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科這個事兒在高中開始就很流行,文科理科;到了大學就變成了,文科工科。不過不管什么時候,數學都是個大問題。
考研數學,想走捷徑
讀書讀多了,參加的考試已經算不清楚有多少,科科臨時抱佛腳,在大學其實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了,走捷徑幾乎是考前每個人都會想的一件事情。
那考研數學是不是也可以走捷徑?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一旦失敗就意味著大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心血都白費了。
無論數幾,數學的準備時間都要占據一個大頭,不像英語,可以用早晨的小時間段和零碎時間,而是要整塊的復習,一個知識模塊要進行系統的復習。
所以,首先第一句忠告:數學這茬千萬不要走捷徑。
考研復習準備:資料用什么
個人認為,考研數學和英語最大的不同,就是對真題的處理,考研數學如果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刷真題上,那就意味著你已經失敗了一半。
當年高考的時候,真題那都是最后老師用來安慰大家的,對數學能力的提升沒有實質性的作用。(ps:數學大牛不再此列)
復習方式可采用當年高考總復習的方式:
? ? 第一輪覆蓋所有知識點詳細復習
? ? 第二輪刷題提高篇
? ? 第三輪模擬題+真題演練
數學資料用書
? ⒈復習全書(經驗之談:至少兩遍)
2.考研數學660題(可以在全書第一輪復習后開始)
有些人會覺得660太難了,但是考試時客觀題的分必須保證,所以660刷兩遍也不為過。刷完660你會覺得自己真的跟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再做客觀題絕對是不一樣。
? 3.模擬題(四套卷什么的都可以,做個一套可以問問研友的情況,畢竟每年卷子的水平也摸不準)
? 4.真題演練(可以和模擬題結合使用,雖然對能力提升沒有作用,但是還是有必要刷一兩遍,研究一下每年重點知識點的題型分布)
? ?5.非常重要:教學視頻選擇
網上各種教學視頻都不缺,教數學的老師也很多,不過結合自己和研友的經歷,強推湯家鳳老師的視頻,時間限制的話可以只看強化課,時間充裕可以從基礎課開始看。
湯老師的講課的特點是知識點覆蓋很全面,屬于非常負責的按部就班型老牌教室,我覺得對于數學已經忘記的差不多的人,這種方式很好,結合上刷全書,幾乎360度無死角。
說兩句老人言
以這兩年考研數學為例。
2016屆數學太難,所有人一考完都苦瓜臉,因為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被自己蠢哭了。
2017屆則簡單到令人發指,一出考場還是都是苦瓜臉,因為有一道題沒做就意味著自己比別人少了十幾分,差距就這樣拉開了。
連續兩年的情況,雖然不能代表一般趨勢,但是個人認為數學難度指數預測真的不太靠譜。
那么能做的就是踏踏實實的去復習,相較于專業課,數學絕對不會是最難的。
對于心態這件事情,就是刷十道題錯九道也不要心慌,查缺補漏的時候到了,幾百萬考生,和你一樣蠢萌蠢萌的也不少。
輕輕松松考數學
不努力,你就想多了
ˉ\_?_?_/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