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沫伊子
圖 | 沫伊子
2017年我從貴州翻山越嶺到金陵,一方面是因初戀,另一方面是因六朝古都。坐了23個小時的長途火車,我以為迎接我的會是一座古城,結(jié)果車把我運到了一個灰蒙蒙的大都市。那時在我眼里南京是沒有味道的,除了商場多,物價高,東西難吃,空氣差外,沒啥好印象。
大一上半年,走過秦淮夫子廟,去的時候剛好對上了節(jié)日,人來人往只看到了人頭。接著去了中山陵還是只看到了人頭,去的那天天還剛好下點小雨,冷得發(fā)抖。排了老長的隊,好不容易爬到山頂,就只見到了中山老爺爺?shù)氖嘞瘛8瘧K的是景區(qū)里的東西貴,沒錢,兩個人就只能拿月餅填填肚子。現(xiàn)在想來,那時真的窮到讓人難以啟齒。
后來也去過一些地方,唯獨不待見南京。南京嘛,有什么好看的,東西又貴又難吃。就像菜菜念的那樣,這地兒房租貴了,食物做起來也粗糙。新街口那塊地,就是富人的天堂。德基廣場,中央廣場,新百......總之里面的衣服我都買不起。來南京兩年,我都沒想過這樣的地方會有窮人。
直到我親自去老門東,才看到了真正的秦淮。老東門巷子里的房子很矮,很擠,每一戶人家就一兩個小隔間。潮濕陰暗,正所謂的城中村。我不知道里面的人是否貧窮,但我知道這才是南京最原始的面貌。在富麗堂皇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酸艱苦。沒有農(nóng)民工的付出,沒有底層人民的艱辛,我想就沒有這座城的靈魂。
我走過南京的鄉(xiāng)下,看到很多窄小的商鋪,我不明白明明生意那么差,為什么還要堅持下去?看了秦淮的房子后,我才頓悟南京也是有窮人的呀。雖然不掙錢,但關(guān)了門又浪費了資源,再加上并不是南京所有的人都買得起擺在商場里滿目狼藉的商品。
我想到家鄉(xiāng)縣里的城,老城區(qū)那些小小的皮米里,都住著很多外來的打工者。沒錢,老城里的房租低,距離上班的地方近,擠擠就將就過了。比起他們,我和媽媽還更悲慘,我們住在城邊的小木屋里,每個月房租就120。隔壁住著許多偷的,賣的,搶的......住在那兒就沒有一日得到安寧。白天里大家都相安無事的打招呼,晚上門與門之間都鎖得緊緊的。每家都有自家念不完的經(jīng),就算晚間隔壁夫妻要殺要刮大鬧一場也不敢充當(dāng)好人出去拉一把。
初三那年,隔壁就住了一個“上過大學(xué)的人”。他自己說自己年輕時進了傳銷,接著又進了牢房,現(xiàn)在重操舊業(yè)以偷養(yǎng)家糊口。這些年靠丟包攢了些錢,娶了個二婚的媳婦,還買了很多金項鏈銀項鏈,拇指套了個大大的金戒指,整天一副了不得的樣子。無聊的時候就來我們屋子里炫耀,還時不時拉攏靠苦力換錢的傻叔叔。得瑟沒到多久,兩口子就大干一場,媳婦氣得拿刀準(zhǔn)備割了丈夫的手。打架的當(dāng)晚鄰里鄰?fù)饩蜎]一個人敢出去勸,都恨不得跑到被子里躲。最后結(jié)局可想而知,他們這家子就這樣子散了,男主人也不知道溜到哪去了。
話題扯得有些遠了,說著說著就從南京的秦淮跑到了家鄉(xiāng)的老城。唉~這些看似不相干的城,何嘗不是背負著城市的鮮血和命運。那些墮落在城中央的人群,那些碾壓在富人腳下的人群,有誰又去留意了。往往人們只看到了越起越高的樓層,卻看不到夾雜樓層底下因房子拆遷和政府爭得面紅耳赤的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