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
她說: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她說: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她說: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哦,你也在這里嗎?”
她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在文字中,她如同一個老到的愛情專家,洞悉了人性中一切的虛榮虛偽自私自我貪婪機巧,你以為她是風月老手。
在自己的愛情里,她卻變成一個稚嫩生澀不諳世事簡單執(zhí)拗只顧付出不計回報的小女子。
遇上胡蘭成時,張愛玲22歲,胡蘭成已經(jīng)36歲。初涉愛河的少女,遇上情場老手,唯有將自己的全部愛、依賴、仰慕悉數(shù)奉上。相愛一年,終得結(jié)合,無奈良人卻是身份敏感的親日分子,連個正式的婚禮都不曾擁有,遂有了那為世人稱羨的“愿使歲月靜好,現(xiàn)實安穩(wěn)”的婚約。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zāi)埂J且驗椋械膼矍橐坏┳呦蚧橐觯悴豢杀苊獾匾鎸Σ衩子望},面對雞飛狗跳。曾經(jīng)情人眼里的西施,也會有蓬頭垢面磨牙如廁的平庸,有寬袍睡衣蔽體的邋遢。
而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浪漫與甜蜜只持續(xù)了一年,便因時局動蕩胡蘭成從上海至武漢避難而結(jié)束。因為胡蘭成在這里很快搭上了更年輕溫柔的護士小周。當然,對于渣男胡蘭成來說,小周絕對不會成為他最終的歸宿。在逃亡的路上,胡蘭成再次搭上同學(xué)父親的姨太太范秀美,并致范秀美懷孕。躲在鄉(xiāng)間不能露面的胡蘭成一張字條,將范秀美打發(fā)給了張愛玲。張愛玲當?shù)糇约旱囊恢唤痂C子給范秀美做流產(chǎn)手術(shù)。在這段愛情里,自持一生的張愛玲卑微到了強吞屈辱,為所愛的人打掃這一地雞毛。
后來,張愛玲在得知胡蘭成已經(jīng)脫險,便寫信與其分手,并將自己全部積蓄的三十萬元寄給胡。這種果斷干脆,果然很張愛玲,讓人不由拍手叫絕。但是,只有張愛玲自己知道,為了這樣的一個了斷,自己已經(jīng)猶豫糾結(jié)了一年半。在別人看來的干凈利落背后,是四百多個日日夜夜的吞吐糾纏柔腸寸斷。她就是這樣一個玉一般清冷驕傲的女子,給你一個孤絕的背影,然后自己默默在暗夜里舔舐鮮血淋漓的傷口。
很多時候,愛情可以憑借熱情來點燃,婚姻卻要靠責任來磨合。生活中不免充滿誘惑,唯有心懷責任,方可保持忠貞。張愛玲滿腹錦華,在愛情上卻是單純到了極點,所以在面對渣男時,一顆心一雙眼里只有他的才華與儒雅,卻不顧他的出身與人品,才錯付了半生。
婚姻是一定要講門當戶對的,這絕對不是自私膚淺或者現(xiàn)實庸俗,而是因為只有門當戶對才能夠相互理解相互體恤,才會有平等的靈魂對話。
張愛玲出生于清末名門,祖母是李鴻章的女兒,祖父是朝廷大考第一名授翰林院侍講,母親是南京長江七省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在這樣的家族里出生,即便后來家族敗落,在十八歲之前,張愛玲都是生活在帶花園的洋房里,家里一群傭人相伴,不為經(jīng)濟發(fā)愁的。所以面對愛情,她只要感覺,不計得失。
而胡蘭成卻出生于浙江農(nóng)村,父親是茶葉店伙計,母親是不識字的農(nóng)家婦女,家中兄弟七人,成排老六,家境貧寒而兄弟眾多,從小生長在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他遂形成了自我自私薄情寡義的性格。在愛情里,他不斷俘獵不斷拋棄,只顧當下的歡愉,而不為身邊的女子做周全的打算。
沒有責任,自然沒有信仰。胡蘭成的親日行為,張愛玲與胡的那一年的相愛經(jīng)歷,使得張愛玲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不得不因政治不清白而遠走異國他鄉(xiāng)。
我們常講“遇人不淑”,其實這遇人,很多時候是擇人。路在腳下,一個抉擇可能從此春光明媚,一個抉擇也可能讓人悔不當初。
然而在最初面臨抉擇時,誰又能看得清微笑的面龐下是丑惡骯臟的內(nèi)心還是高尚干凈的靈魂。張愛玲被胡蘭成的翩翩君子風度迷惑,《詩經(jīng) 衛(wèi)風 氓》中的女子被氓的忠厚老實迷惑,李清照被張汝舟的真誠懇切迷惑。好在這些智慧的女子,在看清對方之后都能毅然選擇決裂,保持了自己人格的獨立,對高貴純潔愛情的維護。然而這世上又有多少女子能有這樣的清醒理智呢,更多的是錯付一生獨飲苦酒。
上帝為你關(guān)上一扇門,必定會再替你打開一扇窗。若說胡蘭成是張愛玲人生中被關(guān)上的那扇門,那么賴雅定然是上帝替她打開的那扇窗,讓她灰暗的人生照進來一抹亮光。賴雅與張愛玲,兩個曾經(jīng)輝煌而今落魄的人,一樣的孤獨,一樣的無助,于是在暗夜里相互抱著取暖。而張愛玲也是在承受了親情的冷漠、愛人的絕情、事業(yè)的失意之后,終于尋得了一份真正的心靈慰藉。
與賴雅清貧卻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愛情維持了十一年,年事已高的賴雅便因身體緣故,撒手人寰。他的離去,帶走了張愛玲在這世上最后一份溫暖與牽掛。
很多資料里提到,曾經(jīng)清高自持的張愛玲晚年卻為躲避跳蚤而屢屢搬家,生活不得安寧。但是我情愿相信她是生了皮膚病。一個貴族的后裔,一個靈魂潔凈了一生的人,一個對自己從不將就的女子,即是落魄了,貧寒了,一一定不至于放縱自己邋遢到于虱蚤為伍。人們只是因為她曾經(jīng)關(guān)于生活與跳蚤的至理名言而要強行附會這一段尷尬的境遇。
1995年,75歲的張愛玲在美國洛杉磯一個公寓里去世,她身上穿著一件褐紅色旗袍,身體纖瘦,表情平靜,就如同做了一場夢那般,帶著一生的傳奇,一生的愛恨糾纏,一身的才華,離去了。她的骨灰被撒進太平洋,生前潔癖,死后亦堅持自己的潔凈,不論身體,抑或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