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會絕對是2016年的一件大事,這屆奧運會很往常不一樣的是,催生一部分的“網紅”,“體育網紅”的出現延長了大眾對于體育關注的時間。回顧以往的奧運會,四年一屆的盛世喚醒了大家對于體育健兒的關注。他們為國爭光,書寫歷史,種種值得我們倡導的精神都會隨著盛夏的溫度,持續走低。但今年不同,傅園慧、張繼科、惠若琪等等都還是微博熱搜榜的常客。大眾對于體育精神單純的追求,具化到了運動健兒身上,從而開始關體育項目。
直播,新的交流方式
直播一直是素人和娛樂明星聚攏人氣的一條捷徑,而一夜之間,越來越多的體育界人士也開始加入其中。
一場簡單的品牌活動,寧澤濤選擇了VR進行網絡直播。在沒有過多的宣傳背景下,直播吸引了超過800萬人在線收看。傅園慧的直播觀看人數曾超千萬,國乒總教練劉國梁直播吸引了近200萬人觀看,張繼科更是人氣爆棚導致平臺癱瘓。
這樣除了比賽之外,粉絲和偶像接觸的次數增加,無疑可以粉絲與偶像之間的“親密度”。
國乒隊員曾在直播上爆料“張繼科把合同履行完就不會直播”,傅園慧也說,這是她之前簽的合同,不是她紅了之后才簽的,寧澤濤的直播也一直都是品牌宣傳,張國偉現在的直播都是在“哈你直播”上。可見,體育明星并非出于自己的本意,或者說是不是自己主動開通賬號進行直播,背后都是商家的商業利益推動下。
商家看重的體育明星的商業價值,看重的是粉絲效益,才簽約體育明星做直播;而每一場直播都可以吸粉,都會無形之中再加大自身的商業價值。所以說,這是個閉合的圈,是可以增加體育明星商業價值的閉合環。可以看出,拉近了和年輕人的距離后,乒乓球、排球這些以往關注度并不高的項目在奧運之后并沒有“退燒”。
中國體育,新的嘗試
今年奧運會之后,訪港之后,中國代表隊中首次出現了非金牌選手。大家對于“洪荒少女”傅園慧的喜愛,對于“林李大戰”之后林丹的鼓勵,都是中國體育在長期“金牌論”之下,出現少有的聲音。這無疑是中國體育的進步。
以往我們體育偶像都是那些因為運動成績而備受關注的運動員,劉翔、姚明、李娜如此。運動員和教練員都是千篇一律的“高大全”形象。對于粉絲來說,體育精神是能和他們談的唯一話題。
但“直播+體育”的形式,無疑打破了“臉譜化”的形象。他們除了每天枯燥的訓練之外,還要些小萌點。藍色鞋子、塑料袋包身份證等等,這些都是運動員的人格魅力。粉絲從關注運動員,開始關注運動本身,奧運會后的乒超聯賽場場飽滿,就是最好的證明。
中國體育正處于轉折期,多一些嘗試,未嘗無可。
我是希望看到寧澤濤再戰2020年奧運會的百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