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一刻的愛情,是感性占據上風,荷爾蒙加速分泌,心跳、臉紅、口渴、目不轉睛。一生一世的愛情,是理性更勝一籌,盡可能從無所不在的生活瑣碎里,趟出一條生路,彼此適應、彼此磨合,彼此扶持。”
我寫情感文章,不僅針對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也會有一些已婚已育的讀者拋來問題。對后者來說,一個普遍的困擾,就是《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婚后遇見此生摯愛,要不要離婚。
原諒我這一生放縱不羈愛自由,仍然想旗幟鮮明地說一句:不要。
我們先來看,什么叫摯愛。
不知道你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對每個戀人都無比熱愛,對每段感情都無比投入,可別人燃燒一輩子的光和熱,放到他或她身上,就是一兩年甚至幾個月。
牽手之初,純純的愛或者天雷地火,“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沒過幾個月,“男人久不見蓮花,開始覺得牡丹美。”
在這些“快熱”的人身上,真愛的時間計量單位不是一輩子,而是一年,一月。真愛的數量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排,一個連。
這些人的愛情觀非常不環保、不可持續,每次都覺得遇見了此生摯愛。如果還鼓動他們為了“真愛”離婚,跑到民政局里,工作人員說的就不是“恭喜恭喜”,而是“how old are you”,怎么老是你!而且,你叫那些勤勤儉儉、縫縫補補,“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還一生房貸,套一世A股”的慢性子、老實人怎么活?
肯定有人會說,你說的那些是“極品”,是“渣男”、“渣女”,大多數人就算花心,也不會愛人如衣服想換就換。很多時候,是懵懵懂懂走進婚姻,最終的確發現有更愛的人。這種情況要不要離婚?
答案依然是謹慎為好。這么說不是因為“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的老思想作祟,而是從愛情和婚姻的本質出發。
什么是愛情?愛情是動態的,是感性和理性共同維系的幻覺。一時一刻的愛情,是感性占據上風,荷爾蒙加速分泌,心跳、臉紅、口渴、目不轉睛。一生一世的愛情,是理性更勝一籌,盡可能從無所不在的生活瑣碎里,趟出一條生路,彼此適應、彼此磨合,彼此扶持。
起初,愛情的美好,在于整個世界,什么都看不見聽不見,只剩兩個人的歡快愉悅,“甜過初戀”。
可慢慢地,愛情的美好,變成了信任,變成了依靠,變成了天地再喧嘩,我也能看到你,我也知道你在那里。
一開始我們都希望他或她永遠陪在身邊,粘在一塊。后來我們懂得,真愛是在一起,哪怕不說話,就十分美好。而不在的時候,也會有淡淡的思念,穩穩的幸福。
第一種美好是動物本能,不難觸發。但第二種美好需要后天習得,需要體力和腦力的付出。就像弗洛姆所說,愛情不僅是一種愿望,也是一種能力。
而婚姻是什么呢?婚姻就是在通常情況下,兩個相愛的人決定按照一部基于公序良俗和先人智慧的提綱,一同修煉愛的能力。
既然選擇了婚姻這門課,一起上課的人,總是有過判斷、下過決心的。可臨了,人心思變,其中一個人提出,跟你搭課沒意思,我要換一個此生摯愛一起學。相信我,學霸一早能看出苗頭,學渣跟誰一起學都渣。
我不講空泛的道德,也不是咬死不能離婚。我只是在說,因為“此生摯愛”這種理由退出自主選擇的婚姻,一定不是結束,只是開始。他或者她會繼續不加節制地放任第一種美好,會繼續遇到“此生摯愛”,會不斷地循環往復。
大家都很熟悉陳可辛導演的電影《甜蜜蜜》。它的英文名字也很有意思,almost a love story。李翹和黎小軍之間有愛情嗎?當然有。但是他們好像也并不是完完全全的愛情。至少,李翹還有那個有情有義的豹哥。
關于這部電影,陳可辛自己說得最好:“李翹永遠屬于豹哥,但她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會遇到不同的黎小軍。”
愿意和豹哥過一生的人,一輩子都會跟著同一個豹哥。而等待黎小軍的人,一輩子都會遇到不同的黎小軍。
圖片|《甜蜜蜜》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