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會出現職業分化,個體產生興趣愛好的時候,“技能”也跟著誕生出來,成為某個職業或者特長所獨具的特點。不具備某些技能就無法從事這些職業,或者培養興趣愛好本質就是培養這些技能。比如說木匠需要學習如何做桌椅的技能,一個門外漢也許可以摸索出一個方法,但沒有辦法作出專業的桌椅;釣魚無論是作為職業還是愛好,都需要有基本的撒鉤拉線的技巧,否則根本沒有辦法釣到魚。這些技巧實際上就是一連串的動作規范,通過長期實踐找到的能夠將動作合理化并提高成功率或質量的訣竅辦法。這就是所謂“技”,通過一定時間的學習,不斷練習就能掌握的技能。大部分學問、才能都是從技開始的,如一拳如何揮得有力的武技,射箭怎么射得準的射擊技,騎馬怎么又穩又快的騎技,算加減乘除的算技,謄抄文案的技法,畫畫臨摹的畫技,炒菜、洗衣服、做桌椅、開挖掘機這些都是技。
當具備同樣興趣愛好的人相互交流技法之后,比如畫畫或者下棋,他們的要求不僅是自己的技能水平高,畫得像,下得贏,而是要求更高的審美和藝術價值。這時,或者會對作品產生更多的藝術要求,或者是產生更多儀式化的過程。這就產生了藝。孔子要求的六藝,雖然說是貴族需要掌握的六種才能,但是他們實際上是服從于禮的,實質上是儀式化的一部分。比如茶藝從研究怎么泡茶好喝提升到了怎么讓儀式更有內涵和好看;畫藝從怎么畫得像提升到了怎么體現意境和神韻。這個時候不再是一兩個人的興趣愛好審美標準,而是成為了一個社會文化的氛圍,甚至是文明的一部分。
另外一些則發展向了如何通過統一的框架來歸納這些技法。這些技法不再是散落在每個師傅身上隨時可以忘記的竅門,而是成為了一套可以完整傳承的術。如從怎么揮拳有力的武技變成了一整套動作、訓練方法、格斗技巧的武術;而諸如鑄劍、煉鋼等技能也會發展出有上下游支撐的行業,這些零碎的技能進行整合成為了具體的技術;甚至于演講、辯論、表演,也都可以發展出成體系的術來。這時候的術成為了社會中職業分工的一個標志,形成了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行業,并有很多人以此為生。
無論技也好、藝也好、術也好,大多是以經驗為指導的,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大量的經驗累積會概括出規律,而這些規律被其他事實驗證成為更廣泛的規律后,就形成了學說。這些成系統的學說可以更好的指導實際中的應用,也可以在面對未知情況的時候,通過理論而不是經驗得到更好的應對方法。這些就開展出了學。數學和邏輯學應該是最早抽象出來的學問,因為他們本身就架構在抽象概念上,也是最早發展出術的技能。人類在不知道冶鐵、畫畫的時候就知道了數數,這時候數是依賴于實體的蘋果、綿羊而存在的;通過經驗的積累知道了數字之間的相互關系,這個時候數字就可以抽象成符號;而之后就會有專門的具備算術才能的人進行抽象數字的相互演算,發展出的數學到現在已經成為了普通人無法理解的完全抽象的龐大體系,這個體系在我們不知道的深處影響我們的生活,例如廣播信號、機床設備等。其他的學問也大多如此,如美術發展出了美學,煉金術發展出了化學,觀星術發展出了天文學。
而千古以來形而上學的智者不斷追尋的,大概就是道。道是很模糊的概念,大概的意思是終極真理,我的理解是這是一個萬物皆準的道理,宇宙萬物都以這個道來產生,根據這個道來發展,以這個道來行為。這個終極真理即時不存在,也可能可以找到一個小宇宙中的道,或者不存在一個統一的道本身就可以認為是道。物理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在尋求宇宙的道,宇宙之道就存在于大統一理論,也就是把宇宙中基本的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而朝鮮日本也是喜歡用道,例如武道、茶道等,這比起武術茶藝來說,多的是利用修行來對自己身心進行規范,使得自己除了在修行之外,也能在平時的行為處事中能夠符合道的規范。這當然也是一種道,是將一種技能做到極致之后所領悟的道。
道的觀念當然很模糊,不同的人根據自己學識邊界或者自己看重的方面的不同,會有自己的領悟。比如有人認為完全自由、不受約束,沒有道才是道,比如相信市場完全自由的芝加哥經濟學派;有人就會覺得一切都有答案,一直存在等著去尋找才是道,比如說習慣所有理論都可以推導的數學家;有人覺得一切都是在概率之中,道只是一個概率云,比如量子物理學家。總之,追求的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有意義的事情,在這過程中會得到很多世俗和精神上的收獲,即便找不到,也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