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第75號,司布真
1856年4月20日,安息日早晨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于圣靈有分,并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重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來6:4~6)
在歐洲有一些地方是經常打仗的地點,比如比利時王國,它可以稱為是歐洲的戰場。戰爭曾經在整個歐洲激烈展開,但是一些傷心之地是一場戰爭接著一場戰爭。同樣,幾乎沒有一段圣經的經文,是不被真理的敵人和真理的捍衛者所爭辯的;但是這一段經文,和另外一兩處地方,一直是被攻擊的特別目標。這里是那被爭論所踐踏的其中一段經文,對它的看法相差有如天南地北,某些人斷言這指的是這個意思,一些人宣告它是另外一個意思。我們認為他們中的一些人比較接近真理;但是其他人是絕對錯誤,偏離了圣靈的意思。我們帶著用孩子般的單純來看的這個動機,自己來看這段經文,我們如果發現它所講的,和我們所堅持的某些事情不相符,我們就愿意拋棄任何我們自己的教義,而不是拋棄任何一段圣經。
看整段圣經的內容,我們發現使徒希望推動門徒繼續前進。人思想里有一種傾向,就是在抵達天上的目標之前停步。我們只要一掌握了信仰的第一批原則,經過了洗禮,明白了死人復活,我們里面就有一種傾向,要坐下來不動,說:“我已經出死入生了;到了這里我就要找地方坐下來休息。”而基督徒的生命并不是要坐著不動,而是一場賽跑,永遠前進。因此使徒努力催逼門徒向前,讓他們定睛耶穌,不懈奔跑天路。他告訴他們,在某一個日子,經歷了一個榮耀的改變——在某一個時候經歷了圣靈奇妙的動工,這還不夠;他而是教導他們,在他們一生中都要有著圣靈,這是絕對必須的——只要他們還活著,就要在神的真理上有進步。盡可能為了使他們堅持,他向他們說明,如果他們不堅忍,他們肯定就要失喪了;因為除了神已經加在他們身上的拯救以外,別無其他拯救;如果這不可以保守他們,推動他們向前,把他們毫無瑕疵獻給神,就不能有別的辦法了。因為他說,如果你們已經蒙了光照,然后又離棄了道理,你們要重新懊悔,這就不可能了。
今天早上我們要回答一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這里講的是什么樣的人;他們是不是真基督徒?第二,離棄道理是什么意思?第三,這里斷言,不能叫他們重新懊悔,為什么要這么說?
那么我們首先回答這個問題,這里講的是什么樣的人?如果你讀吉爾博士,歐文博士,和幾乎所有卓著的加爾文主義作家的書,他們全都斷言這些人不是基督徒。他們說,這里講的關于這個人的已經夠多了;他是一個外面的基督徒,但不足以表明他是一個真信徒。我突然發現,如果他們不是要堅持一些教義的話,他們是不會這么說的;因為一個看這段圣經的孩子都會說,這里所講的人必定要是基督徒。
如果圣靈要描述基督徒,我是看不出他還可以用比這里更直接的來作描述。怎么可以說一個人蒙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于圣靈有分,卻可以不是神的兒女?我尊敬這些有學問的博士,我羨慕,愛他們所有的人,我要謙卑地說,當他們這樣說的時候,他們是容許他們的判斷有一點的扭曲了;我想我是能夠說明,這里所描寫的人除了真信徒以外不可能是其他人。
第一,這里說他們是已經蒙了光照。這指的是神的靈光照人的作用,在確信的時候被傾注在人的靈魂里,這個時候人得了光照,看到他的屬靈光景,他被光照看到犯罪得罪神是何等邪惡苦毒的一件事情,神使他感覺到,要從自己敗壞的墳墓里走出來,他是何等全然無力,他被進一步光照,看到“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看到十字架上的基督是罪人唯一的希望。恩典第一個工作就是光照人心。按著本性我們是全然黑暗的;圣靈像一盞燈,把光射入黑暗的心,顯明它的敗壞,展現它荒涼的可悲光景,并在適當的時候,也啟示耶穌基督,讓我們在他的光中也可以看到光。我不認為一個人可以真正得到光照,除非他是神的兒女。這個詞豈不是表明一個人受教于神嗎?這不是基督徒經歷的全部,但這豈不是其中的一部分嗎?
