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辭職的姑娘和一個自殺的姑娘
文|木槿
已經有一陣子沒動筆寫文章了,最開始那幾天,心里很慌亂,到了該出文章,自己還沒頭緒,沒動筆的話,就會陷在一種焦躁的情緒里,一方面不想逼迫自己一定要在沒想法的時候寫東西,一方面卻很空虛和自責,覺著自己這個時候應該去寫文,而不是心亂卻人閑。
但幾個回合下來,我倒是慢慢釋然了,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已經慢慢改掉了自己一直以來三天寫一篇文章的規律,雖然最初很不適應,覺著自己像是做錯了事情的孩子,之所以后來習慣了不動筆,是因為人都有的一個共性,就是自我催眠。
自我催眠,說白了就是給自己當下的行為尋找借口。
人的自我催眠,分兩種。
一種是懶,或者說事情并沒有那么急切,會本能的在有些許阻礙的時候就把事情耽擱了,然后會自我催眠說:沒事,心里不要不安,反正工作就已經很累了,幾天不寫文,幾天不鍛煉,也沒什么影響。
另一種是妥協退步,可輕可重,這個輕重的程度在于事情本身的性質以及你內心與實際之間的差異所導致的矛盾值。
聽朋友說過一個姐姐,畢業后很順利的進入了事業單位,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完美,但單位里更多的不是良性的競爭,不是能力的強弱,而是瑣碎的家長里短勾心斗角,而是背景關系的強弱。
人不管在什么狀態下,只有融入圈子了,才不會讓自己看起來那么孤獨和難過。
可總有些圈子,你是說服不了自己的,所以要么難過自己在圈外徘徊,要么難過自己在圈內扮演。
家人朋友也勸過她,一個女孩子,安安穩穩的就挺好的,畢竟現實和理想是有差距的,你的能力也不一定能撐起你的理想,她自己也想過,要不就這樣下去吧,一幅歲月靜好的樣子,可耐不過,日子好過,心里不好過,學識、追求、能力,沒有一樣可以從現有的工作中獲得肯定。
后來,她努力看書,考了注冊會計師,也跳槽到了會計師事務所,雖然辛苦,可她覺著自己活的有意義有追求了。
于她來講,這件事情,其實性質不嚴重,嚴重的是矛盾值大,但慶幸的是她跳了出來,也并未后悔。
她也曾自我催眠過,認為現有的約束自己的,看起來還是挺好的。
前陣子,有位年輕的女作家自殺身亡,因為她在很小的時候,遭到補課老師的猥褻,老師是她爸爸的朋友,而且老師告訴她這是他喜愛她的方式,在中國這樣一個羞于談性教育的環境下,她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她也曾嘗試著問媽媽性是什么?可媽媽卻像是談虎色變,認為不潔,后來她才明白,在家里,性的知識,不是開學晚,而是缺課了。
連最親近的人,可以訴說的人,也不愿意聽她講一直讓她備受煎熬的事情,可她卻需要給自己個出口,讓自己不要這么難受,所以,她告訴自己:我是愛老師的。
當自我的催眠,完全覺醒的時候,受的傷害太多,長久的壓抑,讓她選擇了最為悲痛的方式來解放自己。
小孩子不是不懂事,而是更為敏感,更容易被傷害,也更難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所以看到有篇文章寫,遇到類似的事情,要不停的跟家人講,直到他相信你,重視了,為止,甚為贊同。
于任何人來講,這件事情,都是性質極其惡劣的,在最初就該被重視從而被制止,內心的掙扎和自我的催眠,讓她極端的分裂,所以她抑郁、休學、寫文,是承受后自我的緩沖和救贖,可還是沒能強大到抵住這一切本不該在她這個年紀承受的事情。
她也曾自我催眠過,認為,如果真的是喜歡,就沒這么難受了。
所以,自我催眠,更多的時候,被我們用于妥協,用于退讓,用于隱忍,因為這樣,會讓心獲得暫時的舒坦,可終究,越多的妥協、退讓和隱忍,換來的卻是更為極端的、激烈的、自毀似的解決方式。
自我催眠,在很多時候,會不自主的被我們用到,所以我想說的,不是慎用,而是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