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峽之聲網
2016年09月16日 16:48
就在大家歡度2016年中秋佳節的時刻,我們的天宮二號大家的期盼下順升空。 當它展開太陽板開始翱翔宇宙時,筆者身邊的臺灣同胞也都很雀躍,對祖國的太空事業進步表達出無比的祝福。
太空夢就是我們兩岸中國人共同的夢,因此,筆者希望祖國能把握臺灣同胞對太空知識的熱情,把太空的項目,也列入未來兩岸關系發展與增加認同的方式之一,從建立各年齡的"太空知識營",到兩岸科技人才來太空機構"實習",進而未來也可以出現一個中國臺灣的航天員為祖國的太空事業努力,太空事業對于兩岸關系來說,還是有無限的發展空間,如同宇宙般需要我們完成。
首先,應該組建多個以小學生到高中生程度為主的"太空知識團"與"太空體驗團"和"太空科學展",讓兩岸學子可以從大陸專家的專業解答來認識太空與中華民族的重要性,并且也可以帶他們到公開的太空博物館與操作中體驗了解到,做一個航天員是需要什么條件與素質。更重要也讓他們體會空中無重力與模擬太空飛行器設計制造的活動,使得他們愿意了解更多他們在臺灣書本體驗不到太空知識。
當然,"太空知識營"與"太空體驗營"和"太空科學展"更應該就年齡與學習興趣來分級,而且多以臺灣中低階層對太空知識有興趣的優秀學生邀請為主,甚至也應該邀請他們觀看火箭發射,給他們難忘的體驗。 這樣才可以落實真的體驗式交流,讓他們與大陸同學一起完成自己設計的太空,也如同知名美國電影"十月的天空"一樣,啟發他們的太空夢,讓他們真的成為未來中華民族的太空尖兵。
其次,大陸也可以鼓勵臺灣研究太空的大學生到太空部門實習,并且也可以規劃"太空設計競賽"來給于他們參加,而優勝的作品不但可以讓他們得到團隊個人獎勵外,更重要還可以邀請他們參觀優勝作品在下次太空任務中得到發射。
甚至,在未來的日子里,中國臺灣的航天員也可以與大陸專家一起到天宮二號里做實驗,為祖國的太空事業做出歷史性的統一。
最后,大陸在海外招攬航天員才時,也應該考慮有招攬研究太空的臺胞的條件,甚至給于他們保障條件,讓他們也成為參與祖國太計劃的一份子。不要讓海外研究太空的臺灣同胞失去為祖國效力的機會。
祖國太空事業要興旺,就是需要全體中國人一起參與的,就如同錢學森也是不惜千辛萬苦回到祖國奉獻科技心力。
因此,海外招攬航天員才,別忘了臺灣同胞。把他們招回來,好好的讓他們為祖國效力,因為祖國的太空事業也是他們的。
總之,天宮二號的發射不但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更重要也可以是臺灣同胞愿意參與太空事業,創造兩岸新交流模式的開始。宇宙如此浩瀚,都需要我們一起發現,兩岸同胞血濃于水,也要我們有耐心發現結合彼此心靈契合點。
(王裕慶,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生, 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