正如這段經文所講,在光照我們之后,下面一件事情就是神給我們嘗天恩的滋味,我們把這理解是拯救的天恩,包括赦罪,靠著耶穌基督算給我們的義得稱義,被圣靈重生,和那一切屬靈生命的開端傳遞救恩的一切恩賜和恩典。所有真信徒都嘗過天恩的滋味。
一個人得光照,這還不夠,光可能射到他的眼球上,然而他可能還會死去;他必須嘗到主的良善,就像看到一樣。看到我是敗壞的,這還不夠;我還必須嘗到基督能夠挪開我的敗壞。我知道他是唯一的救主,這還不夠;我必須要嘗他的肉,他的血,和他有生命的聯合。我們的確認為,當一個人得到光照,有恩典的經歷,他就是一個基督徒;無論這些偉大的神學家怎樣認為,我們都不認為圣靈會把一個還沒有重生的人描述成蒙了光照,嘗了天恩的滋味的人。不,我的弟兄,如果我已經嘗了天恩的滋味,那么這天恩就是我的了。如果我已經有了對我救主的愛的經歷,盡管這是如此的膚淺,我就是屬他的一個人了,如果他已經把我帶進了青草地,使我品嘗了可安歇的水和嫩草的滋味,我就不必害怕我是不是真是神的兒女。
然后使徒作了進一步的描述,是更高的蒙恩境界——因著與圣靈有分而成圣。這是信徒專有的特權,在他們首嘗天恩的滋味后,成為與圣靈有分的人。他是一位內住的靈;他住在人的心,靈魂和頭腦里,他以這必死的血肉之體為家;他以我們的心為宮殿,安息其中,我們確實可以判斷(我們認為這是按著圣經的權柄的),沒有人可以在圣靈中有分,卻是沒有重生的。圣靈住在哪里,哪里就必然有生命,如果我在圣靈中有分,與他相交,我就可以確信救主的血已經買贖了我的拯救。親愛的,你不需要害怕;如果你有了圣靈,你就有了那確保你的拯救的;如果你因著內在的交通,在他的靈里有分,如果因著永遠內住的圣靈安息在你里頭,你就不僅只是一個基督徒,你還是靠著恩典,達到了恩典里的某種成熟。你已經超越了僅僅蒙光照;你已經超越了僅僅品嘗天恩——你已經得到了一種確定的盛宴,在圣靈有分。
然而,為了免得對人作為神的兒女有任何的誤解,使徒繼續進深到下一個階段。他們“嘗過神善道的滋味”。在這里,我要大膽說,這里有一些很好的基督徒,是已經嘗過天恩的滋味,但是卻從來沒有“嘗過神善道的滋味”的。我是說,他們是真正歸正了,已經嘗過天恩的滋味;但還沒有在恩典里長進到一個如此堅強的地步,明白那拯救他們的神的道本身的甜美,豐富和肥甘。他們已經被神的道所拯救,但他們還沒有像許許多多其他的人一樣,意識到,愛這神的話語,以它為糧。神在人心里動恩典的工作,這是一回事,神把這工作顯給我們看,這又是另外一回事;神的話語在我們里面動工,這是一回事——我們真正,習慣性地品嘗,體會這話語,以這話語為喜樂,這又是另外一回事。我的聽眾中的一些人是真正的基督徒,但他們還沒有到一種地步,可以熱愛揀選的真理,把它作為甜美的食物吞下去,在這點上接受恩典的偉大教義,以此為糧。但這些人是這樣的。他們已經嘗了神的善道,也領受了天恩——他們已經到了如此這么一個階段,他們愛神的話語,嘗了它,享受它。它是他們的幫助,他們看它被蜜更甜,比蜂房下滴的蜜更加甘甜。他們已經“嘗了神善道的滋味”。我再說一次,如果這些人不是信徒,那么誰還是呢?
