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分答:躺著也能把錢賺了的時代

520這一天,你是不是還在關心霍建華是如何向林心如表白的?

也許這件事對你而言是有興趣的,也是可以讓你活得開心些的,感覺對愛又有希望了。不過,從根本上說,這些事點亮不了你的生活,因為別人家的私生活跟你沒有半毛錢直接關系。

而另外一些人,在同一天卻在討論在行新推出的應用「分答」,思考著如何進行知識分享,怎么樣達成知識經濟的真正變現。這可能是更加事關自己的討論,也對生活多了一些建設意義。

站著把錢賺了挺不容易

記得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里有一段張牧之和湯四爺有一段經典對白,一起來重溫一下:

張:來(招呼湯靠近),我好不容易劫了趟火車,當了縣長。(對。)我還得拉攏豪紳,(對。)還得巧立名目,(對。)還得看他他媽的臉色,(對。)我不成了跪著要飯的嗎?

湯:那你要這么說,買官當縣長還真就是跪著要飯的。就這,多少人想跪還沒這門子呢!

張:我問問你,我為什么要上山當土匪?我就是腿腳不利索,跪不下去!

湯:原來你是想站著掙錢啊。那還是回山里吧。

張:哎~這我就不明白了,我已經當了縣長了,怎么還不如個土匪啊?

湯:百姓眼里,你是縣長。可是黃四郎眼里,你就是跪著要飯的。掙錢嘛,生意,不寒磣。

張:寒磣!很他媽寒磣!

湯:那你是想站著,還是想掙錢啊?

張:我是想站著,還把錢掙了!

賺錢賺的有尊嚴,很重要!也很不容易!尤其是靠知識賺錢。腦子里的東西既像是有形的、又是無形的,為此埋單是人類本能所不太能理解的,因為我們的老祖宗們只會為吃得飽的、穿得暖的表示有興趣。

有一種被肯定和喜愛就叫「贊賞」

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看到其他微信公眾號有原創標識,感覺特別牛,因為原創文章可以因此得到保護呀,不會被別人胡亂轉載利用,還可以在正當轉發過程中讓自己的思想得到傳播。

后來又看到別人的微信公眾號有了贊賞功能,當時我的表情就是一個張大嘴的O,原來寫文章不用寄給雜志社、報社,就可以有收入了,而且是直接人欣賞你的粉絲那里來的。要知道當時的我寫一篇千字以上的文章發到《大眾心理學》上只有40元稿費,還要跑到大老遠的郵局去取。

原來坐在家里等錢來,真的可以啊。直到我的微信也有了贊賞功能,雖然粉絲不算多,贊賞也只是一種快樂的肯定,可是寫文章時的心情是愉快的,有一次一篇心理解析的文章居然得到了讀者大人200元的贊賞,那赤裸裸的喜愛不只是得到金錢這一點喜悅,寫文章很辛苦,可被肯定和支持的那一刻會覺得都值了。

當某種喜愛可以用實際的行動來表達時,施和受的雙方都得到了某種意義上的滿足和快樂。說實話,一開始添加贊賞標識還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感覺和錢相關了總會有些怪,可是漸漸地明白了,最好的喜愛就是投資他,我想起來曾經寫魯瑾的粉絲團那句口號「包養是最長情的告白」,內心是理解并肯定了雙方內在的情感互動的。

再后來,網絡上到處都有贊賞了,微博、簡書、豆瓣、喜馬拉雅、荔枝,都增加了贊賞功能,讓自己喜愛的人站著把錢賺了就是給他「贊賞」

現在你可以躺著把錢賺了

2016年5月,果殼網旗下在行在微信公眾號上低調上線了一款付費語音問答新產品——分答。

在這之前,其實我還接觸過一個類似的產品「大弓」,也是一個你付費問我來答的應用,不過,平臺的力量真的就會產生很大的差別。「分答」才剛剛推出就已經有火起來的味道,很多網紅早已悄悄進駐,奇葩說里的馬薇薇、范恬恬等辯手在里面已玩的很嗨了,而這個時候,「分答」APP的功能還沒完善呢,屬于在手機上一打開就會閃退的狀態。可是這并不妨礙它火起來,還是因為平臺,分答是一款完全可以單獨依托微信平臺就能完成提問、回答、支付、結算一系列動作的簡單。

分答的玩法很有趣:

1.如果你是某個領域的大伽、如果你有一技之長、如果你深喑八卦

那么,你就坐著當答主吧,開出你的回答價碼,坐等別人問上門來,比如你懂如何克服拖延癥,比如你知道北京哪里的烤鴨最地道,比如你知道如何學好英語口語,你看我的一個好友 @KK花花 是一個英語教練,剛掛上分答第一天就忙得受不了了,一堆問題等著她,直接把她推上了新人榜,白花花的銀子也不斷地往花花的口袋里鉆。

2.如果你是一個有號召力的網絡達人,你的朋友圈滿天飛

你的機會來了,以前我一直以為一個人的朋友圈塞滿手機,微信通訊錄有上萬人,又有什么用呢,純粹給自己添堵嘛。現在看起來,我需要修正我的這個看法,記得有一次一個朋友寫了一篇文章,結果往他的各個圈里一丟,沒半天的工夫,閱讀量就已經過萬,做過公眾號的都知道,現在公眾號過多,普通閱讀率能達到10%就已經達標了,他這一個小動作就相當于10萬粉絲的沖擊當量啊,自媒體時代真正做到了圈子就是經濟學。

而現在這個分答一出,更是朋友滿天下的人玩轉互聯網的好工具了,想一想去年春節微信出過一款付錢看朋友私照的活動嗎?朋友就是生產力啊,有多少朋友想聽一聽你內心那些「不可告人」的小秘密呀,哈哈~這個玩法簡直就是“真心話大冒險”的網絡版嘛。

3.如果你既沒能力,也沒圈子,你還是可以玩轉分答

因為你可以作為一個答問者參與其中,而且還能分得提問紅利。因為分答的設計理念就是分享和傳播,當你問了答主一個好問題之后,你得到了信息和知識,你仍然還可以選擇是否分享這個問答,如果你分享了,別人就可以不需要直接詢問答主,發上1元直接選擇「偷聽」就好,而這1元小費就直接由題主和答主平分共享。

4.其實你也可以這么玩兒,把它當成朋友間的小玩具

分答不同于在行,分答的門檻很低,只要你有微信號和支付賬號就可以申請成為答主,興許它的娛樂性不久以后會讓分答成為朋友聚會、茶余飯后的一個歡樂玩具也說不定呢,至于怎么才能玩的更有趣,讀者們腦洞大開肯定比我想到的要更多,你也可以留言分享給我嘛。

這個時代會問問題也是生產力

心理咨詢從業者都知道一項能力很重要,就是提問能力,一個好的提問可以讓當事人深入思考、可以讓當事人想到沒有想到過的側面、可以讓咨詢雙方進入更深層次的內心探索。

以前我們也經常強調批判性思維、辯證式思考的作用,因為它們具有更強大的生產力。而到了分答的世界,一個好的提問能力也開始創造生產力。如果你的提問時不僅能站在自己欲知的角度,還可以站在公眾欲求的角度,考慮到所問的問題通用性、有趣性、實用性,以及會運用人類的窺私心理、從眾心理,就可以激發大眾的偷聽欲望。然后,你就是可真正躺在床上,靜等別人一個拉一個來偷聽你的問題,舒舒服服地和答主一起分享你們的成果了。

比如目前分答上最會賺錢的答主史航(不要問我史航是誰,除非你不看奇葩說,趕緊去充電吧),已經通過答題賺到了30000多元了,而他回答的其中一個關于他對高曉松的看法的問題,足足有4990人偷聽過,也就是說提問者通過付費38元問過史航以后,躺著跟答主分享了2495元,投資回報率高達65倍。

這就是提問的生產力。

我的冷思考

分答作為一個新鮮的網絡事物,它的生命力仍然是未可知的。而這種玩法,也不一定就是長效的,因為從眾的新鮮感會很快過去,而對于分答本身的價值而言,畢竟它是一個輕互動產品,交流信息由于只有60秒的語音,所以屬于淺知識,完全不同于在行的專家直接溝通。

但是,作為一個新事物,它的發展方向是不可預測的,也許它會成為朋友圈交流的工具,也許它會成為微信圈娛樂的工具,也許它會成為惡搞的工具,誰知道呢?不過,作為一個新時代的生活者的我們,時刻保持和新事物的親近距離,一定是會讓我們更有存在感、更能找到新價值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