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2779 字 | 建議閱讀 6 分鐘
文 | mickjoust
這周周末一過,十月就快要結束了,可很多人,還在抱怨國慶長假沒有玩夠,整個月上班也是沒精打采的,就算有周末,也感覺沒怎么玩就又上班了。
是啊,國慶過了,就等過年了。
于是,很多人都說,手頭上的事,也不急,再等等,反正還有幾個月時間。
你是否還記得,年初也曾說過這樣類似的話?
是否還記得那些宏偉的新年計劃和新年目標?
而如果這就是你一貫的做事態度,那我敢斷言,到年底,你只會收獲懊惱和焦慮,收獲不了成功和喜悅。
| 1.認真做事
做事的態度,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要做到,做完,做好。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知道是一回事,真正的全部做到,不是說說那么簡單的。
認真做事是一種態度,也像時一種口號,大家天天都掛在嘴邊,看上去都在做事,可結果呢?
好的做事態度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做事態度,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一旦具備這樣的心態,你就會發現,很多事,剛開始做不好,慢慢也就能做好了,甚至越做越拿手,而如果是已經很熟練的事,也會出現新的突破點。
為什么以結果為導向的做事態度會帶來如此神奇的效果?
原因就在于,有一個結果,我們才能對做事這個行為進行合理的評估,才能正確地認識做事的好壞。
而所謂的認真做事,只是強調了做事這個行為,忽略了做事的目的是要有一個結果。
所以,認真做事是開始,做到有結果,才是做事應該具備的態度。
只可惜,我們往往太過于認真做事了,甚至迷上了這個非常漂亮的過程,忘記了要交付一個結果。
網上盛傳的安排會議的例子形容做事的態度,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但工作遠遠不只是安排一個會議那么簡單,還有更多更復雜的事情需要去做。
| 2.溫室里的花朵
事實上,很多人的做事態度,還只是停留在初期。
即便你現在能夠像管理者那樣安排一個會議,但那只是另一個假象,因為人們會強行相信自己也能按照這樣的套路去做好。
可真實的世界里,往往比安排會議要復雜得多,而很多人并沒有經歷過風雨,只是溫室里的花朵,覺得陽光很美好,打雷下雨很可怕而已。
比如,做事時常常好逸惡勞。
不管是幫領導訂飛機票,還是打雜跑腿拿包裹,更或者是承接一個有難度的項目。
挑選那些輕松的事來做做就好,這樣既不用背鍋,也不用耗費太多的精力。
而這樣的人信奉的原則就是,一旦做事總是有所風險,這有危險,那有風險,這也累,那也累,少做甚至不做,就成了最好的策略選擇。
實際上,這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看待做事的視角,危害很大,自以為是的以為自己聰明地規避了風險,其實,也錯過成長的機會。
時間一長,就會留下一個好逸惡勞的名聲,不要以為別人不知道,只是你自己不知道罷了。
換句話說,如果你在做事上好逸惡勞,還會引發其它并發癥,那就是,看不見長期收益,只想著做那些有巨大收益短期的事,最好還是一下就能做成的。
我們都知道,在做事時,有運氣好遇見短期見成效的事,認真做就有好結果,也有長期辛苦做,結果并不好的事。
但這不代表做事時,就應該只挑那些短期有成效的事做,長期的放一邊,往往有時長期的事是受短期的事的影響的,就像沒有大事一說,都是瑣碎的一件一件小事積累而成就的大事。
只不過,只看重短期的人,不僅做事好逸惡勞,還會特別希望短期出成效。
而長期的一些事又不得不做,于是又出現了一種應付了事的心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重過程不重結果的思維。
這樣的人,會說,過程也很重要啊,但卻一味的強調過程,對結果不管不顧。
做事要的就是有一個結果,而經過努力后失敗的結果,要比毫無努力而失敗的結果,好上很多。
| 3.換個思維看看
實際上,很多人不意愿說結果是做事的目的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一直一結果思維來衡量做事,太反直覺了。
換句話說,以結果為導向做事,總是讓我們倍感難受。
一個人說自己在做事并不很難,做到一件事也不難,難的是,做好一件事,讓一件事有結果,不僅有結果,還要是有高質量的好結果。
就像上面說的做事時好逸惡勞,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我過去也有過這樣的想法,覺得只要做做就行了,挑選一些簡單的事情做,沒難度的做,也是一種做事。
但后來漸漸發現,這樣做,個人是沒有什么成長的,或者說,成長的速度都很緩慢。
反而是一些有挑戰的事,開始做不好,硬著頭皮做的事,一旦做出結果后,對自身的成長幫助很大。
首先,我發現,在做事時,要以第三方的視角看待做事這件事。
更換視角后,就會對一件事的認識更加清晰全面。
做事之所以會出現好逸惡勞的原因,就是因為以自我為中心的視角,認為自己不能太辛苦,也不能冒風險,自然在判斷時就會選擇簡單的事容易的事風險更小的事。
可問題是,不管做什么事,其實都有風險,只是風險會不會發生而已。
而一旦變換視角后,就會發現,做事沒有簡單一說,只有完成好和不好一說。
其次,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都要兼顧。
長期的大目標保持不動搖,短期的目標優化調整,這才是最佳策略。
我們常常在做事過程中,就忘記了目標是什么了,或者說只看得見短期的目標,對于長期的重要的目標,選擇逃避。
為什么很多人的減肥計劃都失敗了?
就在于短期目標好實現,卻不能跳出來看看長期目標,以為短期目標實現了,可以休息了,而一休息就再也啟動不起來了。
固然短期目標是構成長期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完成短期目標,會給我們帶來放松感,認為自己已經做到了,很不錯了,結果發放松了對長期目標的追求。
而這導致做事態度出了問題,就是大目標的結果被慢慢遺忘了。
因為我們常常誤以為短期目標都實現了,自然長期目標就實現了,其實并不是這樣,可能需要堅持到真正完成才能放松,而這也是那些真正把事情做成的人和半途而廢的人最大的區別。
最后,牢記,以輸出高質量的結果為導向。
結果思維會讓人非常難受,因為會想得更多,做得更多,但同樣收效也會更多。
光有結果還不夠,我們還要追求更高的做事目標,不斷打磨做事的態度,輸出更多更好的結果。
每個人做事都會想要一個結果,只不過,很多時候忘記了長期目標,拿著短期那一點點微笑的結果開始自鳴得意,最后結果也只能達到一般的質量。
真正以高質量結果為追求,會在做事時,不斷要求自己做得更多,還要做得更好。
還記得安排會議那個例子嗎?不同的結果要求,會反向塑造做事的過程,而不是以為做事的過程很好了,結果就會很好。
| 持續踐行
其實,做事的態度沒有什么好講的,就是做出一個結果。
可恰恰因為是這么一個最簡單的態度,很多人往往都是忽略的。
比如,早起鍛煉,這就不是一個以結果為導向的做事態度,更像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口號。而以結果為導向的早起鍛煉應該改成:
早上6:00起床,最近公園(或小區)完成慢跑3~4公里,預計時間1小時。
沒有結果思維,很可能早起以后就覺得早起已經超過很多人了,而不是做到一件事,給出一個結果。
為什么我特別說了關于做事態度?
就在于,沒有認真做事做到有結果的態度,想改變只是一句空話而已,而這樣的空話很多人每天都在不停地說。
可能你會笑話我說,這誰不知道?
這是誰都知道,卻很少有人真的做到的事。
持續踐行,從每天完成一件重要的小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