他們更進一步。他們已經達到了敬虔的頂峰。他們已經覺悟了“來世的權能”。不是行神跡的恩賜,我們這個時代神沒有給我們這樣,而是圣靈加給一個基督徒的所有那些能力。它們是什么呢?嗨,是信心的能力,甚至可以命令天下雨,天就下雨,或者停止天上的雨瓶,讓天不下雨。有禱告的能力,在天地之間樹立一張梯子,命令天使上上下下,把我們的需要帶給神,把祝福從上面帶下來。有神的仆人因著神的默示說話的能力,神用這來束他們的腰,這能力使他能教導別人,帶領他們到耶穌這里來;還有其他各樣可能的能力——與神相交的能力,或者耐心等候神的兒子的能力——這些人擁有這些能力。他們不僅僅是孩子這么簡單,他們是大人;他們不僅僅活著,他們還被賦予了能力;他們是大人,肌肉結實,骨骼強壯;他們已經成為了恩典的巨人,不僅領受了光,還領受了來世的權能。對于這些人,我們要說,無論這段經文的意思是什么,他們毫無疑問,必定是真正的,真實的基督徒,而非其他人。
現在我們要回答第二個問題,離棄道理是什么意思?
我們必須提醒我們的朋友,離棄道理和跌倒有極大的分別。圣經里沒有地方說過,一個人跌倒就不能重新再來;相反,“義人雖七次跌倒,仍必興起。”神的兒女無論跌倒多少次,主依然要扶持義人是的,當我們骨頭折斷,他要再次為我們接上,再次把我們高舉在磐石上。他說:“背道的兒女啊,回來吧。因為我作你們的丈夫。”如果基督徒真是背道如此遠離,大能的恩典依然高喊:“回轉,回轉,回轉,回到受傷父親的心里。”他依舊呼召他的兒女再一次回頭。跌倒不是離棄。讓我解釋其中的區別;因為一個跌倒的人,他的表現可能就像一個離棄道理的人一樣,然而兩者之間有極大的分別。我找不到比暈倒和死亡之間的分別更好的例子。
這里躺著一位年輕人;她幾乎不能呼吸;她自己不能舉起自己的手;如果其他人舉起她的手,它又滑落下來。她冰冷僵硬,她暈倒了,但沒有死。
另外有一個人,和她一樣冰冷僵硬,但有這么一個分別——她是死的。基督徒可能暈倒,也可能跌倒暈過去,有人可能會抬起他,說他死了;但他沒有死。如果他真的跌倒,神要再次把他拉起,但如果他離棄道理,連神自己也不能救他。因為如果義人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重新懊悔了。”
另外,離棄道理不是受到一時的驚嚇和試探而犯罪。亞伯拉罕到埃及去,他怕人把他的妻子把他那里奪走,他就說:“她是我的妹子。”這就是在一時的威嚇之下犯的罪,他慢慢悔改,神原諒了他。這就是跌倒;但不是離棄道理。甚至挪亞也犯了罪,直到現在還令人想起他來的時候把他看低,這要直到末后都令此蒙羞;但毫無疑問,挪亞悔改了,被神主權的恩典拯救。挪亞跌倒,但挪亞沒有離棄道理。一個基督徒可能有一次走了偏路,快快地再次回頭;盡管被威嚇而犯罪,是一件可悲,痛苦,邪惡的事情,然而這和因著完全離棄恩典而犯的罪有極大的分別。
我們也不可以說一個人犯了罪(這并不奇怪),他就是離棄道理了。我相信有一些基督徒——(我們不可對此說得太多!讓我們用衣服遮蓋我們弟兄赤露的身體),但我確實相信,有一些基督徒,在一段時間里,走偏了路,進入罪中,然而卻不是確定地離棄道理了。
大衛有黑點——這黑點使成千上萬的人迷惑不解。肯定有幾個月的工夫,大衛沒有公開認罪,繼續他的生活,但毫無疑問,他的心發痛,因為恩典沒有終止它的工作——拿單在灰中挑起火星,這表明大衛沒有死,否則先知用火柴是不能如此容易就引出火來的。同樣,親愛的人,你可能陷入罪中有一段時間,離開了神;然而你不是這里所描述的這種人,要是這里所講的這種人,你就不可能得救了;但盡管你游蕩,你還是你父親的兒子,憐憫在呼喊:“悔改,悔改;要歸回你的前夫,因你那時的光景比如今還好。回來吧,哦,游蕩的人,回來吧。”
