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
是大年初五,
祝大家:
八方來財,生活富足!
在民俗中,
正月初五有“破五”之說,
“破”取“破其禁忌”之義。
意思是到了初五,
此前諸多規(guī)矩和禁忌即告解除,
民間認為
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
因此“迎財神”
成為這一天的重要主題。
民間傳說,
財神即五路神。
所謂五路,
指東西南北中,
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民間傳說,
財神有“文”有“武”。
“文財神”是財帛星君,
他臉白發(fā)長,手捧寶盆,
寓意招財進寶,金玉滿堂。
財神爺
喜歡到其樂融融的家里去,
這就是和氣生財?shù)牡览怼?/b>
心善和悅,來年必有好財運
“武財神”
則是威武的關(guān)公,
不僅招財,
還能鎮(zhèn)宅平安、護財避邪。
俗話說:
人心近道,財自近人。
有道之財,方可保人平安,
初五恭迎財神,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財神給我們帶來一年滿滿的好運,
而美好的生活,
則由我們用雙手去創(chuàng)造,
勤勞知足的人,定會得到神明的青睞。
節(jié)日風俗
古時候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guān)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
大家滿懷發(fā)財?shù)南M肛斏駹斈馨呀疸y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fā)大富。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五路,即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有:
“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
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討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fā)財致富。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一邊迎五路財神,一邊送五窮,是初五這天特色的風俗。
五窮,也叫五鬼,分別為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韓愈《送窮文》中寫:“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要送走。
所謂“窮”,也就是正月初一以來所積存的垃圾。那時的垃圾是不能倒的,由此可以聚財,否則就倒了“福氣”。
到初五,這些垃圾不能不倒出去,否則影響衛(wèi)生,還會變成“窮土”。
初五這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窮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nèi)穢土掃到袋內(nèi),送門外燃炮炸之。
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婦出門。這種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愿望。
舊俗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guān)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民間諺語說了: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zhuǎn),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面。大年初五這天,照舊俗要吃水餃。
這里的“捏上小人嘴”就是吃餃子。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
北方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據(jù)說,這樣可以規(guī)避周圍讒言。
吃餃子也承載了人們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有一種說法是,從初一到初五幾天之內(nèi)禁忌較多,人們不可“輕舉妄動”,一過初五,就基本上過了年禧,不再禁諱了,所以要吃餃子祝賀。
有人說,這一天是財神的生日,戶戶放鞭炮吃餃子迎財神。清晨起,家家戶戶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腳”被稱作“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
不管何種講究,“破五”吃餃子,寄托著人們的新春期盼,那就是在新的一年里,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能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