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在進入app后,一般在進入一個內容詳情前,以列表的形式顯示同類的數據類型或者數據類型組,比如圖片和文本。
上下文情境:用戶抱著尋找一定信息的目的,進入列表頁,對多個列表項進行瀏覽,或者比較,進行一定操作。
任務流程:顯示,操作
必備框架:列表框架
相關框架:內容詳情(后置),篩選框架(操作),搜索框架(前置)
構成元素:文字標題,文字,圖像,操作
設計標準(篩除,選擇,驗證):1讓用戶快速瀏覽,2讓用戶快速發現感興趣的信息,3讓用戶知道下一步怎么做
說到列表,最常見的形式如下圖
形式1:圖像,標題,箭頭
圖像在這的作用包括,視覺定位,快速辨認,暗示作用。但很多時候只是為了好看,所以不一定有,作為列表導航的時候一般要有~
最重要的還是標題,清晰明白,不要太長,概括后置內容詳情
而向右箭頭這里起的作用是暗示可點擊。尤其在列表中有些可點擊,有些只讀的時候需要這個配合顏色起到暗示作用
注意1:但即使沒有向右箭頭用戶還會經常認為這個列是可以點擊的,這個就需要一個點擊后的視覺反饋
注意2:進入下級頁面動效要符合箭頭指示,從右方進入
注意3:這里的頭像圖標與整個列表的交互一致
注意4:如果列表項是作為導航的話,需要做好排序,組織和分塊。5個以內列表可以不進行分組,8個以上需要分成3個組。分組可以按照類別(相關性分組),也可以按照首字母(如通訊錄)等
形式2:圖像,標題,內容,箭頭
增加的小標題主要顯示與標題相關主要內容,或者是內容變化,或者是狀態
注意1:整體的一致性,整個列表頁都同時要有圖像或者都無
注意2:內容靠近向右箭頭右對齊
形式3:標題,內容,箭頭
突出內容,內容一眼就能看出代表的東西
注意:標題最好右對齊,內容左對齊,用戶視線沿內容往下看,標題起輔助作用(qq這個就顯得有點凌亂,陌陌這種感覺看起來有點麻煩)
不過這種列表形式挺少見,我這個想法不一定對~沒有太好的佐證。查了下iOS設計規范中表格視圖的副標題型在這種情況下是建議標題右對齊。
形式4:圖像,標題,副標題,向右箭頭
副標題,更多的是對標題的解釋,相關內容
這個比較適用于列表項目比較相似,這樣用戶可以用副標題中的詳細信息來幫助區分不同列表
或者以這種形式來提示內容詳情,吸引用戶,但感覺作用一般,畢竟是弱化信息
形式5:圖像,標題,內容,時間(距離等標題相關屬性),向右箭頭
圖像和向右箭頭不一定有
內容一般在1-2行,
時間越接近,顯示的越準確
形式6:圖像,文字
圖像可多可少,如果一定有,可置于左邊,如不確定可放置右邊,免得影響視覺的流暢
如果有多個,可放置在文字下方或上方
如果需要突出圖像,可把圖像放大,并把文字置于圖像中(banner)
形式7:輔助信息
在上述的形式上增加了一行輔助決策信息(如下圖)
作用主要是幫助用戶篩選感興趣的信息,做出決策。
注意:不要為了信息而信息,過多的信息為導致用戶的認知負荷!
社交數據如閱讀數,評論,喜歡,贊等等;詳細信息如內容數量,類別,來源
評分,價格,距離,標簽,優惠等等
形式8:增加操作按鈕
在原有形式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列表內操作,一般集中按鈕的形式出現,集中在列表右側和下側。
注意,操作按鈕不宜超過3個,如果過多可考慮使用卡片框架
比較常見的有點贊,下載,關注等
列表相關操作:
0點擊列表查看更多
1勾選標記(iOS短信)
2左右滑動進行操作/長按(iOS微信)
3詳情展開按鈕(網易云音樂)
4下拉刷新(微博)
5篩選(攜程)
6編輯刪除(iOS短信)
7排序按鈕
8針對列表的其他操作:添加,關注,贊,感謝等等
注意:
1在用戶選擇一個列表時,始終給予反饋
2如果有圖片等加載較慢的內容,可顯示框架和文本數據,其他等加載完再顯示
3如果有大量的數據(文字,圖片)集合,或文字內容超過3行,或有大量交互,不需要比較不同內容,可以考慮卡片設計(一些社交軟件)
查看的一些書籍文章
1Material Design設計語言
2iOS人機界面準則
3UI設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