還有,離棄道理甚至不是放棄所承認的。有人會說:“這里有一位某某,他以前承認相信基督教,現在他否認,更糟糕的是,他膽敢賭咒罰誓,說他從來就根本不認識基督。肯定他一定是離棄道理了。”我的朋友,他跌倒了,可怕地跌倒了,可悲地跌倒了;但是我記得在圣經里有一個例子,有一個人在他主的面前不認主!你們記得他的名字;他是你們的老朋友——我們的朋友西門彼得!他發誓,咒詛,說道:“我對你說,我不認得那個人。”然而耶穌看著西門。他跌倒了,但是他沒有離棄道理;因為,只是在這兩三天后,彼得在他主的墳墓那里,他跑到那里去見他的主,要做第一批看見到他復活的人。
親愛的,你可能公開說不認得基督,然而如果你悔改,還有憐憫要給你。基督沒有把你拋棄,你還要悔改。你沒有離棄道理。如果你離棄了,我就不會向你傳講了;因為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重新懊悔了。
但有人會說:“什么是離棄道理?”嗯,還沒有一個這樣的例子,所以我不能憑觀察來描述它;但我要告訴你,對它我是怎樣看的。離棄道理,就是要圣靈完全從一個人里面出去——他的恩典完全停止;不是潛伏不動,而是終止存在——就是要開始了善工的神,離開完全不再做下去——全然,全部把手撤開,說:“嗨,你這個人!我已經救了你一半,現在我要定你的罪。”這就是離棄道理的意思。它不是一時犯罪。一個小孩子可能得罪他的父,卻還可以活下來;但離棄道理就好像完全把孩子的頭砍掉。不僅僅是跌倒,因為要是這樣我們的父還可以把我們扶起來,而是摔下懸崖,我們永遠失喪了。離棄涉及到神的恩典改變了它生命的本質,神的不變變成了可變,神的信實成了可以改變的,神自己不成為神了;因為離棄道理必導致這樣的事情。
但是如果神的兒女可以離棄道理,恩典可以在人的心里終止——那么就有了第三個問題——保羅說,就不能叫他們重新懊悔了。
使徒指的是什么?一位卓著的解經家說,他是指要這樣就很難了。的確,如果一個人離棄了道理,他要得救就非常難了。但我們回答:“我親愛的朋友,這里根本不是講這會很難;這里講是不能,我們喜歡按著小孩子讀圣經的樣子來讀我們的圣經。”這里說,這是不可能的,我們說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像這種情況,假如真的要發生,對此人是不能,對神也是不能的;因為神已經定下旨意,他不會賜第二次拯救,去救那些第一次拯救不能救他們的人。然而我好像聽到有人說:“在我看來,一些這樣的人是可能離棄道理的,因為圣經說,他們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重新懊悔了。”嗯,我的朋友,我要暫時算你的理論有道理。今天早上你是一個好基督徒;當我們把這段經文用在你自己身上,看你會怎么辦。你已經相信基督,把你的靈魂交托給神,你認為,在某個不幸的時刻,你可能會完全離棄道理。請你注意,如果你到我這里來,告訴我你已經離棄了道理,你是不是希望我對你說:“我的朋友,你就像地獄里的魔鬼一樣是被定罪的!因為現在是不能叫你重新懊悔了?”你會說:“哦!不,先生,我要再一次悔改,加入教會。”這正是徹頭徹尾的阿民念主義理論;但這不是在神的圣經里頭的。如果你一次離棄道理,你就像任何在鴻溝里永遠受苦的人一樣,是被定罪的。