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禪修活動中,我和兩位臺灣的師姐分配的出坡任務是去掃落葉。
坦率地說,我很喜歡這項工作,因為看過金庸武俠小說的人都知道,功夫最厲害隱藏得最深,修行最高往往是寺院的掃地僧。如果,我也可以天天在寺院里掃落葉,說不定哪天也成了厲害的“掃地尼”了。
這樣的聯想讓我感到歡樂,但是同行的兩位師姐手里握著掃帚,順風把枯葉攏在一起,但是掃帚剛過,又有落葉掉下來了。一位師姐迎風感嘆:“人生的煩惱就像這個落葉一樣,掃了,還會再有,再掃,還會有,無窮無盡。”或許這也是出坡的意義:讓自己在生活的小事里觀察自己的念頭。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誰的生活里沒有煩惱呢?
可是很煩的時候,剛好有人又來添亂時,很多人說會說:“煩死了。”
煩死了,是誰在煩?在煩什么呢?
禪修時,可以就這個問題一直追問下去,直到真真切切地觀察到自己煩惱的根源。
但是,我還見過有更巧妙的處理方法。
“煩死了,智慧生”說這句話的是臺灣法鼓山方丈果東和尚。果東方丈和尚為人非常開朗,見人七分笑三分慈悲,在現場聽他的演講感受最深就是這句話。“煩死了“是說煩惱如同人一樣死了,死意味著寂滅,消失了,換成另一種形態了。果東方丈和尚反復提到人要正面思維,壞的也有可取之處,煩惱不好,那么就轉換它。因此,當我們說”煩死了“那就轉換成“智慧生“,當下心態一片平和。
還有第二個方法是我在趙方任最新出版的書《別把蟑螂放在心上》里學習。作者趙方任是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業生,后來到日本讀博和工作。當他和妻子住在有四十年歷史的木屋里,加上日本的天氣潮濕,因此家里經常會有蟑螂出沒,甚至在晚上睡覺時爬到手上直接開咬。趙方任實在受不了,想了各種辦法消滅蟑螂,蟑螂還是源源不斷地出現。
直到他聽兒子說:”人又怎么能徹底消滅所有蟑螂呢。只要它們不來煩你,不就完了嘛。“
一句話讓趙方任感悟道:“其實蟑螂正如我們人生的煩惱,和我們的生活纏在一起,總會存在。“
“人的煩惱并不少,但我們實在沒有必要時時把這些煩惱都放在心上,沒必要時時惦記惦記著它,就像蟑螂一樣那樣。“無視”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智慧。“
的確,煩惱就像落葉一樣,掃了,又有了,哪有窮盡的時候呢?只是煩就煩吧,只是我不把煩惱放在心上,給煩惱找一個角落讓它好好地呆著,自己則繼續做該做的事,生活不也挺好的嘛。
我自己因為駕照的科目二考了三次都沒有通過考試,心里對自己有各種否定、質疑,心神不安都不太想做事了。有一天,我想:如果把這件事從我的生活里拿走,那么我的生活還是不錯嘛。是的,拿走這件事,我就可以專心地投入讀書、碼字、工作中,那我就等可以第四次補考的時候再來煩惱吧。我給煩惱找了時間安放,我才安安靜靜地投入當下的工作。
煩惱要么轉為菩提,要么給它找個地方安放。這是目前我對治煩惱的兩種方法。
順便一提,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面臨各種不同的煩惱,如果你對日本文化、茶道、佛經和禪感興趣的話,那么你可以找找這本《別把蟑螂放在心上》來看看,看看趙方任在日本從學生、企業人事部長和大學教授中經歷的職業和家庭煩惱,他是如何化解。
從他人的經驗里汲取智慧,這也是讀書的目的之一吧。
文/靈林玖玖,歡迎喜歡現當代文學和心理學的朋友關注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