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準備在2017年每天更文的,但是遇上了期末考,幾門專業課連在一起考,考前2周基本上就是每天在圖書館看書,在自習室刷題,在寢室背書的模式。于是就放棄了每天一更的計劃,但到了寒假就沒有偷懶的理由了。
今天糾結了好久到底要不要寫文,因為實在不想更文。每天擠出一個小時寫一千字的文章,說起來輕松,但真正做到實在不容易,要面對文筆不自然,沒內容可寫的煩惱,白天要學ACCA的課程,練習英語,晚上要做兼職,晚上回家躺床上就真的不想再動了。
自從注冊簡書,看到許多大牛的文章,自己也開始按捺不住一顆蠢蠢欲動的心,想要動筆寫寫文章。可是專題投稿被拒,喜歡和關注的人數寥寥無幾,心里就難免有些失望,于是日更的念頭就這樣被澆滅了。
我還記得再一次想要堅持日更那天是2016年12月31日晚上。那天出去浪完之后時間還早,就和室友一起去了紀念日,等到買完東西出來才發現有一個抽獎活動,活動規則是這樣的,從小黑箱里抽4個數字卡,如果抽到2,0,1,7這4個數字卡,就算中獎。結果那天我們一行人只抽到了2,0,7,獨獨缺了個1,自然就沒有中獎。可就是那時候,我偶然發現自己生日的數字組合同樣是2,0,1,7。也許你們無法理解那種感受,很奇妙,我總覺得2017年我該做點什么,來讓這個的巧合變得更有意義。
打算日更的時侯,我心里真的一點兒沒底。我總覺得文字是可以體現作者的性情和生活的。那些具有深意的文章大多是經歷多的人寫出來的。再想想自己,沒讀過萬卷書,也不曾行萬里路,只是個在校大學生而己,連社會也不曾闖蕩過,寫出來的文字會有人看嗎?我也曾想,等我再多讀些書,再多些歷練后再寫文。可是,我沒有等到那時候,而是選擇現在就開始日更,我不知道我會走多遠,能堅持多久,但我會盡力走得遠一點,再遠一點,堅持得久一點,再久一點。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當下。做某些事,準備萬全自然最好,但對待更文這件事,我還是想現在就做。因為未來太遠了,今天想做的事,也許睡一覺,明早醒來就不想做了,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也許我現在的文筆還太稚嫩,沒有太多經歷,寫不出意義深刻的文章,但我在一點點努力啊,從最初的排版很亂到現在終于有一點整潔,從最開始撐死只寫八百字到如今每天一千字,如果一開始我沒有動筆寫,沒有打算日更,就不會有這些小進步。因為寫文是輸出,我就必須要求自已多看書,多輸入,因為經歷太少,我就要更加留心身邊的生活,尋找寫作素材。
我也不知道人為什么要堅持做一件事,我想可能因為興趣,也可能只是生活所迫,不得已而為之。對我來說,我本來就是個散漫的人,做事很難堅持到最后,堅持最久的事就是暗戀一個人6年。那我又為什么想堅持日更呢?一方面是我喜歡寫文,每次寫文都是一次整理思緒的過程,我喜歡收到讀者的評論和喜歡,也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專題投稿通過,收到第一個喜歡和第一條評論的喜悅。另一方面,就是我想學會堅持,我想知道我到底可以把寫文這件事堅持多久。
有時候,當我點開一個人的簡書,如果沒有任何文章,我會很失望,正因為我不希望下次有人點開我的簡書時充滿失望,所以我才開始動筆寫文。我想那些在簡書里一直觀望的小伙伴們也熱愛文字,也在準備著自己的第一篇文,那為什么不現在就動手呢?
我到現在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開始,又為什么要堅持,能堅持多久,或許是因為希望,也或許只是一種喜歡。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后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我們總是想準備好再開始,可是準備到什么程度才叫準備好呢?人是有惰性的,現在不想做,以后更加不想做。
要想做成一件事,最好立馬開始 ,然后再傻逼一樣地堅持下去,而我打算做一個傻逼 。