然而我們卻聽有人說,有的人歸正,相信了三次,四次和五次,一次又一次重生。我記得一位好人(我想他是一位好人)指著一位在大街上的人說:“那個人已經重生了三次,這是我很清楚的。”我可以提這個人的名字,但我不會這么做。他說:“我相信他要再一次跌倒,他上酒癮太厲害了,我不相信神的恩典可以幫他一些什么,除非他變成一個滴酒不沾的人。”這樣的人是讀不懂圣經的,因為如果他們的肢體真的,確實地離棄了道理,這里說,要他們重新懊悔就不可能了,這是一個確鑿的事實。但如果我問我的阿民念主義者朋友,他是否相信只有還有生命就有希望?他說:“是的。只要燈還在點亮,最壞的罪人還能回轉。”
嗯,這可不太前后一致,你告訴我們,有一些人是離棄了道理,結果落在如此的光景中,他們不能得救了,接著你又馬上說這樣的話。我想知道你是怎樣使這兩件事情互相吻合的,我要你使這兩個教訓互相一致,除非等到有某些很有進取心的人把北極放在南極的上面,我就不曉得你怎么可以做到這一點。事實上你說:“只要還有生命就有希望。”這是不錯的;但你說,如果有某一個人真的落入這樣的光景,他要得救就是不可能了,這就錯了。我們現在要做兩件事:第一,證明這個教訓,就是如果一個基督徒離棄道理,他就不能得救,第二,應用這個教訓,表明它的用處。
那么我就要證明這個教義,就是如果一個基督徒離棄道理——不是跌倒,因為你明白我是已經解釋過這一點了;但如果一個基督徒不再成為神的兒女,如果恩典在他心里消失了——那么他就沒有可能得救了,要他重新懊悔就不可能了。讓我告訴你們這是為什么。
第一,如果你思考那已經開始了的工作,這就是不可能的。當人在建筑橋梁跨越河面時,如果他們用最堅固的材料,用最好的方法建造,然而卻發現根基是如此糟糕,什么也無法堅立,他們會怎么說?嗨,“我們已經嘗試了工程學,建筑學給我們最好的法子,最好的都失敗了;我們知道沒有什么可以比已經嘗試過的更好的了;所以我們真的認為再沒有可能建橋跨過這條河了,架一條鐵路線過這沼澤濕地了,因為我們已經嘗試了人所知道最好的方法了。”正如使徒說的:“那些人曾經一度蒙了光照;他們曾經得到圣靈的影響,向他們啟示了他們的罪:現在還有什么是沒有試過的呢。他們曾一度被改變,確信自己有罪——還有什么是比讓人知罪更超越的嗎?圣經有沒有應許過給可憐的罪人,除了使他知罪,使他明白這點以外更好的事情呢?還有什么是比圣靈的寶劍更有能力的嗎?這還不能刺透人心,還有什么其他的可以做到這點呢?這里有一個人,他曾落在神律法的錘子之下;但這還沒有破碎他的心;你還能找到什么更有力的嗎?神的靈的燈曾經照亮他靈魂的深洞;如果這還不夠,你還能找到其他的東西嗎?問問太陽,它是不是比圣靈的光照更明亮呢?問問星星,它們是不是有比圣靈的光更亮的光?被造物要回答說沒有。如果這都失敗了,那就沒有別的可以成功了。這些人,況且還嘗過天恩的滋味,盡管他們已經被赦免,得稱義,然而按著這種假設,因著基督的赦免和稱義還不足夠救他們,他們怎能得救呢?神已經棄絕他們;他用這些都不能拯救他們,還有什么別的可以救他們呢?他們已經嘗過了天恩的滋味,還有比這更大的憐憫會加給他們嗎?還有什么袍子是比基督的義袍更明亮的嗎?還有什么浸泡是比那“充滿血的源泉”更有果效的嗎?沒有。全大地都在回應:“沒有!”如果這失敗了,還會剩下有什么呢?
這些人還于圣靈有分,如果這都失敗了,我們還可以給他們更多的東西嗎?我的聽眾,如果圣靈住在你的心里面,如果圣靈不能使你成圣,保守你到盡頭,還能試什么其他的法子呢?
