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黨的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好壞關乎民生福祉和國家發展。此次會議的召開為未來經濟工作指明了前進道路和發展方向,對提升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經濟發展信心起到了關鍵作用。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風云詭譎之際,在疫情暴發的第三年,我們成功舉辦了北京冬奧會、勝利召開黨的二十大、經濟建設轉向高質量發展,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黨的帶領的正確性,更加堅定了我們跟隨黨的領導的信心與決心。
通過學習貫徹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從中可以領悟到洞察時與勢,把握危與機的重要性;與此同時也要加強黨的領導,從而扎實向前邁進;在經濟工作推行的過程中,也要不變以人民至上的初心,引領改善民生,更好地邁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洞察時與勢,把握危與機。在國際環境風云變幻和國內改革任務艱巨的雙重交織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帶領人民逆風直上,通過統籌國內與國際實現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科技創新碩果累累,改革開放也得到全面深化。這都得益于我們良好把握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認識危機并將危機轉化為機遇,在機遇中求生存。當前處于疫情形勢進入新階段,經濟恢復得尚不牢固,需求收縮、預期轉弱、外部環境等壓力的存在,意味著當前面臨形勢仍然嚴峻。因此還需要我們保持高度的警醒,在認清形勢后保持信心,堅定經濟恢復的信念。
加強黨領導,扎實向前進。做好經濟工作,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增強政治意識,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從而形成攻堅克難的強大戰斗力。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意識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容光煥發的精神面貌和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意識推進經濟工作的發展,努力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以人民至上,領改善民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經濟工作是社會發展的重心,是改善人民福祉的關鍵。現階段人民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領域的條件不斷提高,才是對“人民至上”的生動詮釋。致廣大而盡精微,在宏觀上謀篇布局的同時,也要把人民的小事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小事當作黨中央的大事去抓,這也是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價值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