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應該停止質疑性侵受害者:“你為什么不拒絕”

本文首發于談性說愛中文網(http://lovematters.cn/)

拒絕,是一門藝術。大伙都會這么講。

人人都懂得在關鍵時刻要學會拒絕,保障自己的權益。

奇怪的是,同樣是受到侵害,當你有一筆財產被掠奪,大家準會整齊一致地把矛頭指向犯罪的實施者。沒有人會問:為什么不拒絕別人偷你搶你的錢包?但是被教導做乖女兒、乖學生的女孩(也可能是男孩),當她們面對以一己之力難以抗衡的性暴力,卻總有人為之糾結有沒有拒絕、怎么拒絕,仿佛平常柔弱的女性一旦貞潔受損,就該搖身一變鐵錚錚的壯士,英勇和機智不能丟,身困險境更是一絲猶豫都不能有,要么義正辭嚴、不留情面地斷然拒絕,要么立刻反應過來并且絕地反擊、打他個落花流水。

如果你也覺得以上描述很可笑,那么要說一個事實:怪責受害者、檢討受害者、拿放大鏡在受害者身上來回盤查的情況從不鮮見。如果要申請法律援助,舉證責任更全盤落在受害者肩上,維權之路困難重重。在對待弱勢一方如此嚴苛的環境下,施害者隱身了。他們更加安然地位居高位,甚至大搖大擺地出入于廟堂和學府之中。你、我、他,以及我們的后代,都極有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因此我要告訴你,為什么哪怕初衷是好的,也應該停止對受害者的猜疑和譴責——因為那樣只會讓我們的處境變得更難。

“同意”的灰色地帶

拒絕,比我們想象的更高難度。

自保是一種能力,需要技巧,需要時機,如果不能自保,恰說明被剝奪了相應的條件,并不代表被害人甘愿受損。

許多受害的女生選擇啞忍,不是她們沒有拒絕的意愿,而是被各式各樣的阻力牽絆著,外人絕難想象。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不能說的夏天》中,郭采潔飾演的女大學生白白,被狼師李教授趁職務之便多次強暴,最后卻反過來為李辯護,甚至臆想自己愛上了他;林奕含在遺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寫道,涉世未深的思琪把誘奸自己的李老師視作初戀,雖然飽受踐踏,自尊心卻如同一根針將她的嘴密密地縫上……這些女孩,都沒有“拒絕”,但不代表她們就同意了。

劇照來自《不能說的夏天》

a. 關系的特殊性

關系的特殊性,是性侵害難以拒絕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一,是權力、地位、等級不對等的關系,如老師之于學生、領導之于下屬、長輩之于晚輩。最近狼師性侵學生的事件頻頻曝光,也可想見,掌握學子生殺予奪大權的教師群體,特別是具有學術生涯否決權的導師,在這種關系庇護之下,是多么容易得手。再加上目前校園欠缺完善的制約機制,難怪受害者大多過了幾年、十幾年才敢發聲——不然,她們甚至都無法順利畢業。換言之,當校園性侵發生時,這些女學生在安全權、人身自由權都受到侵害的惡劣處境下,還要擔心其他合法權益被剝奪,反抗和還擊自然難上加難。再者,不對等的權力關系中,性侵犯又容易被輿論扭曲為“不正當的性關系”,對受害者而言更是二次傷害。

其二,是以親密關系作為掩護,因而難以被察覺的侵犯行為。就算當事人向外求救,也時常被當成家事,沒有給予足夠關注。親密關系包括戀人和夫妻關系,在戀人關系中,性侵又可以叫做“約會暴力”,如在約會中未經同意強行發生性行為,已經屬于“約會強奸”;在婚姻關系中,更多以家暴的形式出現,如肢體碰撞、言語謾罵、冷暴力等。值得警惕的是,哪怕是處于情侶或夫妻關系,關系中的任何一方都有權拒絕對方發生性行為的請求,無論在任何時候。一旦發生違背意志的性,就構成性暴力。

所以,無論受害者和施害者處于何種關系,都不應該譴責受害者,哪怕Ta是一個看起來不那么“完美”的受害者。由于暈輪效應,受害者往往出于對加害者的信任、敬重、崇拜,被對方蒙騙、或處于一段親密關系,接受乃至配合了對方的行徑,但不代表性犯罪就等同于你情我愿的性交易,或半推半就發生的“合法”性侵。犯罪可恥,受害無罪,在任何情況下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b. 以性為恥的文化觀

以性為恥的文化觀,很大程度上造成受害者被迫噤聲的局面。其一,是倡導婚前無性的守貞教育,當性被解讀為骯臟的、可恥的、下流的低級趣味,發生過性行為的女孩被視作“一塊被嚼過的口香糖”、“被用過的破麻袋”,也難怪遇到性侵、誘奸只能自認倒霉,難以及時向外界尋求援助。婚前守貞教育,本質是將女性看成商品,把男性當作待價而沽的購買者,進而鼓勵男方用婚姻來購買女方的“初次使用權”。這種觀念不僅物化了女性,同樣物化了男性。它讓正常的性轉入地下,讓違法的性更難被偵破。

其二,當性教育課本退出校園,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指引,受到性侵更是難以言清。去年2月,有一套優質的性教育課本悄然從校園撤走,只因被部分家長吐槽“尺度太大”,比如有陰莖、睪丸、陰道、陰蒂等各個部位的名稱和圖畫。這套教材確實與國內性教育歷來含蓄的特點不符。但這些家長了解什么是性教育、為什么要進行性教育嗎?他們恐怕不懂,也不會主動讓孩子接觸性知識。