問那褻瀆的人,他是否知道還有一位,或膽敢認為還有一位是比圣靈更大的!還有一位是比無所不能的神更大的嗎?還有一種能力是比住在信徒新生的心里的能力更強大的嗎?如果圣靈已經失敗,哦,天啊!告訴我們在哪里還可以找到超過他的能力的?如果這都沒有效力,接著還有什么可以嘗試呢?這些人,他們“嘗過神善道的滋味”。他們已經愛上了恩典之道,這些教訓已經入了他們的心里,他們已經以這些為食物飽嘗了。還與什么新的教訓可以向他們傳講呢?歷代的先知!你在哪里可以找到另外一套神學教義?我們還可以有誰呢?我們要讓摩西從墳墓里起來嗎?我們要招來所有古時的先知,要求他們發預言嗎?如果這樣,那么只有一個教訓是真實的,如果這些人在接受這些以后又離棄了道理,他們怎么可以得救呢?
再一次,按著這段經文,這些人是覺悟了“來世的權能”。他們有了征服罪的權能——信心的權能,禱告的權能,與神交通的權能:他們還要得到什么更大的權能呢?這已經失敗了,還可以做些什么呢?哦,你們這些天使!請回答,還要做些什么?還有什么方法是沒有試過的?如果拯救的偉大方面已經被挫敗,還有什么是有用的?現在還可以嘗試什么?他曾經一度得救;但現在我們認為他失喪了。那么他現在怎么可以得救呢?還有一種輔助的拯救嗎?還有什么是可以超過基督,在耶穌被擊敗的地方作一位基督的?
然后使徒說,如果他們真的離棄了道理,他們招致的大罪,就要使他們身處憐憫的界限之外了。基督死了,籍著他的死他為那些謀殺他的人作成了贖罪祭;他為那些曾把他釘上十字架的罪作了挽回祭,但我們有沒有看過說基督會為那些把他重釘十字架的人再一次去死?但是使徒告訴我們,那些真的離棄了道理的信徒,他們是“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那么哪里還有為此作的贖罪祭呢?他已經為我而死,什么?盡管仿佛全世界的罪都在我的肩上,然而它們只是把他釘十字架一次,這一次的釘十字架已經把這些罪都除去了;然而如果我把他重釘十字架,我在哪里還可以找到赦免呢?天可以,地可以,滿有慈愛心腸的基督他自己可以指給我看另外一位基督,給我看到第二個加略山,給我第二個客西馬尼園嗎?啊!不!如果我們離棄了,這罪的本身要使我們離開希望之光。親愛的,再想想,要救這樣的人需要些什么。
基督已經一次為他死了,然而他離棄了,失喪了;圣靈已經重生了他一次,然而這重生的工作沒有用。神已經給了他一個新心(當然我只是按著使徒的假設來這么講),他已經把他的律法放在這心里,然而他離開了他,和他不會離開的應許相反,他已經使他“好像黎明的光”,但是他不是“越照越明,直到日午”,他只是照回黑暗。那還要有什么?那一定要有第二次道成肉身,第二個加略山,第二位圣靈,第二次重生,第二次稱義,盡管第一個的已經成就,完全了——事實上,我不知道該有什么。如果滿有恩典的救主失敗了,他要嘗試再次動工,這必導致對自然和恩典的整個國度的破壞,這真的會把整個世界顛倒得天翻地覆。
如果你看第7節經文,你就會看到使徒用大自然為例子證明他的話。他說:“就如一塊田地,吃過屢次下的雨水,生長菜蔬合乎耕種的人用,就從神得福;若長荊棘和蒺藜,必被廢棄,近于咒詛,結局就是焚燒。”看!有一塊田地;雨水落在它的上面,它結出好果子。那么它就從神得福。但如果按著你的假設,有另外一塊田,同樣的雨水落在它上面,同樣的露水給它滋潤;它和另外一塊田地一樣被耕作,耙土,農夫在它這里用盡一切方法,然而它沒有生長。如果天上的雨水不能使它變得肥沃,還有什么可以呢?各樣農業的技巧已經試過了,在它上面各樣的方法都用盡了,然而還是沒有用。還可以怎么辦呢?除了被焚燒,被詛咒,像撒哈拉的沙漠一樣被放棄,被交給毀滅,就沒有其他別的出路了。
