮,更不值得可憐。自己不上班養活自己,就意味著所有事情都必須依仗著別人,別人又不能麻煩別人,所以還是上班吧。
于是這個班我就上得很難受。
“懶得上班的時候,上班成了一件麻煩事”,我的同事曉曉這樣說。
對于麻煩事兒,北野武也在《北野武的小酒館》里寫下了他的看法:“如果你凈想著要回避麻煩的事,那你最后肯定會變成傻瓜。正因為有了那些麻煩事,人類的大腦才發達起來。”畢竟——“世界上重要的事情,大多都很麻煩啊。”
從社會的角度上來說,其實工作倦怠是普遍情況。這種情況跟小時候厭倦上學恐懼開學是同樣的道理。
大多數強有力的排解方式是,一想到假期飛快的過去,又要開學了,我就很不開心,但是一想到,大家都是一樣的不開心,我卻又釋然了。
職場上出現“倦怠”情緒,首先不要過于自責,不管是你,其實你的領導、你的老板此時此刻可能和你一樣,一想到上班就感覺自己在上墳呢。
想要干掉不想上班的問題,首先要接受不想上班的情緒。
估計世界上絕大部分的普通公司都希望員工像果粒橙陽光牧場的工人一樣,每天笑容燦爛,穿著整齊,不要時不時逃去沙發上休息。如果你敢面癱著面對老板,估計老板會回報你一張更面癱還可能有點憤怒的臉龐。
大多數組織通常要求員工盡量展現正面情緒,而且壓抑負面情緒。但我們總會有“壞心情”出現的,為了適應要求而不得不調制情緒時,往往就是壓力產生的時候。
如果有用,我也想拿出兩根食指,將一字唇戳成微笑,但是這樣好像更累了呢。我們天生就是把情緒感受寫在臉上的物種,假裝(表面表演)會讓發泄的通路受阻,反而帶來額外的負擔,加重了不好的情緒體驗,久而久之,累到耗竭。
如果要調節,你可以參考還有一種調節方式,叫深層表演,類似于發自內心的熱愛,可以帶來積極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人通過調節內心的情緒體驗,從而使外在的情緒表現可以滿足組織的需求。表面改變情緒會加重我們的倦怠程度,深層的調整情緒體驗才可能減緩疲倦。
有一天我問我媽,媽, 你有過不想上班的時候嗎?
我媽說,當年那條件,不上班干啥啊?沒有過,我30年都沒請過一天假。
我媽那個年代是為了生存而工作,不得不工作,沒得選。
現在不同了,經濟條件好了,我們工作更多的是為
了成就感,有價值,有意義,有趣和自我實現。
如果你已經財富自由,不用為了工作而工作,你會做什么?
你呢?假定真的不需要為每天的房租,水電煤,日常購物等開銷,甚至你已經環球旅行十八遍了,手里還有大把金錢.....對我而言,我還是會寫作,讀書,做咨詢,這是我的意義所在,讓我有成就感。
總之,老子不差錢。游艇,房子,啥都有。
你還想做什么?
IT總監花花想要開發一個自己的產品,能夠為客戶服務。
慧慧要開個自己的咖啡店,飄香、有書的那種。
雯雯想開一個甜品店,一邊自己賣一邊自己吃,滿足小女生的夢想
……
其實,這些理想也不需要等到財富自由,這些人生的終極目標,燈塔和最有意義的事情,現在就可以做起來。
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