飽受爭議的性教育課本

“當一個孩子遭受性侵害,他連什么地方被觸摸都描述不清楚,如何得到有效保護?”教師李明指出,課題組的劉文利教授在給老師培訓時一再強調,要大大方方說出各個身體器官的科學名稱,而這,是出于對近年性侵案頻發的考慮。如果連性教育時都躲躲藏藏,又怎能要求受害者流利說出被害的經過、受傷的部位?但很遺憾,這套那么優秀的教材最終還是在校園中消失了。

c. 缺乏安全的發聲空間

從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來看,大眾的偏見,消失的性教育課本,大行其道的守貞教育,可能會被二次攻擊的輿論環境, 共同構筑了受害者的困局。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旁觀者,只要我們不站在受害者這一邊,就相當于站在施害者這一方,為他喝彩鼓掌。就算你沒做什么壞事,只是輕飄飄地說了一句,“你怎么不拒絕呀?”都相當于給受害者落井下石。

事實上,筆者自己也曾受到性侵害,對方是我的大學老師,雖然他并未得手,但我仍然將事發經過公之于眾,希望引起警惕。如我所料,外界確實有各種各樣的聲音,質疑更是如明槍暗箭一般投擲過來,比如質詢我和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某種情愫的成分”,責怪我“為什么一開始不拒絕”,或是理性客觀中立地評論道我是過度敏感、小題大做,這點傷害程度根本不值得拿出來說事。


陌生校友的問話,提供了一個常見的思路


本文發表后,也遭到不少質疑

由此可見,當今社會仍然缺乏友好的發聲空間。雖然就筆者所處的圈層來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士,不再以“私生活不檢點”、“收受了什么好處”等方式對受害者進行直接攻擊,但仍然會以形態多端的理由,消費受害者、質疑受害者,間接堵住受害者的嘴巴。至于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群,他們是怎么看待受害者的,更是難以想象。

思維的轉變:沒有同意,就是性侵

所以,為什么大家第一反應不是去質疑施害人“既然你知道對方是你學生,為什么還帶她去那種地方?”“為什么明知道身份特殊,還讓兩人共處一室?”卻統統跑到弱勢的受害者這里來“了解真相”呢?

歸根結底,不過是女性沒有性自主權的觀念深入人心。——“只要她們沒有拒絕,就等同于答應。”男孩們,回憶一下,你們是不是這樣被教育的?女孩們,好好想一想,你們有被鼓勵過大膽說出自己的性需求嗎?

如果前者的答案是YES,而后者的答案是NO,也難怪大家總是責怪受害者“你為什么不拒絕”,但受害者恒常缺乏拒絕的力量。

也就在這種現狀下,臺灣現代婦女基金會提出“only YES means YES”的口號,倡導“沒有同意,就是性侵”。哪怕是在喝醉酒、睡著等失去行為能力的情況下,只要當事人沒有同意,發生關系就構成性侵。

不要再問受害者“你為什么不拒絕”了。因為沒有拒絕不代表邀請。正確的做法,去問加害者,“對方都沒有同意,你為什么要下手?”——畢竟,如果我們不是給善良站隊,就是在給邪惡鼓勁。你我他,都應該停止給性犯罪推一把手,停止譴責受害者。


配合閱讀:《穿的少,活該被性騷擾?

P.S. 總結一下常見的偷換概念手段:

1) 把受害者“遭受性侵害”,和社會上一部分女利主義者“通過出賣色相博取上位”混為一談,實則兩者絕非同一概念。前者是不可容忍的性犯罪行為,而后者是你情我愿的性交易(只要在雙方都同意的前提下)。

2)把“醉酒后失去意識遭受性侵害”替換成“酒后亂性”的說法。實際上這個字眼在中文里有極度曖昧的色彩,嚴重誤導了旁觀者,其實那是違背意志的性侵害,而非借著酒意“半推半就”發生的自愿性行為。

來自日劇《unnatural》

參考資料:

[1] 《老師說女學生都是自愿的!信任、崇拜、權力不對等的校園性侵》,陳昭如,人本教育札記,女人迷(womany.net),2017.11.16

[2] 《騙炮與權勢性侵:“嘴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謬誤》,李庭芝,人本教育札記,女人迷(womany.net),2017.06.12

[3] 《沒拒絕就是愿意?18張圖讓你認識性同意權》,現代婦女基金會,女人迷(womany.net),2017.06.06

[4] 《大人與孩子都該修的一堂課:正因為有性焦慮,更需要性教育》,王士誠,人本教育札記,女人迷(womany.net),2017.03.13

[5] 《教材遭質疑后兒童性教育更受關注,央廣網:直白性教育不可怕》,央廣網,澎湃新聞(thepaper.cn),2017.03.30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最近,女生遭遇性侵犯的事件再一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先是以為臺灣女作家林奕含在出版自己第一部自傳式小說后,在臥室上吊...
    燚燚好運祈福閱讀 1,227評論 5 8
  • 走出列車的那一瞬 寒氣迎面襲來 你站在原地 除了茫然還是茫然 天地之大 何處才是你的棲身之所 當初 一句仗劍走天涯...
    水_心閱讀 369評論 6 0
  • 天已漸冷,晚飯后出門散步,一個人漫無目的地走著,路燈散發著清冷昏黃的光,恍惚總有種感覺,找不到家的方向。 很短的路...
    繁華落盡_afe0閱讀 273評論 0 0
  • 當山川和大地被覆蓋了大片的白 當河流和樹木也停止了呼吸 當萬物俱靜 當時間開始重新思考 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茫茫的...
    姝瑾兒閱讀 345評論 34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