所以,我的聽眾,是否可能恩典在你里頭動工,卻無法使你得救,神恩典的作用下來,像從天而來的雨水,然而卻空空返回到神那里,你就沒有任何指望,因為你要近于咒詛,你的結局就是焚燒。
我們有一個看見。這真是一件奇特的事情,就是我們的朋友會相信人可以被歸正,被造成為新人,然后離棄,又被歸正一次。按著本性我是一個舊人;神創造我把我變成一個新人,他把我造成一個新的人。我不能回頭變回一個舊人,因為我不能被反創造。但是,假設我新人的地位還不夠好,不足以把我送進天堂,這還要有什么呢?是不是一定要有一個超過新人的——一個新新人。真是的,我的朋友們,我們已經進入了夢想的國度;但我們被迫跟著我們的對手進入這荒謬之地,因為我們不曉得還有什么其他方法對付他們。
還有一個想法。圣經里沒有一個地方教導我們說,除了耶穌基督的拯救以外,還有任何其他的拯救——沒有一個地方告訴我們說有任何其他的能力,是超級卓越,超越圣靈的能力的。這些已經試驗在人的身上,但是根據這種假設,它們已經失敗了,因為他已經離棄了。在這里,神從來沒有啟示過,他給一種拯救對他沒有作用的人預備了一種后備的拯救,除非有人可以指給我們看,有一處圣經是這樣宣告的,否則我們仍要堅持這段圣經的教訓是:如果恩典是不起作用的,如果恩典不可以保守一個人,那么除了他一定要被定罪,就沒有其他的了。這豈不就是說,只是用了一點迂回的說法,恩典要這樣成就嗎?所以,這段話不但不是與加爾文主義終蒙保守的教義相敵對,還是它所能得到的最好的證據之一。
現在,我們要最后來應用這個教義。如果基督徒可以離棄道理,停止作一個基督徒,他們就不能重新懊悔了。有人會說:“但是,你說他們是不能離棄的。”這里放上一個“若是”,好像嚇唬小孩子的東西,或不可能存在的鬼影,這有什么用處?
我這位有學問的朋友:“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神強嘴呢?”如果神把這給詞放在這里,他是放在這里,有很智慧的理由,有極好的目的。讓我告訴你這是為什么。
第一,哦,基督徒,這被放在這里,是防止你離棄。神保守他的兒女免于離棄;但是他使用方法來保守他們;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律法的威懾,給他們看到如果他們離棄,后果會是怎樣。
有一個深淵——防止一個人掉下去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嗨,是告訴他,如果他真的掉下去,他就要無可避免摔得粉身碎骨。
在某一個古老的城堡里有一個很深的酒窖,那里積聚了極大量的氣體,會把任何下去的人殺死。導游會怎么說:“如果你下去,你就永遠不能活著上來了。”有誰會想下去呢?導游告訴我們后果,這事實本身就防止我們下去。
我們的朋友把一杯砒霜從我們面前拿開,他不想我們把它給喝了,但他說:“如果你喝了,這會把你殺死的。”他會有片刻的認為,以為我們會喝嗎?不,他告訴我們后果,他肯定我們不會這樣做。
所以神說:“我的孩子,如果你掉到這個懸崖下面,你就要摔得粉碎。”孩子會怎么做?他說:“父親,保守我,你把我抱起來,我就安全了。”這要引導信徒更加依靠神,引導到一種神圣的畏懼和謹慎,因為他知道,如果他離棄了道理,他就不能重新懊悔了,他要遠離那極大的鴻溝,因為他知道,如果他跌下去,他就不得拯救了。這被算計,為的是激發起畏懼,這神圣的畏懼要保守基督徒免得跌倒。
如果我的想法和阿民念主義者一樣,就是我可能會離棄,然后又回轉,我就會經常離棄,因為罪惡的肉體和血氣認為離棄,作一個罪人,上戲院看戲,或喝醉酒,然后回到教會,作為一位離棄了一小陣子,又被重新接納的親愛的弟兄,這是很好的事情。
毫無疑問,牧師會說:“我們的查爾斯弟兄有時候有點不太堅定。”有一點不太堅定!他是根本不曉得恩典;因為恩典生出一種神圣的謹慎,因為我們覺得,如果我們不被神的能力保守,我們就要滅亡了。
我們對我們的朋友說,給他的燈加上油,使它可以繼續點亮!這是否暗示著是容許它熄滅呢?不,神要賜給他油,不斷倒進燈里。像約翰本仁的比喻——有一團火,他看見一個人往火倒水。傳道者說:“你豈看不見那火會熄滅,水特意倒上去是為了把它弄熄滅,如果成功了,它就永遠不會再一次點亮了。”但神不許這樣!因為在墻的后面有一個人往火上倒油;如果不是一只天上的手在倒油,我們無可避免就要被驅趕到滅亡里了,為了這個事實我們實在有理由去感恩。那么基督徒,要小心,因為這是一個警告。
這是為了激發我們的感恩。假設你對你的小孩子說:“小湯姆,你知不知道,如果我不給你飯吃,你會死掉的?再也沒有其他人給小湯姆飯吃了。”那么會怎樣?孩子不會以為你會不給他飯吃,他知道你會,為此他對你很感激。化學家告訴我們,如果空氣中沒有混雜著氧氣,動物就會死掉。你會認為就沒有氧氣了,所以我們要死掉了嗎?不,他只是教導你神偉大的智慧,按著正確的比例把各樣氣體混在一起,從前一位天文學家說:“神有大智慧,他把太陽正正放在一個合適的距離——不是遠一點,讓我們凍死,不是近一點,讓我們被烤焦。”他說:“如果太陽離我們近一百萬英里,我們就要被烤死了。”這個人是不是以為太陽會近一百萬英里,所以我們都要被烤死呢?他說:“如果太陽遠一百萬英里,我們就要凍死了。”他是不是說太陽會遠一百萬英里,所以我們就要被凍死呢?根本不是。然而這是一種很合乎道理的說法,告訴我們應當對神多么感恩。所以使徒也是這樣說。基督徒!若是你離棄了道理,你就不能重新悔改了,就這樣,他保守你——“看到石頭懸在空中,看到火星在海洋點亮;離死亡如此接近,被保守存活;我把榮耀歸給神。”
哦,基督徒,有一罪惡的杯,可以讓你的靈魂下地獄。啊!是什么樣的恩典拉著你的手臂,不讓你去喝這杯?在這一刻,你就像圣基達島上的捕鳥人,你被一條繩索吸引到天堂;如果那抓住你的手把你放開,如果那綁著你的繩索斷了,你就要跌落在定罪的巖石上。向神高舉你的心,贊美他,他的臂膀不會疲倦,從來不會縮短,以致不能拯救。肯穆爾勛爵臨終的時候對羅哲夫說:“朋友!我的名字寫在基督的手上,我看到了!這是大膽的話,但朋友,我看到了!”
那么,如果是這樣,要是我的名字可以從他那里被拿開,他的手就一定要從他的身體上被砍掉;如果這名字是刻在他心上,如果人要把我的名字挖出來,他的心就首先要被挖出來。
那么信徒,請堅持,信靠!你“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內。”風在怒吼,狂風在咆哮;如果纜繩松脫,或者你的錨斷了,你就失喪了。看看那些眾人直奔向前的礁石,如果恩典離開你,你就要在它們上面船毀人忘了;看看那些深海之處,海員的骷髏在其中睡覺,如果那錨非你所托,你就要到那里去了。如果那錨一次脫離,就不能再讓你停泊了,因為沒有別的錨,沒有別的拯救,如果一次拯救對你失敗,你要得救就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感謝神,你有那不能失敗的錨,然后高聲歌唱——“我有如此支持,就是我永恒之神,他承托大地巨柱,鋪陳諸天,我又怎能沉沒?耶穌活著,我怎會死?他復活離開死人。赦罪,恩典我心領受,出于我那得高升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